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几则有关往生征验的莲宗故事 内容: 这次我要讲的专题是《莲宗故事》。 首先讲清朝彭二林(际清)居士《重订西方公据》下卷当中有关往生征验的内容。 彭居士说:古代往生西方都有征相,有的在梦中得到征验,有的从冥府传来征验,有的是在定中所见。 在梦中得到征验,比如慧延法师在梦中见到智者大师,杨杰在梦中见到王仲回,荆王夫人在梦中见到往生的小妾。 从冥府得到征验,比如一位江西抚州的僧人,由于生病入了冥府,见到阎罗王在大殿中供奉了一幅圣像,天天礼拜。 经打听才知道,供奉的是宋朝永明延寿禅师的画像,禅师已经获得了上品上生。 在定中得到征验的,比如净宗初祖慧远大师,在定中见到了阿弥陀佛和莲社往生的诸贤。 明朝袁小修也是在定中,神识被他的哥哥袁中郎摄持到净土。 这一切都不离开唯识,都是净业行人的心识所现,而且都记载于历史之中,的确是真实的事。 这就给我们信心——往生西方净土真实不虚。 这里彭二林居士记载了清朝当时的事情。 他是清朝乾隆年间人,父亲官拜尚书。 他很年轻就中了进士,学儒、学道,后来都放弃了,专门学佛,归心净土。 《净土圣贤录》就是由他先列好纲领,之后由他的侄子编著完成。 当时飞鸾盛行,降鸾讲述人的罪福升沉都很详细,这也都不离开我们的心识。 作者说:我曾经作过一篇文章,收集了现今往生的各种善果事迹,都是不出于临终一念(意思是说,怎么来判断一个人已经往生了呢? 就看他临终一念的状况,比如预知时至、临终时见到佛来接引、正念分明等等),没有往生之后传来消息的。 后来,得到了当时的陶氏、汪氏、陆生、马生这四位往生的证据。 一个是梦中得到了征相,一个是从冥府中传来的证据,还有两位是在扶鸾的时候得到的告示,这些都确凿可信。 就像我们相信水是寒的,火是热的,春天万物生长,秋天万物凋零,这是人们亲眼所见的事实,没有人不信。 同样,对于往生这桩事也应当确信不疑。 首先,我们从乾隆四十九年春天发生的一件事情说起。 当时有一位西方大士降临玉坛,给弟子们宣扬净土法门。 当年的苏州,扶鸾很盛行,降坛的有些是天仙,有些是灵鬼,也有些是佛菩萨,这不决定。 佛菩萨临坛,这是为了度化一类有缘众生。 这里是说一位来自西方净土的大菩萨临坛,宣扬净土法门。 他的话很平易、肯切而意味深长,都和大乘经教相合。 彭居士说,有一天我也去拜访,在坛中问到:“我一生有很多师友,他们各自生到什么地方? ”大士一一作了回答:“生到净土的有四个人,香山老人、旅亭师、誓愿师、沈敬孚居士;生到兜率的有一个人,是王秉宁居士;其他像朱仲君、罗台山,都归在福报当中。 ”最后问到我的侄媳妇陶氏琼楼如何。 (彭居士的侄媳妇很早就去世了,所以他很关心她生在哪里。)西方大士说:“陶氏已经生到了西方边地。 ”不久陶氏来了,题了一首诗:“雨歇闲阶芳草多,五年消息等流梭。 洞中深闭烟霞迹,一任熏风送客过。 ”彭二林居士是书香世家,他的侄媳妇也是文人,生前常常和他写诗唱和。 所以她这一次来,首先提一首诗说:雨歇了,台阶上很安静,有很多芳草(就是生到了净土)。 五年很快,光阴如梭(也就是她去世已经有五年了)。 生在西方边地,这里超出三界,安乐美好,如今任熏风把我送过来(这是指西方大士摄持她的心回到人间)。 陶氏就给大众讲了一番开示。 这番开示讲得很好,大家可以听听:子等归向极乐,全须打得一副金铁心肠。 外不为六尘所染,内不为七情所锢,污泥中便有莲华出现也。 大家的心归向极乐世界,必须打得一副金铁心肠。 就是信愿要像金和铁一样坚固,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丝毫不动摇、不改变。 现在还生活在娑婆世界的红尘当中,时时要护好自己的心。 外面不要被色、声、香、味、触、法的五欲六尘所染污,因为如果我们的心染著在这上面,就会生起对娑婆世界的贪爱,直接障碍我们往生。 内在不要被七情六欲所蒙蔽,因为心陷在世间的贪欲、感情等当中,那就是陷在生死里。 