标题:佛教徒的三重人格:善人 修行人 明白人 内容: 佛教徒的三种标准人格如何是佛教徒的标准人格呢? 太简了不足以表示佛教徒博大的精神,太繁了在实行上难以兼顾。 所以鄙人综集许多经论建立了佛教徒的三重人格。 世间上其他宗教家,社会事业家,哲学家,政治家各各就他的事业不同都只需要一重人格,便可以立足于社会。 佛教徒既然负有最伟大的使命,人格也必须较其他的人物为难及。 第一重佛教徒的人格便是“善人”。 善的标准及范围固须要详细规定的。 但是简单说,便是一切世间所公认的善。 因为善恶是有公理的而不是一人一教所能指定的。 不是善人,便是恶人。 佛学徒在社会能做一个恶人吗? 所以佛教徒在做一件事,说一句话之先,必须要审查审查,我这事若是做了,这话若是说了,社会上对于我是有好的批评呢? 还是有不好的批评? 假使有好的批评,便可做可说;若是有不好的批评便不应当做,不应当说。 佛教徒不应当求名求利。 但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一件事,说错了一句话,使世间人看轻了自己,看轻了佛教徒,也就看轻了佛法,这便是以身谤法。 这是佛教徒所不应当做的。 第二重佛教徒的人格便是“修行人”。 任何人在社会上不能做恶人,所以只是善人一重不能便认为佛教徒,也不足以表示佛教的全部精神。 所以必须更加上是修行人。 这有两种义意。 第一便是尚有一般世间所认为善而佛教认为不善,根据佛教的戒律来行持,社恶防非。 便是将善字更严格地进一层来努力。 第二便是世间一般人所不做的而佛教认为必须做的,根据佛教的仪轨来行持,念佛参禅,诵经拜忏等。 假使佛教徒但只能做善人而不能做修行人,那不能成为佛教的忠实信徒的。 第三重佛教徒的人格便是“明白人”。 任何宗教都有一种宗教的修养。 那何以佛教的修养方法便是最纯正的呢? 佛教徒负有指导社会,指导人生的使命。 假使佛教徒不能是一个明白人,那自己尚在盲修瞎炼之中,如何能教化一切? 佛教徒要做一个明白人,必须将佛教一切经典,各宗派的教义事迹,详细研究。 所谓明白人便是凡世间一切人所不能解决与疑义,佛教徒都负有给他们解释的义务。 无论出家在家的佛教徒必须将以上的三重人格具足了,方可以说是标准佛教徒。 假使缺了任何一重,便有受人指摘的危险,便成以身谤法的罪过。 大家一齐努力吧。 这佛教徒的三重人格有相互联带关系。 便是善字做不到,纵使修行和明白也枉然,也可以说那修行也绝非是真正修行,明白也不是真正明白。 修行二字做不到,也绝不是真善和真明白。 明白二字做不到,也绝不真善和修行,但是就进行的次第上说,是修行建立在善字上,明白建立在修行上。 便是不善而先修行,那修行无有用,不修行而求明白,也不能真明白。 这佛教徒的三重人格,必须有很详密的解释。 现在为求建立根本的信念,对这三种人格建立“三字诀”。 第一善人的诀是“孝”。 孝便是大悲心的曙光。 世间人说:“孝为百行先”。 孔子有《孝经》。 佛教说:“孝名为戒”。 世间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字做起的。 第二修行人的诀是“信”。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 在修行上唯须要笃信。 一切修行成就都是由信字得到的。 第三明白人的诀是“悟”。 凡是由分别计校而得到的知识是“解”。 这解不能是真明白。 由心灵观照而得到的智慧是“悟”。 悟方是真明白,解是有分别的枝末知见,悟是无分别的根本智慧。 发布时间:2016-09-14 20:59:40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6:39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4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