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元音老人:禅宗三关 内容: 修道人于初见性后,并非即了,还须时时观照,历境练心,着力打磨,了除习气,方能了生脱死。 否则,见境生心,妄念动荡不停,是谓悟后迷,生死依旧不了。 ——元音老人禅宗修到最后打开本心见性之后,并没了脱生死,明心见性之后才是破初关。 破初关虽见到本性,但生死未了。 因为才断见惑,思惑未断。 知见正确,但是我们的思惑,即思想对境生心还是免不了。 因为八识的种子还在,遇缘就起现行,所以生死未了。 故古德多于悟后作牧牛行,绵密保任,以臻圆熟,非一悟即可了手。 虽间或也有顿悟、顿修、顿证者,无须做保任功夫,但毕竟为数不多,不可一概而论。 洞山禅师于“偏中正”见道位后,更颂修道位“偏中至”,即教吾人于见道后,不可得少为足,更须历境练心,除尽妄习,上上升进,以臻究竟也。 关于此点,宗下有三关之说,即:一、破本参明见真性,为破初关——截断众流;二、绵密保护,长养圣胎,于一切境缘上自在无碍,乃至不用保而毫无走着,是为破重关——涵盖乾坤;三、放任而为,无所不是。 能入佛,亦能入魔,所谓路途即家舍,家舍即路途,是为破末后牢关——随波逐流。 问:做功夫一般分哪几个阶段? 答:做功夫一定要注意:第一步,身心世界一切化空,定慧具足,才能亲见本性。 没有这第一步,后面的功夫就做不到;第二步,要保护这个佛性,保护它不要沾粘境界,不跟境界跑。 保熟了,就不要保,须忘记保;第三步,放任。 就好比孩子长大了,不要大人管着他了,他可以自立了。 最后连“任”也没有了。 佛性本来如此,功夫是一层层做上去的。 我们开悟见性了就到家了吗? 没有,不要糊涂,那只是初步。 六祖大师听人念《金刚经》就能悟道,这么好的根基,他在五祖处悟道后,还要到猎人队中隐藏十五年,在境上磨练自己。 就是说我们虽然见性了,但是多生历劫的习气还在,执着习气还有,还会动心。 所以,要悟后起修,一定要把这个思惑——对境生心的迷惑、贪嗔痴等打掉,这样才行,才能了生死。 难道我们一悟道就行了? 不行。 赵州大师根基也非常好,但他悟道之后还要四十年的保护。 他说得很清爽,老僧四十年,除二时粥饭无杂用心。 所以禅宗说三关,不是假设的,真有这功夫。 见到本性这是初关,即破本参。 进一步到第二关——重关,就是要做保护的功夫。 保护到连“保”也没有了,就出重关。 这时对好的境界不喜,不好的境界也不烦恼,顺逆无拘,很自在消遥,那就是出重关。 出了重关还要向上,还有末后牢关。 就是做功夫做到完全无为的地步,发大神通,大光明,朗照十方世界都无所住。 尽管大神通完全齐现,也不作神通想,一切都不可得。 所以说,路途就是家舍,家舍就是路途,能入佛亦能入魔。 真正到家时,末等于初。 开始时,什么都不知道,最后是大智若愚,也等于不知道一样。 它没有什么知道,没有什么神通妙用,不执着一点点。 真空净了,六道轮回就是了生死,了生死就是六道轮回。 地狱天宫一样,再没有分别心了。 畜生道里尽管走,无所谓,它是很自然的,不带一点勉强。 如果不能去,还是发心生西方极乐世界吧! 功夫做到末后牢关,那才是法界究竟,什么地方都可以去。 好好做功夫吧,不是一下子就能了的。 发布时间:2016-09-05 23:47:30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6:35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5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