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虚云老和尚:与其苦寻找好师父 不如熟读这部经 内容: 核心提示:虚云老和尚,中国近代传高僧。 1840年出生,母早逝,父亲于泉州为官。 幼时乐闻佛法欲出家,父为娶妻两房而清净无染。 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 禅师出家后入山数年,勤修苦行。 27岁为报父母恩前往普陀山、五台山、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山礼佛,沿途历经九死一生,数次蒙佛菩萨救护。 后于扬州高旻寺参禅开悟。 1901年至终南山结茅潜修两年,入定数月。 老和尚一生历经四朝五帝,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示现奇迹无数,历坐15个道场,复兴云南鸡足山、重兴广东南华寺、云门山大觉寺、江西云居山等6大祖庭,一身兼承禅门5宗,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为中国佛教培养了大量的弘法高僧和护法居士。 1959年10月13日于江西云居山圆寂。 世寿120岁,戒腊101岁。 凤凰佛教《般若讲堂》栏目今日刊登老和尚开示如下。 末法时代访善知识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末法行人,如我们者,比魔外的本领也比不上。 《楞严经》说:“色阴尽者,于其身内,拾出蛲蛔,身相宛然,亦无伤毁。 于时忽然,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不相留碍。 忽于半夜,在暗室中,见种种物。 ”受阴尽者,能反观其面,各有十种禅那现境,叫着五十种阴魔,迷不自识的,则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老子说的“其中有精”,和孔子说的“空空如也”,是见到识阴的道理。 罗汉五阴俱尽,已出三界;我们色阴未尽,与道相隔得远。 我惭愧不过比你们痴长几岁,弄到一个虚名。 你们以为我有什么长处,以我为宗,就苦了。 我比《楞严经》所说的妖魔外道都不如,比祖师更不如。 所以每每教你们参学的,要带眼识人,又要有双好耳,听法能辨邪正,然后将所见所闻的,放进一个好肚里,比较他的是非得失,修行就不会走错路,不上伪善知识的当。 现正是末法时代,你到哪里访善知识呢? 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绥哀救,消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 又全经前后所说,着重在一个“淫”字。 如经中说:“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 ”看《楞严经》若不归宗,跑马看花,就不中用,要读到烂熟,就能以后文消前文,以前文贯后文,前后照应,则全经义理,了然在目,依经作观,自得受用。 古来行人,从此经悟道的很多,温州仙岩安禅师,因看“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当时破句读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于此忽有悟入。 后人语师云:“破句读了也。 ”师云:“此是我悟处。 ”毕生读之不易,人称之日“安楞严”。 希望同参们,无论老少,常读《楞严经》,此经是你随身善知识,时闻世尊说法,就和阿难尊者作同参。 发布时间:2016-04-01 00:56:09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6:11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54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