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身有生老病死;界有成住坏空 内容: 世间所有,若根身,若世界,皆由众生生灭心中,同业别业所感,皆有成坏,皆不久长。 身则有生老病死;界则有成住坏空。 所谓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者,此也。 以因既是生灭,果亦不能不生灭也。 极乐世界,乃阿弥陀佛彻证自心本具之佛性,随心所现不思议称性庄严之世界,故其乐无有穷尽之时期。 譬如虚空,宽廓广大,包含一切,森罗万象。 世界虽数数成,数数坏,而虚空毕竟无所增减。 汝以世间之乐,难极乐之乐,极乐之乐,汝未能见。 虚空汝虽未能全见,当天地之间之虚空,汝曾见过改变否? 须知一切众生,皆具佛性。 故佛令人念佛求生西方,以仗阿弥陀佛之大慈悲愿力,亦得受用此不生不灭之乐。 以根身则莲华化生,无生老病死之苦;世界则称性功德所现,无成住坏空之变。 虽圣人亦有所不知,况以世间生灭之法疑之乎? 印祖文钞- 复冯不疚书这段开示分成三段:第一段是把娑婆世界的果报,跟极乐世界的果报,做一个比较,先看娑婆世界的因果。 “世间所有”,娑婆世界一切的所有。 “若根身,若世界,皆由众生生灭心中,同业别业所感,皆有成坏,皆不久长。 ”我们的果报有正报跟依报,正报就是我们的这一个根身,眼耳鼻舌身意的这个根身,依报就是我们所依止的国土,这叫依报。 不管是正报、依报,是怎么有呢? “皆由众生生灭心中,同业别业所感”,是我们过去的第六意识的心中,过去可能是造了善业,也可能是造了恶业,这第六意识一活动的时候,动即是业,不管是善业、恶业一造作过去,前一刹那灭,下一刹那就变成第八识的种子,被第八识统统保存下来。 保存下来了以后,因缘成熟了就出现,或者是同业,或者是别业。 这个“同业”就是一种共同的业力,我们在人间得果报,我们同时看到大家住在同一个地球,乃至于有同样的山河大地,大家同样住在台湾,或者住在南投县等等,我们共同所拥有的环境,这个是过去的共业。 别业就是各别的业力,在这个共业当中,有各人的差别,你有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你的身体跟我的身体不同,乃至于你拥有你的眷属也不同,你的房子住起来也不同,这是别业。 但是这种都是有成坏的,皆不久住,因为我们过去在造业的时候,依止生灭心,这个业是有生灭性,所以得果报也是有生灭性,不管是善业、不管是恶业都是有生灭性。 “身则有生老病死;界则有成住坏空。 所谓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者,此也。 ”我们正报的身体有生、有老、有病、有死,这个是十二因缘的,正常。 除非你不受生,你一受生就是老病死,这世界有成住坏空,所以说是“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者也”。 这个地方是从无常的角度,来说明这个苦谛,有坏苦,无常故苦,乐极生悲。 古人曾经讲一个比喻,这个坏苦不容易了解。 我们对苦苦,地狱、饿鬼、畜生,一思惟就有感觉出来,这个苦苦是怎么回事。 但是坏苦不容易了解,我们现在明明受快乐,怎么说这个快乐是苦呢? 我们不了解。 怎么了解呢? 有一个比喻说:有一艘船在大海当中,以快速来行驶,那么这个船当中,大家很快乐,又是唱歌,又跳舞,又喝酒,又吃肉,在这个船上大家很快乐! 但是开船的人睡着了,跟这个无明相应了。 睡着以后,他这个船快速的要去撞到石头,已经是一天一天的去趋近这个石头,一撞了以后,大家就是掉到河里面,都死掉了,但是他还没有撞到,大家也无所谓,就是这样你也唱歌,我也唱歌,大家很快乐,这个就是坏苦。 就是说,这个快乐的本质,蕴藏着痛苦的本质在里面。 道家讲一句话: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也是有他的智慧,他能够看出福报里面含藏的罪业,他能够看出这一点。 曾文正公他告诉他的所有兄弟,他的兄弟大部分都是做大官,他说:我们在朝廷做官,荣华富贵,但是要战战兢兢,小心一点! 我看到历史,古来的帝王、大臣,得到善终的很少,得到好死的很少,那种富贵的境界,大部分都隐藏了很大的灾祸。 所以佛陀也说,这个世间的富贵,“譬如美食夹杂毒药,初虽美味终成大患”,世间的五欲乐是怎么回事? 譬如一个甜美的食物,你吃起来非常甜美,感到一种快乐的感受,但是夹杂毒药,你可能刚开始的时候不觉得,但是这个毒药累积,一天一天累积,到一个程度的时候,它一发动起来,就使令你身体很苦恼。 就比喻我们今天要去受乐世间的五欲,这个杂染业力所变现的五欲,你在快乐当中,你已经念念的在堕落,在创造一个地狱、饿鬼、畜生的果报。 所以这个地方讲“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者也”。 为什么呢? “以因既是生灭,果报亦不能不生灭也。 ”因为我们在造这个世间善法的时候,是有漏善,都夹杂烦恼,所以这个果报显现出来,它会使令你堕落,这个果报会使令我们堕落,这个生灭就是有杂染性。 我们想一件事,我们今天看到珍宝,看到财色名食睡,都是可乐果报,我们看到以后会起贪烦恼,乃至于失掉以后,会起瞋烦恼,就表示这个果报本身有问题。 我们待会会介绍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果报,你一接触是有清净的力量,这不同。 我们娑婆世界的五欲乐,你一接触以后,它会使令你自然皆生贪瞋痴的烦恼,为什么? 因为你过去在造这个业力的时候,是有烦恼夹杂在里面,所以出现的果报就是有问题,“以因既是生灭”,果报也不能不生灭也。 我们娑婆世界的境界是这样子,就是果报本身蕴藏着这个危机。 发布时间:2015-12-15 01:55:55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5:53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56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