这样处于红尘当中,心没有被情欲封住,污泥里就有莲花出现了! 所以,平时就要有深切的欣厌之心,不被六尘、七情所染污、蒙蔽。 不然,还在红尘里起很多情欲、贪恋,那就不是金铁心肠。 这个“坚固”,是指求生净土的志愿一直不会变,像黄金、像铁那样不会变。 得意的时候不变这个心,失意的时候也不变这个心,永远都不会改变。 不因为得到了富贵圆满、有什么快乐享受,就改变求生净土的志愿。 也不因为遭到了苦难、身心上有苦痛、生活很不如意等,就怨天尤人,抛弃求生安养的志愿。 这个心愿无论何时何处都坚固不变,这样污泥中就有莲花出现。 一句佛号,便有一光。 千句佛号,便有千光。 光自内生,非从外得。 以无相故,阿弥陀佛在尔诸人面前,随处出现。 才有丝毫隔碍,此光便不能发现矣。 你念一句佛,就有一道光;念千句佛,就有千道光。 光都是从自己内心里发出来的,不是从外面得来。 因为无相的缘故,阿弥陀佛就在诸位的面前随处出现。 阿弥陀佛就是法界心,以无相的缘故,就能无刹不现身,就能出现在我们每个念佛人的心中。 你的心才有丝毫的障碍,这个光就不出现。 如果自己当下的心清净无染,不贪著在世间的五欲上,就跟佛相应。 一念离开了佛,跑在欲尘当中,邪思妄想,那就不相应了。 所以,贪恋娑婆是最大的违缘。 心染著在上面,起贪嗔痴,造杀盗淫,佛光就不现了。 所以要念念不失觉照。 念佛人要时时刻刻护持当下清净的佛念。 就像母鸡孵蛋,它要一直护住蛋,不让热气散开,这样才能孵出小鸡。 同样的道理,我们护持清净心,也不能片刻打失。 能够这样做,就会在污泥中盛开莲花。 “污泥”,就是指我们所处的家庭、社会等的红尘世间。 如果你有一副金铁心肠,就不会受感染,不会被迁移,因此在污泥里面就能“念念是佛”,也就在一切生活境缘当中,从一念一念里都出现清净的佛念。 这就是从心里开出莲花,就是在种净土的种子,而不是生三恶趣的种子,也不是生人天的种子。 所以,一定要非常珍重地护持好这个清净的佛念。 能够这样念念护持,虽然身体还在娑婆界,但是心已经在莲花国里了。 正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佛时即是遇光时”。 像善导大师被称为“光明和尚”,他住持的寺院叫做“光明寺”。 大师每念一声佛,就有一道光明从口中出现。 这是给大家作证明。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这样做到,因为弥陀的名号和光明不分离,阿弥陀佛的悲愿就是以光明和名号摄化我们十方世界的众生。 所以,我们心里每念一句佛,就有一道光明出现。 经上说:念佛人有四十里光明,十分明亮,邪魔无法靠近。 念佛心要时时觉照,方发得不退念头;念佛声要心心悲切,方发得无上愿力。 念佛的心要时时觉照。 念佛是觉,不念是迷,所以心要时时觉照,不要丢掉,一念不觉就堕在无明中了。 你这样时时刻刻保持觉照,才发得不退的念头,也就能一念接一念地不退。 念佛的声不能有口无心,要心心悲切。 想到轮回苦,自己还陷在生死苦海当中,幸亏有阿弥陀佛愿海的慈航,才有希望在这一生解脱。 所以就念念悲切地祈求阿弥陀佛,就像流浪的孩子呼唤母亲那样,这样才发得起无上的愿力。 也就是,不但是为自己而悲切,也是为一切苦海中的众生而悲切,这样才发得起无上的愿力——我一定要在这一生往生到净土,成就无上佛道,来普度无边无际的众生。 心声互融,光明四彻,无处不是佛,无时不念佛,方为得手。 那么,怎么念佛才算得手呢? 从至诚的心中念出这一句阿弥陀佛,你的心就融在这佛号声里,这句佛号又反到你心上,加被你的心。 因为你的真心是周遍的,光明随着你广大的念佛心而彻照到四面八方,无处不是佛,无时不念佛,就是时时处处都在佛念当中,也就都在佛光明的摄护当中,这才得手了。 佛号无量,要知智慧无量,神通无量,慈悲无量,摄受无量。 苟不发无量心,安能亲见本师顶相? 阿弥陀佛有无量的名号,因为佛具有无量的德能,佛的智慧没有限量,神通没有限量,慈悲没有限量,摄受的力量没有限量,但如果我们不发起无量的心,又怎么能亲自见到本师阿弥陀佛的顶相呢? 