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世情看淡了 内容: 假如把世情看得淡淡的,一切亲友怨家,视为平等,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视一切众生平等无二,视人饥如己饥,视人溺如己溺,常发菩提心,则可与道念相应,亦可立地成佛。 故曰:“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时。 ”诸佛圣贤,应化世间,一切事情都是为众服务,所谓拔苦与乐,兴慈济物。 你我都能克己复礼,什么也不为自己作享受,那么人人都无困苦,事事都能办到了,同时你自己也随之得到圆满果实的报酬。 佛教依折摄二义,立方便多门。 何谓折? 折者,折伏恶人。 ……盖在家大权菩萨,为折恶利生故,虽执刀杖乃至斩其首,于戒亦无犯,反生功德。 因恶意而杀人,皆知不可;因善意而杀人,固是在家大权菩萨之金刚手眼也。 何谓摄? 摄者,摄受善人。 佛菩萨为利益众生故不避艰危。 有四摄法:一、布施摄。 若有众生乐财则施财,乐法则施法,使生亲爱心而受道。 二、爱语摄。 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心而受道。 三、利行摄。 起身口意善行,利益众生,使生亲爱心而受道。 四、同事摄。 以法眼见众生根性,随其所乐而分形示现,使同其所作沾利益,由是受道。 佛菩萨之积极为何如。 习气如何对治? 莫嫌老大不知愁,对境翻能为尔谋。 训诲未从今日熟,契经还向几时求。 清宵隐几惟贪睡,白昼披襟事浪游。 倘不束心求至道,未知黑发可能留。 讲起办道,诸佛菩萨只叫“除习气”。 有习气就是众生,无习气就是圣贤。 圣贤的妙用,识得则烦恼是菩提,识不得则菩提成烦恼。 烦恼与菩提,如反掌覆掌。 这些话说是容易,行就为难。 所以鸟窠禅师说:“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 ”又断无明烦恼,除习气毛病,莫若严持戒律:戒律清净,无明烦恼习气毛病自除。 若不持戒律,纵修习有成,亦是天魔外道。 发布时间:2016-01-26 22:02:36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6:01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5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