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伤害”始于自己内心对它认知的那刻 内容: 自卑、敏感、虚荣给自己带来的只会是崩溃,不要信任这些“骗子”——它让你以为是在保护自己,其实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 坦然接受自己,自信而平等地与大家做朋友,多看自己和别人的优点。 我们的生命,要为了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去努力,而不要纠结于伤害过自己的人和摆脱不了的仇恨。 正如弟子规上所说:“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 ”用佛法的话来说就是要“观功念恩”而非“观过念怨”,多缘光明面。 遇到伤害,不要总是沉浸在“我有多痛苦”、“为什么要这样对我”的哀怨之中,要从中认识到问题根源所在,找到改善的方向;另一方面,要把目光投向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发愿去保护他们,改善他们的处境。 这样思考和行动,伤害就变成了自己成长的机会。 用智慧的心来保护自己不起烦恼,用慈悲的心随缘帮助他人。 既不要感到孤立委屈,把自己当做弱者;又不要清高对立,蔑视及排斥其他同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都是趋利避害,只不过大多数人不懂得业果,看得比较近,为求乐果,却往往种下苦因。 被伤害,有时是他人的烦恼恶业与自己内心烦恼共同作用的结果。 也有的时候,对方并没有不当的言行,自己仍然感到“被伤害”,这纯粹是自己的妄想与烦恼,不正确的看待人事物而带来的痛苦。 由此可知,管理自己的念头、去除内心烦恼,是解脱痛苦的根源。 一切境界都是我们修行的对境,像镜子一样照出自身的不圆满。 当我们被伤害而愤怒时,镜子在告诉我们:对自己的执著还很深;当我们看到他人的痛苦而无能为力时,镜子在告诉我们:智慧与福德还远远不够;当我们觉得前行艰难想要放弃时,镜子在告诉我们:愿力还不够坚强。 伤害自己的,都是自己在乎的人和事。 “在乎”,用佛法的话说,就叫着“执著”,我们的痛苦就是因为执著了错误的对象。 当发现这个对象不值得信赖时,明智的做法是切断执著,否则就是作茧自缚。 真正伤害自己的是自己内心的“贼”,如果没有心里的“内应”,外在的语言是根本伤害不了我们的,那只是一些一说出口就消失在空气中的振动而已,自己用心去领纳、理解、发酵、回忆,念念不忘,就构成了巨大的伤害。 别人的话只说了一遍,自己心里重复这句话无数遍,这就是很难放下的原因。 仔细观察,他人对自己内心的伤害,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一是他人的行动,二是自己内心的认知。 更确切来说,“伤害”起始于自己内心对它认知的那一刻,反而并不是别人行为的当下。 譬如欺骗、隐瞒、毁骂,尽管别人有了这样的行为,但当自己不知道、没发现时,心情仍然是愉快的。 而当自己发现这件事时,各种负面心情会瞬间爆发。 其实,自己不开心的时候,事情早已经过去了。 这就说明,完全是内心在决定自己的苦乐,外在只是一个缘,当自己内心清朗强大时,外在的缘就难以引发痛苦。 感觉“受伤害”时,要截断回忆、联想,不要自我伤害。 发布时间:2016-06-10 21:50:02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6:19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5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