阿弥陀佛是无见顶相,无有边际,要以无边际的心才能合到无边际的佛,如果心里有局限,就不能完全相合。 所以,我们的心想要和佛的心相合,就要发无量的心。 也就是佛的心无量,我们自己也发无量的心,这样就能和阿弥陀佛的心相合,如空印空。 我们的真心是周遍的,没有边际,弥陀的真心也是周遍的,没有边际,我们的心跟弥陀的心全分相合,就像函盖相应(盒子和它的盖子恰好相应),如同水乳交融。 佛的智慧无量,我也发智慧无量的心;佛的神通无量,我也发神通无量的心;佛的慈悲无量,我也发慈悲无量的心;佛的摄受无量,我也发摄受无量众生的心。 要这样发无上的菩提心,来和阿弥陀佛的心相应。 悲哉众生,欲念未除,道根日坏。 佛之视尔,将何以堪? 快快念佛去也! 众生都是这么可怜,对于世间法的欲念不能断除,菩提的根芽日益损坏。 佛来看你的话,你怎么面对呢? 所以要快快念佛,不要违背佛的心。 我们平常的一举一动、一念一行,都要考虑:“我这样做,佛喜欢吗? 符合佛的心吗? 我心里生贪嗔痴能和佛相应吗? ”所以要赶紧改过自新,要常常清净地念佛,不要沉迷在五欲里。 我们要想想自己的现状,现在对于世间的人和事还这么贪恋不舍,时时都起各种欲念。 这样沉迷在五欲当中,不断地起贪嗔痴、造杀盗淫,菩提的根芽就一天天地枯萎败坏。 我们众生一直是这样在沉沦,佛看了就哀伤怜愍! 那么,怎样才能从这股轮回的力量里面脱离出来呢? 那就要“快快念佛去”。 作者彭二林居士说,当时我刚好不在,有人给我传了这个消息,告诉我琼楼讲过的那番话。 过了一个月我再去,写了告疏对琼楼说:“听说你已经生到净土,不负生平的志愿,这是大好事。 但是,罗台山、朱仲君平时清净斋戒,有很大誓愿,是很稀有的人,为什么还落在福报中? 而你戒品不全,功夫不熟,能够直接无障碍地往生,这又是什么原因? 你往生时的情景如何? 往生后怎么享用净土的妙境界? 如何进修? 已经见佛了吗? 登不退地了吗? 请一项一项告诉我,让听到的人都能生欣求、仰慕的心,发起精进,这也是度人的本愿。 ”这一天,西方大士又降坛了,回答说:“前个月,我刚好从西方边地教化众生过来,所以琼楼能跟我一起来。 今天她不能来了,我代她回答。 她平时工夫和持戒的力量,虽然比不上罗台山,但她临终的正念远远胜过罗台山,所以她感得观世音菩萨前来接引。 临命终时,她见到金色莲花显现在眼前。 顿时感觉自己的身体转成了男子身,已经到了西方七宝世界中了。 那里,衣食等一切受用,都是自然化现,不必劳作。 虽然还不能见到佛,但每天都有诸大菩萨讲两次法。 精进的人能渐次登上九品,懈怠的人五百年以后可以生入净土。 娑婆世界的一百年,等于边地的一天。 琼楼往生后,还算精进,将来她能得到上品下生,那还要经过娑婆世界两千年。 ”这位西方大士的名号叫做寂根。 在佛宣说《无量寿经》、《维摩诘经》等时,他都参与法会,他是久已证果的圣者。 琼楼净土的志愿很坚固,病中念佛更加恳切,临终时没有牵挂,只是说:“大和尚来了! 我去了! ”但罗台山走的时候,眼睛看着亲属,有舍不得的意思。 我当时就怀疑他不能往生。 这是很可悲的事! 罗台山对“情想分途”的道理早就知道,但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 所谓“情想分途”,出自《楞严经》:“纯情即堕,纯想即飞”。 我们的心从情和想上分出堕落和飞升两条路。 “纯情即堕”,是说如果纯粹是情,就会向下堕落。 世间的贪欲、嗔恚等,都叫做“情”。 “纯想即飞”,意思是不沾染情,纯一是清净的想,就会向上飞升。 所以,世间的情要能淡薄。 罗台山对这个道理早就知道,但他临终的时候免不了情执,看着亲属恋恋不舍。 按这种相来判断,往生的希望就很渺茫。 现在大士降临说了他的去处,果然他没能战胜内心的情欲。 所以,爱根很难拔除,佛念不容易做到精纯。 每个人都要努力用功,不断用清净的佛念来净除染污的情虑。 要知道,世间的情想太多,就跟净土的气氛不相应。 一定要从情想中脱出,才能上升到净土。 这又全凭坚固的信愿。 