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不为小事生气 内容: 你常遇事小题大做,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吗? 你常为生活中的小事耿耿于怀吗? 你相信一个人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改变一生吗? 有时,我们不能改变他人,但可以改变自己,我们不能改变事情,但可以改变心情。 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做事,事情也会给我们好的回报。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而这些不如意的事情带给每个人的影响又各不相同,有些人可能会因为这些不如意的事情而郁郁寡欢,也有些人会从中发现快乐。 苦中可以作乐,悲痛可以化为力量,危机也能变成机遇。 换一种角度看世界,世界就会因你而不同。 我们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排解生活中烦心的事情,只有这样烦恼才会冰消雪融。 人要想排除烦恼的困扰,首先要学会宽容和忍让,其次还要学会理解人、体贴人,能够以诚待人,以情感人。 不要为一些小事而耿耿于怀,如果双方都逞强好胜,矛盾就会愈积愈深,最后发展到势不两立的地步。 这样既破坏了人际关係,又影响了相互团结,还有损身心健康。 学会忍让,学会“化干戈为玉帛”。 只有这样,你才能知足常乐,才能不会经常为一些小事而生气伤神。 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是每个人面对烦恼时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 凡事应该多往好的方面想一想,心中才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眼前才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你无法选择你的老板,你更无法选择你的出身,可是你却可以选择换一种角度去看待问题。 一个苛刻的老板,可以锻炼我们的耐力;一个贫苦的出身,则可以激发我们更加奋发图强的斗志。 英国著名作家迪斯雷利曾经说过:“为小事生气的人,生命是短暂的。 ”如果你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那么你就不会再为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情而生气了。 生活中经常有人为一些小事而生气。 其实他们也不想这样做,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这样不但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到周围的人际关係。 从前有个妇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生气,和邻居、朋友的关系都搞得很僵。 她非常恼火,想改吧,一时又改不了,于是终日闷闷不乐。 有一天,她和一个好友聊天时,说出了心中的苦闷。 朋友听完后就对她说:我听说南山庙里的老和尚是个得道高僧,他也许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她找到那个和尚。 对和尚说:“大师,我怎么老是生气呢? 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大师笑而不答:“哦,施主,请跟我来! ”和尚把妇人带到一个小柴房的门口说:“施主,请进! ”妇人很奇怪,不明白老和尚的意思,但她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柴房。 这时老和尚迅速把门关上并上了锁,继而转身走了。 妇人一看,就气不打一处来:“你个死和尚,干吗把我关在里面啊? 快放我出去! ……”骂了很久,高僧也不理会。 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 最后,妇人总算是沉默了。 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现在还生气吗? ”妇人回答说:“我只是在生我自己的气,我为什么会到这鬼地方来受罪? ”“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么能够原谅别人呢? ”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许久,高僧又来问她:“还生气吗? ” “现在不生气了。 ”妇人回答说。 “为什么呢? ”“气也没有办法啊。 ”“你的气还没有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以后仍会很剧烈。 ”高僧说完又离开了。 当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时,妇人立即上前说:“我现在不生气了,原因是不值得气了。 ” “还知道什么叫不值得呀,看来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的。 ”高僧笑着说。 当高僧迎着夕阳站在门外时,妇人这样问高僧:“大师,何为气呢? ”高僧把手中的茶水倾洒在了地上。 妇人看了很久以后,顿悟,叩谢后回去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是别人伤害了我们,可从来都不知道从自身找原因。 难道真的都是别人的错吗? 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原来老天也很眷顾自己! 朋友也从未曾主动离弃自己! 生气其实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何苦一定要生气呢? “气”其实就是别人吐出来但是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就会觉得反胃;你不在意它的时候,它也就会自动消失。 佛说,烦由心生,而心呢? 不过是一个大血肉糰子而已。 发布时间:2016-01-18 18:29:24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6:00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55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