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我的人生目标 内容: 以前我没有思考过我的人生要有目标。 看到影视剧里说的人生目标多是口号式的,我在生活中没有见过。 朋友聚会时,有人会高谈阔论说起人生目标,不外是要在好地段买个好房子,或买辆心慕已久的车子,或培养孩子功成名就。 偶尔我也会想,有个好房子,孩子有个稳定、收入高的工作,此生足矣。 我的生活状况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父母年纪大了,虽然身体不太好,但不需要我日日照料。 两个孩子都大了,生活也能独立。 我的工作虽然忙点,但也充实。 有几个好友闺蜜,常在一起喝茶聊天。 闲暇时,学学烹饪和插花,或散步游玩,或外出旅行。 对于自己的人生,我既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往何处去。 我就是导师说的“没有想法,稀里糊涂地过日子”的那种人。 看似安逸的生活,也常会被心里跑出来的这样那样的念头搅乱,以致影响到我的情绪。 天气变化,我担心父母不适会生病,给我添麻烦,就一遍一遍提醒他们多穿衣、少出门。 看到同事的孩子酒驾出事,我能把饮酒的危害给两个儿子唠叨上半天。 而社会上黄赌毒、打架斗殴的报道,就是我每天督促儿子早点回家的理由。 那时我根本不知道福报不是别人赐给你的,灾祸也不是别人带给你的,祸福都是自己善恶业力感召而来的。 因缘和合我参加了读书会,加入了三级修学。 导师的开示让我对佛法有了全面的了解,引发了我深入学习佛法的愿望。 我知道了佛和众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生命品质。 凡夫的生命品质是以贪嗔痴为基础,而佛菩萨的生命品质则体现为圆满的慈悲和智慧。 这种生命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修行造就的。 学习了《发心求正觉,忘己济群生》《我的出家生活》《并非名僧的高僧》,我了解到,导师早年在寺院农禅并重,苦累的生活也没有间断过早晚二时的课诵。 物质的贫乏和生活的艰难,都不曾使导师和寺院的僧众动摇过对佛法的信心和道念,可见,对三宝的信心有多深厚。 导师说:学佛的关键在于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要能学以致用,能以佛法智慧为民众提供精神食粮。 作为出家人,我们不仅要关心自己,还要看到芸芸众生也深陷于迷惑和烦恼中。 所以,要在自己自觉的基础上,发起帮助一切众生的愿望,并将之作为尽未来际的使命。 这是多么宏伟的人生目标啊! 今年“十一”,我就要去西园寺皈依了,高兴之余也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人生目标:依止善知识,按照导师制定的三级修学模式,用“真诚、认真、老实”的学习态度和八步骤的学习方法,精进修学。 自己先把佛法学好,然后再去帮助别人,最终实现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目标。 我想,为完成这一目标,我一定会努力的。 在浩瀚无涯的佛法大海里,有导师的引导,有辅导员师兄和各位同修师兄的帮助,一定能解决修行中遇到的种种障碍。 我还要让修行融入到生活中,通过修学成就智慧,通过做事成就慈悲。 现在我不再为孩子的事情烦恼,也不杞人忧天了。 前天保洁大姐的一声“谢谢”,昨天一个残疾人的“谢谢”,今天一个农民工的“谢谢”,和被我抱起的摔倒在地的小朋友的微笑,都让我感受到,慈悲心随时可修,和金钱没有关系。 只要有善行付出,就会有善果回报。 一个微笑,也让我感到心里甜甜的。 发布时间:2016-09-11 17:29:56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6:37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49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