只有靠坚固的信愿,在任何情况下,都用这句佛号念念在情根上斩断,才能排除种种牵缠,直接生到西方净土。 再讲寂根大士降临玉坛。 当时,司鸾的是陆近堂。 他起初在玉坛上给朋友求病,有一位神让他拜“梁皇忓”。 陆近堂是因为拜忏而发的心,他后来在天宁寺受了菩萨戒。 到寂根大士降鸾的时候,前后有十一会,陆近堂都虔诚一心地弘扬佛教,听到的人往往发菩提心。 下来都持名、修观、诵《法华经》,这样有一两年。 不久,陆近堂得了病,卧床不起。 快要命终的时候,他的眼睛往上看,好像见到了什么,口里说:“白莲白鹤,诸上善人。 ”又连连称“佛、佛、佛……”,右胁卧而往生。 当时,异香充满了房屋。 不久,他的朋友来到玉坛,请问陆近堂生到哪里。 回答说:“陆子已经生到西方边地。 ”这是乾隆五十二年的事。 第二年的五月初一,陆近堂也降临玉坛,给大家作了一番开示。 他说:“有件最切身的事,人人逃不过,但人人又都忘记。 现在你们身体健康,精神强健,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卧病在床。 那时,神识出去了,在中阴路上分不清东、西、南、北,前途渺茫,毫无把握,随着业风轮转,受无量的苦。 大家想想这件事。 只有一生虔修净业的人,到这个关口,自己见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一念间就到了莲花中,享受安乐,寿命无量。 从此,再没有生死的苦难。 所以,如果大家有志于走往生净土这条道,那就应当讲求信、愿、行三个要点。 ”信,就是信西方确实有极乐净土。 东方有娑婆世界,就像苏州城里的东边;西方有极乐净土,又像苏州城里的西边。 既然娑婆真实是有,极乐净土哪里不是真实有呢? 这个世界都在我们的圆明觉海当中,所以一举念就可以到达。 这就像在同一个苏州城里,你想从此地到彼地,一抬脚就可以过去。 所以临终的时候,只要你一念心念佛,当时就生在净土的莲花里。 既然你能够信西方,那就决定可以到西方。 要信念佛的受用,就像信穿衣吃饭那样。 我们穿了衣就能免除寒冻,吃了饭也能免除饥饿,同样,我们念了佛就能免除生死。 念佛比衣食的作用大无数倍,每天都要穿衣吃饭,为什么不念佛? 现在能念佛,临终就能免除生死。 而且今天信,明天不信,不是真信;终身信,一念间忽然不信,也不叫真信。 怎么才是真信呢? 从今天起一直到临终,一信到底,再也没有丝毫的怀疑,这才是真信。 可贵的是要有这样的信心。 西方的路凭着你的信心去,不是凭着双脚或者外在的什么飞船。 没信心,怎么都去不了,有信心,一念间就可以去。 这样,已经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又相信有念佛法门,只是口里赞叹极乐世界怎么庄严殊胜,念佛怎么好,也没多大的用处。 就像数他人的钱,自己没有半分,就不会有丝毫受用。 同样,你只是口头赞叹,对于了生死没有利益。 所以生了信心的人,都要如教奉行。 今天信了,今天就干,明天信了,明天就干。 切切不可以说:“我现在还年轻,等我老了再念也不晚。 ”要知道“黄泉半是黑头人”,多少人都是年轻力壮时死掉的,哪里可以等到老年呢? 又不可以说:“我父母的事还没做完,我儿女的债还没了结,等我有空、没事的时候,再来修也不晚! ”哪晓得无常迅速,转眼,鬼差就到了门前,要请你走了。 这时候,能不能对鬼差说:“我父母的事还没完,儿女的债还没了,等我有空没事的时候,你再抓我吧! ”阎王叫你三更走,不能留你到五更。 所以我们要为生死着急,要从现在起就为往生做好准备。 发布时间:2016-09-09 15:13:20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6:37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4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