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知见立知,是无明本 内容: 一念不生,就是你这个妄想不要生。 不起心,不动念,心跟境,禅宗讲的:二六时中,不倚一物。 四大本空,五蕴本来就无我。 万法本来就是空寂。 什么是佛? 佛就是对境寂然,常不离佛,就是自性佛就显现了。 什么是佛? 没有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一切相都不可得,就是佛。 了解诸相空相,就是佛。 所以,你不会贪爱任何的名牌,因为它是无常,一定会来到的。 你不会贪爱这个色身,因为它会死亡、会变坏。 帅的会变丑,美丽的会变老,而且是一定会到。 佛在《阿含经》讲:我易老,没有例外;我易病,没有例外。 这个我、这个相,很容易就生病,没有例外。 我易死,没有例外。 我们这个相,很容易就死亡,没有任何的例外。 所以,我们了解了天地万物,变化到最后的结果总是空。 我们把那个念头拉到现在,现前一念,当下本自具足的真心。 万法一念不生就是:你不要让那个意识型态生起来。 佛当时在世,没有这种名词,用我们现在的名词,叫做意识型态。 佛当时在世,叫做“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 知见就是卡到某一个角度,所以说:众生因为贪爱,而有生死。 贪爱,贪爱就是起知见:这个钱是我的,这个轿车是我的,这个房地产‥‥‥《阿含经》讲:有我、我所,有我,就我所拥有的一切统统来了。 以“我”这个定点。 而世尊说:这是错觉,因为这个“我”会消失。 我们所拥有的房地产、不动产、老公、漂亮的老婆,它会消失。 而且它根本就是不存在,它只是因缘短暂,所幻化出来的不实在的。 而我们对于不实在的众生,产生强烈的执着,又认为他是实在的东西。 这个就是众生。 问题就是出在这个地方。 道理知道,可是,那个贪瞋痴控制不住。 出家人着于知见,而继续轮回,出家人着于知见。 修禅的就说:我是即心即佛,我是最高。 念佛的就说:我是三根普被,净土法门最高超。 修密的:我是三密相应,即身成佛。 持律的是: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 好,各有角度、各有立场。 天台宗一念三千。 华严宗的一真法界。 《法华经》一实相印。 每一个角度,哇! 大家都讲得头头是道。 记得! 动到一个念头说:只有我对,最有修行。 就把清净心化作一念生灭无明的生死。 我们出家修行人,记得! 一生一世都要尊重任何一个法师的修行。 一生一世都要尊重八大宗派。 一生一世都要随喜赞叹任何一个道场。 除非邪知邪见,破佛的知见,这个要呼吁,让大家觉醒过来,觉醒过来。 所以,出家修行着于知见,而继续轮回。 知见就是今天所讲的意识型态。 简单讲:你觉得你很行,就是不行,佛法就是不可思议的。 你要常常觉得:我很平凡,没什么了不起。 你就体悟,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所以,六祖讲:诤与道相违。 不要一直批评某某大和尚。 我看有一些初刚刚出家的,一坐下来,就谈谈这个大和尚的过失。 谈谈那个道场不如法。 哪一个比丘尼怎么样! 我说:这个实在是很不好的,修行的一个很不好的习惯! 我跟这些初出家的,总是这样劝告:如果你三十年后,你的成就比这个大和尚更有成就,那个时候,你来做批评几句,还有一点点谱,谱啊! 你刚刚剃度出家,就说:今天这个大和尚不对。 哪个修行不对。 哪个道场不如法! 全台湾统统批评不对。 就是我对,这个就是生灭。 把清净自性化作一念无明,这个叫做着于知见。 出家修行着于知见,继续轮回,出于《瑜伽师地论》。 所以,把一切荣耀归于众生。 人家说:慧律法师,哎呀! 您很有修行! 没有,托你们的福。 慧律法师您辩才无碍! 没有,哪里哪里! 你们也是佛啊,在我的心中,你们也是佛啊! 我只是先走一步而已,我愿意把这个经验,分享告诉大家。 佛就是全世界最平凡的人,就是佛。 什么叫做众生? 自己觉得很不平凡,叫做众生,就是这样子,刚好颠倒。 发布时间:2016-08-02 02:13:44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6:27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5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