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智慧法语:一念无生,当下成佛 内容: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经典原文】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 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楞严经》【经文解释】楞严经·观世音菩萨圆通章》曰:“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 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由此可见,观世音菩萨不是一天两天的时光就成功了的。 同时他便公开的将他用功的方法讲给我们听。 他是楞严会上二十五圆通的第一名,他的用功法子是从闻思修,而得耳根圆通,入三摩地。 三摩地者,华言正定。 故他又说:“初于闻中,入流亡所。 ”这种方法,是以耳根反闻自性,不令六根流于六尘,是要将六根收摄流于法性。 故又说:“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又说:“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 ”这意思即是要我们把这反闻的功夫不要滞疑,要渐次增进,要加功用行,才能得“觉所觉空,空觉既圆,空所空灭,生灭既寂,寂灭现前”这种境界。 既自以反闻闻自性的功夫,把一切生灭悉皆灭己,真心方得现前。 即是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观世音菩萨到了这种境界,他说:“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我们今天学佛修行,也要这样先把自己的功夫做好,把自性的贪嗔痴慢等一切众生度尽,证到本来清净的妙觉真心。 然后上行下化,如观世音菩萨这样的三十二应,随类化度,才能有力量。 所以观世音菩萨,或现童男童女身,化现世间。 世人不知观世音菩萨业已成佛,并无男女人我之相,他是随众生的机而应现的。 但世间人一闻观世音菩萨之名,都觉得有爱敬之心。 这无非是过去生中持念过他的圣号,八识田中有这种子,乃起现行。 故经云:“一入耳根,永为道种。 ”你我今天来此熏修,当依诸佛菩萨所修所证之最上乘法。 现在这种法,是要明本妙觉心,即是说见性成佛。 假如不明心地,则佛不可成。 要明心地,须行善道为始。 我们一天到晚,诸位把握时间,莫杂用心,好好提起话头参去。 (虚云老和尚解)【经典介绍】《楞严经》,显密圆通,顿渐俱备,印度国王秘为至宝,禁止外传,我国古德谓之教网宏纲,禅门要关。 守培法师谓此经非但是教网禅关,亦是破无始黑暗之明灯,照本来面目之宝镜。 发布时间:2016-09-11 15:59:18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6:37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49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