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用佛法中善恶的标准 对照一下我们是否真正善良? 内容: 利益众生也要如理如法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我们在这里继续学习龙钦巴大士的《三十忠告论》。 这里讲得很清楚,做利益众生的事情时,一定要如理如法,否则不但没有功德,还有罪过。 这不是一般的罪过,而是非常严重的罪过。 所以不要轻易、盲目地去做这些事情。 首先要观察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与机缘,不能勉强地做这些。 广闻观察诸法之类别,了知他过虽思即智慧,依彼自己造恶之因故,观修净现即是吾忠告。 “广闻观察诸法之类别”。 广闻,知道的多,明白的多。 小乘与大乘,显宗与密宗等。 每个教派都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有很多类别。 觉得自己已经精通了诸法的实意,也有能力区分佛法的异处与不同。 “了知他过虽思即智慧”,然后去观察、发现他人一些错误和不足的地方,进而批评、议论他人,还觉得自己很有智慧。 我也经常给大家讲:不能轻易地评说他人,这样容易造业。 不要认为自己明白了一些道理,就什么都懂了。 其实,精通佛法非常困难,精通词句与精通含义是不同的。 以前,那诺巴依止帝洛巴上师的时候,已经是一位精通三藏十二部的大班智达了。 “班”是五,“智达”是精通,“班智达”就是精通五明的意思。 那时的印度,是佛法最兴盛的时候,那诺巴已经成为了班智达,也可以说是一位大德高僧或者说是一位学者。 但是后来智慧空行母对他说:“你精通的是词句,不是真正的含义。 ”真要精通佛法,光靠听闻是不行的。 我们讲胜义菩提心的时候也说过:要生起胜义菩提心,必须要通过修行。 不通过修行,只通过闻思,很难精通、证悟真理。 你们现在明白的这些都非常肤浅,只是字面上的理解,即使明白了,也只是小小的一部分。 有的人经常犯这种毛病,特别愿意不懂装懂,喜欢评说别人,以盲引盲。 仅仅通过几张光盘、几本书等简单的资料,能明白什么,精通什么呢? 看看那些大德高僧、历代祖师的传记,他们是怎样求法、怎样修行的? 所以不要轻易地判断别人、评说别人,当别人的引导者,这样很容易伤害众生。 这不是一般的伤害,这种伤害远远超过了杀害他的生命! 你把他杀掉了,看起来是一种非常大的伤害,但这只是断送了他一世的生命。 而你去胡乱引导他,就等于断送、毁坏了他的慧命。 生命本来就是无常的、短暂的,而慧命就不一样了。 我们的学问、智慧都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认为自己都明白了。 明白了一些词句和表面上的东西很容易自以为是。 真正开悟证悟,明白真理的时候,不是这样的。 没有开悟证悟之前,不要去评说、判断别人,我们没有这个资格。 因为你无法能够解读他人内心深处的东西。 以前给大家讲过,修行人有四种类型。 前两种类型:一种是外熟内也熟,另一种是外不熟内也不熟,这两种类型容易判断。 还有两种类型:外熟内不熟和内熟外不熟。 在表面上很有修为,很有成就,但在内心深处就不一样了,这叫外熟内不熟。 另一种是内熟外不熟,心里是清净的,在表面上、行为上却有很多的不清净。 这两种人不容易判断。 所以,不要轻易去分辨他人的对错,容易造业。 没有开悟证悟之前,只能管好自己,修好自己。 在这里也是,“观修净现”,将一切观为清净圆满,这样对自己的修行有好处。 其实这些不净都是自己的心,自己的问题,自己的错误。 我们有一句法语:“如果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没有智慧;如果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没有慈悲。 ”也是这个意思。 顺境和逆境,好事和坏事,都是成就的助缘,都是修行中必须要经过的。 就像人要有两只脚才能行走,靠一只脚很难。 所以不必追求这些。 我们现在总想追求顺境,逃避逆境。 顺利了就高兴,有坎坷了就难过,这叫动心。 其实在修行的道路上,在修行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都一样。 佛讲平等,什么叫平等? 好事、坏事平等,顺境、逆境平等,这叫平等。 正如佛子陀美在《快乐之歌》里讲的一样,都是好的,都是快乐的。 有钱也好,可以去做更多利益众生的事情;没钱也好,没有那么多挂念与贪恋;有病也好,是消业还债;没病也好,更能精进修行;活着也好,能学佛修行,弘法利生;死了也好,可以去西方极乐世界,面见、亲近无量光佛等诸佛。 怎么都是好的,在哪个境界中都一样,这叫平等。 