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我们终其一生的追求就是发现心中的那块宝藏! 内容: 【提示】本文为寂静法师受邀参加第三届【福慧禅修营】精彩授课内容节选。 《大方等如来藏经》第六节《大方等如来藏经》经文节选:复次善男子。 譬如贫家有珍宝藏。 宝不能言我在于此。 既不自知又无语者。 不能开发此珍宝藏。 一切众生亦复如是。 如来知见力无所畏。 大法宝藏在其身内。 不闻不知耽惑五欲。 轮转生死受苦无量。 是故诸佛出兴于世。 为开身内如来法藏。 彼即信受净一切智。 普为众生开如来藏。 无碍辩才为大施主。 如是善男子。 我以佛眼观诸众生有如来藏。 故为诸菩萨而说此法。 这段经文是一个比喻。 譬如有一个很贫穷的家庭,拥有一块珍宝,但这块珍宝掉在了一个隐蔽的地方,没有人看到,也没有人知道,宝物又不能自己显现。 所以这一家人一直很贫穷,真的拥有宝藏,却又无法用,有宝等于无宝。 佛说“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是这样。 “如来知见力无所畏”,如来有不可思议的智慧,他能见一切真相。 “大法宝藏在其身内”,在他的体内有无穷尽的宝藏。 “不闻不知耽惑五欲”,如果我们不知道有如来藏,我们就会耽惑五欲。 耽就是沉沦,惑就是迷惑,五欲在佛法里面是财色名食睡,也就是我们整天沉沦迷惑在钱财,色相,名利,吃食,昏睡当中。 现在的人对吃太执着了,比如,狮子吃饱了羚羊或者斑马之后就会停止。 但是人呢,讲究色香味俱全,还有蒸炸煮等各种烹调方式。 关于佛法里所提倡的睡眠时间,是每天睡四个小时,对我们来说,适当的睡眠足以,不可以贪睡。 睡眠过多,是业障。 睡不着,也是业障。 所以我们经常沉沦在五欲之中迷惑,而把真宝藏忘记了。 “轮转生死受苦无量。 ”因为我们耽惑五欲,所以造下了很多的恶业,也就是在我们生命中储存了很多不好的种子。 这些种子一发芽我们就会受苦,因为恶因必然结恶果。 所以我们要第一诸恶莫作,断掉恶业。 第二修善,种善因,结善果。 第三个自尽其意,连善都不要执着,行善而不执著。 《金刚经》里面说,离一切相,修一切善,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要离相去行善修善。 “是故诸佛出兴于世”。 “为开身内如来法藏。 彼即信受净一切智。 ”“普为众生开如来藏。 ”当我们愿意相信,用心去开发我们的内在,打开自己的如来藏,就会像佛一样智慧,明白真理佛法,从而就可以帮助别人明白。 当我们的蜡烛点亮了,我们就可以点亮别人。 今天有太多的人,有一根大大的蜡烛,不过没亮。 其实我们只需要一根小小的蜡烛,它只要亮起来就好。 所以我们有很多人不是在修光明,而修的是蜡烛,蜡烛越来越大,让人好生羡慕,不过晚上却依然活在黑暗中。 所以,我们真正要追求的是点亮心灯。 佛告诉我们,我们的如来藏显现了,就可以帮助到别人。 讲个小故事,一个女人带着自己刚刚能走路的孩子逛街,但是在人群拥挤的地方孩子走丢了,这个女人就哭着白天找,晚上找,下雨找,晴天找,始终没有找到。 终于有一天傍晚,天下着毛毛雨,她路过一个垃圾堆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孩子站在垃圾堆旁边,于是她激动的冲过去,一把把孩子抱过来,在雨中欢喜,跳跃,特别的开心。 但是真相是什么? 这个女人已经疯了,她把别人扔掉的布娃娃当做了自己的孩子,从此就抱着这个布娃娃吃饭,睡觉。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女人的孩子丢了,所以她才寻找,否则,她一定不会寻找。 第二,若她没有找到,就会一直找下去。 第三,若她找到了一个假的,真的她也就不找了。 我们降生人间,到处寻找那些曾经拥有,却后来丢失的东西。 突然有一天,我们找到了事业、名利、房子、车子,然后就沉醉其中,不再寻找。 但其实我们陶醉的,是假象,而并非真相。 事业、名利、房子、车子只是我们生命的中转站,真正生命追求的终点在于我们对精神的渴望。 这个孩子是谁呢? 在哪里呢? 这个孩子就是如来藏。 如来藏是我们本来就具有的,它是万能的,具备一切的智慧,如来一样的智慧,只要它显现,我们就会自然明白一切。 所以,开发如来藏,显现如来藏,应是我们终其一生的追求。 发布时间:2015-11-17 11:25:55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5:49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5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