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孑然此一身,生时骨肉连,死后各分散 内容: 宗喀巴大师要我们修无常观,分三个次第:第一个“思惟今生决定要死”。 你告诉你自己:某某人! 你要知道一件事实,今生决定要死,死亡这件事情是迟早要到来的,任何的富贵、权势、禅定、神通,都不能够避免死亡的到来。 这是你告诉你第一件事。 这以下讲出一个偈颂。 他说:“无上诸世尊,独觉声闻众,尚舍无常身,何况于凡夫。 ”我们思惟佛陀是万德庄严,是至尊无上,无上的尊贵,乃至于独觉声闻,这三乘的圣人,都已经成就了无漏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 但是他们在人间所得到的那一期的生命,尚舍无常身,他们都还要显现死亡的相状,就是有生就一定有死,除非你无生,圣人都要面对死亡,何况是我凡夫呢? 我们凡夫是这样子的,我们凡夫的心情,在索甲仁波切他作的《西藏生死书》,他说:我们凡夫的眼光,就是会为今生做很多的准备,我今天从学校毕业干什么呢? 去工作;为什么要工作呢,赚钱;为什么要赚钱呢,享乐,要得到美妙的妻子,有房子住,所有的五欲,我都必须要具足。 我们人的一生,就是做了很多准备。 但是有一件事情他不准备,什么事情呢? 就是死亡! 我们从来不准备,几乎每一个人知道自己得到绝症以后,都非常惊吓。 索甲仁波切说:死亡,你为什么会惊吓呢? 其实你受生的时候,你就应该要知道这件事情要出现的,我们为什么会惊吓呢? 因为我们没有心里准备! 完全不知道会有这件事情出现。 但是你不知道,并不表示这件事不会出现,这个因缘法它不讲人情的,你不知道是一回事,时间到了,它就是要出现的,所以我们应该要为死亡先做准备,你多一分准备,你那个时候多一分的安全。 所以知道人生是这么一回事,有生必有死,今生决定要死,先告诉你第一个观念,先把这个“决定要死”这件事情,不可避免的真相,自己先建立出一个观念出来。 第二个“思惟死无定期”。 那么说要死,是什么时候死呢? 没有一个决定日期,有人说棺材是装死人,不是装老人,不一定老了才死,有些人,生没有经过老就死了,年轻就死了。 这个意思,死亡它是随时会到来的,我们看这个偈颂。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我们每天晚上就是这样念,今天过去了,表示什么呢? 我过去的五戒、十善的业力,所支持的这一期生命减少了,我能够利用的时间就少一天。 讲一个譬喻,“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这个鱼它在鱼缸里面,它的水本来已经很少了,今天又被人家拿走了一碗,水又减少,总有一天把这个水拿走,鱼就死掉,鱼看到今天水又减少一碗,它内心也是恐怖。 律航老法师他是广化老和尚的剃度恩师,他念佛很有成就。 他是中年出家,他是一个将军出家。 他出家以后,来到僧团已经晚年了,可以说中晚年。 他晚年出家以后,他自己的传记上说,他每次作晚课念到“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每天都痛哭流涕,自己时间不多,真正要赶路了,这太阳快下山了,这件事情能够掌握的时间不多了,他说每天都痛哭流涕,他就是有这种感觉,“死无定期”,随时会到来的。 第三“思惟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 我们今生花了很多精神体力做很多事情。 我去工作;工作以后干什么呢? 赚钱;赚钱以后,买一栋房子,招感了很多眷属,娶了太太,也生了子女,在社会上拥有很高的地位,人家看到你,就尊称一声董事长、总经理。 有很大的威力,我讲一句话算数的。 但是呢“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 你花多精神体力,在这个地方造作,结果你死亡的时候,“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威势悉皆退失,一切眷属悉皆舍离,一切珍宝不复相随”,根本对你一点都没有帮助。 只有你在佛法当中,你所栽培的这种忏除罪障、积集资粮的功德,能够帮助你。 所以你应该要知道,你的生命体当中,那一个是你真正的归依处,哪一个是你的朋友,哪些不是你的朋友,哪些是你能够真实受用的,要弄清楚! 我们看下面的偈颂。 “孑然此一身,生时骨肉连,死后各分散,更何况他亲。 ”这个“孑”就是单独,我们这个生命体,就是依止这个果报身,这个果报的身体,是我们的生命依止处,我们依止他能够行、住、坐、卧。 我们在生的时候呢,由于这个业力,使令我们骨肉连结在一起,四大不分离;但是死亡以后,这个四大就分散了。 我们想一件事,我们最可爱的果报就是正报,其实我们对依报是很爱着,但是比不上我们的身体。 我们身体用针刺一下,我们觉得很痛苦,我们最爱着的是我们的正报。 但是你看临命终的时候,我们正报都保不住了,更何况是其他的眷属、其他的珍宝。 这个意思就是说,要赶快放下一切,专心修行。 从前面死亡一定要到来,而且是随时到来,这个时候我们知道赶快要忏除罪障、积集资粮。 而这些所谓的资粮,哪些是真实不可破坏的,哪些是可破坏的,你一定要抉择清楚。 所以这个智慧就是抉择,要抉择。 昂旺朗吉仁波切,他作一个结要,把前面的三个观念合起来,他说:“死仇决定终须到,容或今日便降临,死时世事均当舍,速修妙法求加持。 ”我们思惟,我在打坐的时候思惟死仇,死亡这个仇敌,它总有一天要找到我的,这件事情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你只要在三界里面有一个“生”,生就会老死忧悲苦恼,就有死亡,所以说是“终须到”。 是什么时候到呢? “容或今日便降临”,可能今天就要死,仁波切说容或今日便要死,说可能没错! 可能不是你今天要死,但是你要思惟你今天就要死,为什么? 因为你思惟今天就要死,对你有很大帮助,你这样子思惟,对你有很大帮助。 所以你就假设我可能今天晚上就要死了,我所剩的时间不多。 死亡是什么境界呢? “死时世事均当舍”。 我现在在这个地方念佛,打很多妄想,这件事没做,那件事没做。 但是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很重要吗,“死时世事均当舍”,这件事情都带不走,万般带不去。 那怎么办呢? “速修妙法求加持”。 要赶快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归依这句佛号,我临命终就靠这句佛号远离三界,往生极乐世界,这个佛号是我的归依处,是真正的归依处,只有这句佛号,在临命终的时候,它不会弃舍我。 它不会弃舍我,所以你这个时候紧紧的抓住这句佛号,真正的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速修妙法求加持”,赶快找一个归依处。 当然这样子你一思惟,你的内心的感觉就不同,你念佛的力量也不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念死无常观。 发布时间:2015-12-15 01:56:35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5:53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