顺境逆境,好事坏事,都要转为道用。 若是你分别了、执着了,都会伤害你。 如果不分别、不执着,平等地对待接纳,都不会伤害你。 烦恼和痛苦是分别、执着带来的。 大家都讲平等,但是平等的真正意义,我们还是没弄明白。 我们还在追求顺境,还特别希望自己能顺利。 有的人打电话:“上师加持我,我要顺利平安地到达寺院。 ”还是求这些世间的福报,还是在分别、执着。 真正有修行的人,是不会求这些的。 有所求就不是修行人。 真正有修行的人,死了就死了,不顺利也很正常。 路上塌方了,很正常啊! 对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说,为了修行,在求法的过程中死去是求之不得的! 我们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在六道轮回的过程中,失去过很多次生命,但都不是为了求法失去的,也不是为了上师三宝失去的,而是为了自己暂时的一些利益失去的。 学佛修行就是一个心态。 你到雪域,到山上,到寺院,应该是无所畏惧的。 有所畏惧就说明还是没有对上师三宝生起信心。 若是生起了信心,为了佛法,为了解脱,哪怕迈出家门一步,都有善神护法的护持。 你一生起这样的念头,有这种决心的时候,这些善神护法就开始忙碌了。 你迈出第一步的时候,他们就跟着来了。 你还用担心害怕吗? 还是没有深信。 上师三宝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如果你没有深信,没有生起定解,心里就有恐惧,就有忧虑。 坐飞机来的害怕飞机出事,坐汽车来的也害怕:“那是山区,路况特别复杂啊! ”给自己增加烦恼。 想来想去,还是提前给上师打个电话吧,这样就更放心了。 然后就开始给上师挂电话,上师答应了:“行,给你加持,不会有事的。 ”这就放心了。 还有的人觉得:“是跟上师说了,但是上师会不会忘了? ”你看,还是信心不足,求法的心不迫切。 如果有一颗迫切的求法的心,谁也障碍不了你。 前几天给大家讲过,任何时候都要靠一个坚定的信念! 如果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任何时候都能成功。 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所以要从自身下手,不要总是挑别人的毛病,总去评说别人。 对一个修行人来说,别人给你制造修行的对境,这是修行的助缘,应该感激他们,不应该嗔恨他们。 《佛子行三十七颂》里也是这样说的。 若是没有这些生活上的坎坷,没有工作上的这些挫折,怎么能生起出离心呢? 如果没有这些仇人或恶人,没有他们的侮辱或伤害,怎么修忍辱呢? 不是没有对境了吗? 没有对境怎么修行啊? 作为修行人,“观修净现”,一切都要观为清净圆满,都要转为道用。 佛法里讲,尤其是密宗里讲,所有的色相都是佛身,所有的音声都是真言、咒语,所有的起心动念、思想意识都是智慧,就是这个意思。 若是你都能转为道用,观为清净就行了,这就是密宗里讲的“净观”的那种境界。 都是好的,没有坏的。 显宗里也讲:“处处都是好处,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 ”也是这个意思,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意义都是一样的。 我们已经闻思好几年了,现在也明白了一些道理,有些人从来不看自己,只看别人。 其实,我早就给大家讲过,佛法就像一面镜子,但是只能照自己,不能照别人;佛法就像一杆秤,但是只能称自己,不能称别人。 你去观察别人,说别人的一些过失容易造业,还不如好好“观修净现”,把一切都观为清净圆满,把一切都当成好事。 修戒定慧恶说皆空诽谤诸因果,虽思无作乃为究竟法,若舍二资断绝修行缘,当修双运即是吾忠告。 佛讲空性,但是我们对空性的理解大部分都错了。 现在有好多这样的人,认为都是空的,虚假的,认为没有善也没有恶,也不用取舍善恶,这就是“诽谤诸因果”。 莲花生大士讲过:“见解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要比面粉细。 ”所以说你的见解越高,越要仔细取舍因果。 我们经常讲:诸法皆空,四大皆空。 诸法都是空的,但是缘起的作用是不空的。 这种“空”与“不空”是一个意思。 在心经里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这句讲的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受想行识也都是一样。 “空”和“有”也是一体的,佛讲的“空性”,不是讲没有,它和“有”是一体的;佛讲的“有”和“空”也是一体的,所以因果是肯定有的。 