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陀绝不轻易宣讲这种修行方法 内容: 【佛经介绍】《楞严经》是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大经,举凡发心、解、行、证、悟,皆详尽剖析开示,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也是一部著名的破魔宝典,祖师盛赞为“开悟的楞严”。 【佛经原文】陀那微细识,习气成瀑流。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楞严经》【经文解释】这个法,释迦牟尼佛好少讲的,“我常不开演”,我平常都不演说这个法。 你想一想,释迦牟尼佛对着那些个大阿罗汉、大菩萨、大比丘,这种法,都很少讲的。 我们现在,你说多便宜,在这儿,就这么随随便便,就闻见释迦牟尼佛所说这样的妙法。 “陀那微细识”:“陀那”是一种微细的识,比八识又细一层,它又叫“净识”,又叫“白净识”,就是一个净的种子。 这个净识,它是非常微细微细的。 “习气成瀑流”:我们的生死,都是由这地方来的。 在这微细识,依真起妄,就生了一念的无明──习气就是无明;这个无明一生出来,就好像瀑流似的。 什么叫“瀑流”呢? 水流得太急了,什么也挡不住,这叫瀑流。 那什么又叫瀑流呢? 就是我们这个“生死”,我们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又做人、又做畜生,又生天、又堕地狱,转来转去的,没有停止的时候,就好像瀑流的水一样的,所以这叫“习气成瀑流”。 “真非真恐迷”:“真”,这个真法;为什么我不说这个真正微妙的法呢? 我为什么不赶快把它说出来呢? “恐迷”,我就恐怕人认真作妄,将妄又认作真了。 好像那个“觉”上,他一定要加个“明”,弄得就迷上加迷,做一个迷中辈人。 所以我常不开演:我时时都不讲“真”这种的妙法。 我给你们小乘人只讲小乘的道理,真正大乘的妙法我从来就不讲的。 为什么不讲? 就因为你们这一班的小乘人,还都不够程度,没有回小向大呢! 所以我向来都不讲的。 “自心取自心”:怎么叫自心取自心呢? 众生不明白见分和相分都是唯心所现。 “三界为识,万法唯心”,他不明白万法唯心的这个道理,就着住到见、相二分。 见分,就是自己能见的这个见,是八识里头的。 相分,是外边这种尘所生出来的一种相。 这个相分和见分本来都是虚妄的,都是由自心生出来的。 那么一般人不晓得回光返照,而向外驰求,着住在这些尘的境界上,这叫“迷真逐妄”,把真的迷了,跟着妄的跑。 你要是知道万法唯心,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明白这见相二分都是由自心生出来的。 你若明白自己这个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就不会向外跑,就回来了若“自心取自心”就非幻成幻法:因为众生迷真逐妄,本来不是虚幻的,而生了一种迷惑,变成虚幻了。 “不取无非幻”:你若能以“不取”,不取什么呢? 不取虚妄的相。 这个“不取”,很要紧的。 我们一般人为什么被六根、六尘所迷呢? 就因为取见、相二分,执着到这上头,认为我所见的这“见分”和外边那“相分”都是实有的;而不知道这是虚妄的,应该不取。 你若不取,就没有幻了;连非幻都没有了。 “非幻尚不生”:这种虚幻不实在的(非幻),尚且根本就没有地方生了;没有地方生,“幻法云何立”:怎么会又有这虚妄的幻法呢? 就没有了! 发布时间:2016-01-09 15:39:03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5:59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55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