因果是在缘起上、在相上,空是在体上。 相上有,体上没有,“有”和“没有”是一体的。 现在好多人修禅宗都修偏了,说什么:“没有因果,不要取舍因果。 ”然后随便吃肉,随便喝酒,轻视戒律。 佛讲戒定慧,戒是基础。 有些人不受戒律,这是错误的。 禅宗的见解非常高,和大圆满一样。 但是现在为什么不直接给大家讲大圆满呢? 容易误导。 《大圆满愿文》里讲“无取舍”,就是没有取舍;“无修无证”,就是没有什么可修的,也没有什么可证的。 如果直接这样讲容易理解偏,所以不敢讲。 为什么让大家修加行呢? 加行是通向大圆满的唯一之路,这是最安全的。 一步一步地来,先把基础打好,没有坚固的基础是不行的,容易出偏差。 现在有些人对禅宗的领会错了,一说“无修无证”,就不修了;一说“无取无舍”,就不取舍了。 戒定慧是有次第的,有时候我们讲“慧”的时候没有讲戒,但智慧是在持戒的基础上产生的。 有些人一说修密法,就不持戒了,都随便了。 修密宗可以达到最高的境界,但是没有戒律是不可能达到的。 密宗的戒律里包括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而密乘戒中仅仅是根本戒就有十四条,还有无数的支分戒。 这些戒律也是有次第的,别解脱戒是第一个,它是菩萨戒的基础。 你要受菩萨戒,就要先受别解脱戒。 密宗的每一个修法、仪轨里都有皈依和发心。 发菩提心和受菩萨戒是同一个意思,发菩提心和受菩萨戒是同时进行的,若是不受菩萨戒,就发不出来菩提心。 而菩萨戒是密乘戒的基础,你要受密乘戒就要先受菩萨戒。 现在的众生太愚痴了,福报太浅薄了! 有的人不停地犯戒造业,还被当成善知识去依止。 不是谁都可以成为上师、善知识的,这是有条件的。 第一个条件是戒律清净。 若是没有清净的戒律,就不是善知识,就不能和这种人接触,不然要和他一起下地狱的,逃不了啊! 一说修密宗了就开始不受戒了,杀生吃肉,抽烟喝酒,吃喝嫖赌,样样都做。 这样的人能解脱吗? 哪有这样修密法的? 现在的藏传佛教,尤其是密法能弘扬到汉地,是极大的好事,但是有些人对密法有偏见,这也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没办法。 其实金刚乘、密乘完全是清净的,是正法。 但是,因为一些人的行为和观念,给密法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弘扬密法,尤其是弘扬大圆满,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我不怕这些变成弘法的障碍,但是我可怜这样的众生,这是造业啊! 他们说的不单单是某个人,说的是法,是整个藏传佛教和密法。 藏传佛教,密法没有问题,就是个人的问题。 有些人不分辨这些,然后谤法、舍法,还说骗人犯戒的人是学佛人,骗人犯戒的人自己也认为是在学佛修行。 你已经舍弃三宝了,还能有佛法吗? 你皈依的是佛、法、僧。 你皈依佛的时候,对境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你皈依法的时候,对境是八万四千法门;你皈依僧的时候,对境是所有的僧众。 你没有分宗派,也没有分地区。 所以我经常跟大家讲:要依法不依人。 法是法、人是人,这是两回事。 你要看这个法如何,不能看这个人如何。 人有问题是人有问题,你不能因为某个人有问题,就舍弃佛法,舍弃今生解脱成就、即身成佛的机会! 藏传佛教的好多经论还没有翻译成汉语,但是也翻译了一部分。 你一定要考察这个法是不是正法,你根本不了解藏传佛教,不了解密法时,怎么能轻易评论密法,轻易评论藏传佛教呢? 我觉得这种人太可怜了,造业啊! 这个业不是一般的业,将来要感受无边无际的痛苦啊! 在没有意义的情况下,造这么大的业,业力现前的时候,你怎么办呢? 现在藏传佛教弘遍了世界。 密法,尤其是大圆满法也要传遍世界,现在是时候了,谁也阻挡不了! 但是我怕这些人造业,将来要感受果报,感受痛苦! 你可以不接触,也可以不学,但是不能诽谤,不能轻易说这些、造口业。 莲花生大士为什么被称为第二佛呢?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三转法轮,但是没有大量、公开地传密法,因为当时的众生都不是修密法的根器。 后来到了莲花生大士的时候,机缘成熟了,转了第四次法轮,公开地弘扬了密法。 所以把莲花生大士称为“第二佛”,他是转密乘这个法轮的祖师。 莲花生大士讲,见解越高,对因果的取舍要越细。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不用再靠其它的理论来说明。 这是任何时候也不会改变的法则,是诸法的事实真相,是宇宙人生的一种规律。 “若舍二资断绝修行缘”,“二资”是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 我们要修两种资粮,但如果断绝了这样因果的一种知见,就等于断绝了自己积累二资粮的机缘。 诸法是空的,但是也要积累资粮。 这两种资粮是成就两种佛身的因。 佛有两种:一种是法身佛,一种是色身佛。 因也是有两个: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 智慧资粮作为因,福德资粮作为缘,会成就法身佛;福德资粮作为因,智慧资粮作为缘,会成就色身佛。 色身佛也可以分两种:报身佛和化身佛。 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这就是三身佛。 这里讲以单空为究竟法,无作意、无取舍的这种观点都是偏见,都是邪见。 “当明双运即是吾忠告”,双运就是二谛双运。 二谛就是世俗谛和胜义谛。 双运是不分的意思。 世俗谛、胜义谛二者是一体的,不能分开。 对于二谛,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解释。 在这里性空属于胜义谛,相上的这些与缘起妙有属于世俗谛。 这二谛要双运双修。 为三灌义修降明点等,虽思他身即道之助进,有漏道欺众多大修者,当修解道即是吾忠告。 “为三灌义修降明点等”,灌顶有四种,其中第三个是智慧灌顶,这个时候讲智慧空行母,真正的智慧空行母是我们本具的觉性。 如果要依止智慧空行母,就要依止本具的觉性;如果要双修就要跟它双修。 但是很多人都乱理解,认为修密法、修金刚乘就不用受戒了,可以搞什么“双修”。 以前藏地出现过,现在内地也有这样的问题。 “虽思他身即道之助进”,认为依靠他身是修道的助缘。 “有漏道欺众多大修者”,有漏指的是烦恼,在这里主要指的是贪心。 佛法是对治贪心的,哪有以贪心修行的呢? 没有正确地领会佛理,而以这种有漏的方法,欺骗了众多的大修行者。 我们这些人算是有正见的,我相信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但是还有其它好多同修道友,都要注意。 你不学佛可以,不修行也可以,但是不要通过佛法造业,不要成为佛教、三宝的油子,不要给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贪嗔痴慢疑是要统统断掉的,哪有依贪嗔痴慢疑这些烦恼修行的呢? 杀盗淫妄酒都是恶业啊! 人要有正知正见,别再造业了,这个业不是一般的业,这个罪过也不是一般的罪过啊! “当修解道即是吾忠告”,修佛法,修正法,修让你解脱烦恼、痛苦的法,不要造业,不要再染污自己。 你的相续已经污染得够严重的了,不要再继续造业了。 真正的双修是二谛双修,佛有双身,这是一个代表,佛母代表性空,佛父代表缘起。 密宗里也讲方便和智慧双修,佛父代表方便,佛母代表智慧,方便和智慧是不能分离的,是要双修双运的。 但是人都着相,看见在相上是这样,就都迷惑了。 金刚铃和金刚杵也是一种代表,铃代表智慧,杵代表方便。 为什么修法的时候铃和杵不能分开呢? 因为智慧和方便不能分开,以后你们要注意。 有的人不懂,有时候只有铃没有杵,或者只有杵没有铃,这就是把方便和智慧分开了。 其实方便和智慧双运,也就是显宗里讲的福慧双修。 显宗讲的福,就是密宗里讲的方便。 真正的福是善巧方便,那种契机契理,能够非常圆融地利益众生,那种方便才是真正的福。 很多人又理解错了,一说福慧双修,心里第一个想到的是钱财。 “不是说福慧双修嘛! 成佛了肯定有好多的金钱财富,这个好。 ”有些人就是为了这样的目标来学修的。 财福不是真正的福,法福才是真正的福。 因为财福是属于世间的,是有漏的、无常的。 显宗里讲的福是密宗里讲的方便,那什么叫方便呢? 就是利益众生契机契理的方法。 密宗就是这样,代表性特别强。 比如说男众代表方便,女众代表智慧。 男女众在一起共修,方便和智慧都具备了、圆满了才能成佛。 这是一种表法,提醒让大家生起这样的念。 我们以后可以再进一步地学习、研究密宗,它非常纯正、清净。 是正不是邪,是净不是染。 佛讲戒定慧,佛法本身就是戒定慧,佛法不离戒定慧。 密法里讲戒是净而不染,定是正而不邪,慧是觉而不迷。 戒定慧是佛法的核心,也可以说是佛法的精髓与精华。 所有的佛法,包括密法都不离戒定慧。 今天就讲到这里。 祝愿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发布时间:2016-08-12 03:07:39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6:29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5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