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什么样的菩提心不容易退 内容: 在《大乘起信论》讲到这个菩提心(整个大乘佛法的根本思想是菩提心),诸位受了菩萨戒也知道,你失掉了菩提心,你所有的断恶、修善、度众生,只是一个人天的善法;没有菩提心的摄受引导,你跟无上菩提就不相应。 这个地方,马鸣菩萨说菩提心有二种,一种菩提心会退,一种菩提心不会退。 有些人发了菩提心,他容易退;有些人发了菩提心,不容易退。 原因在哪里呢? 《起信论》上说,如果你的菩提心是依止事相的因缘所发的菩提心——诶! 你看到三宝的庄严发菩提心;或者遇到人,有善知识摄受你,你也发菩提心。 依止外在的人事因缘,所发的菩提心,在《楞严经》说,依止“生灭心”所发的菩提心,这样的菩提心是非常脆弱的,遇到恶因缘,就产生退转。 第二种菩提心,它是依止不生灭心,就是说他能够“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他能够经常观察我们这个明了的心识——虽然我现在的心有很多很多的烦恼,也缺乏很多很多福德、智慧的庄严,在整个菩萨道当中,我还有很多断恶、修善、度众生的事业要做。 没错! 但是,把这些如梦如幻的善恶功能拨开以后,我们发觉到:我们这个明了心识的体性是“如”,三世诸佛清净的本性也是“如”,一如无二如。 这个时候从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平等思想,开始发菩提心,这个菩提心就不会退转。 什么叫不退转? 就是说所有人的菩提心都退了,都不想行菩萨道了,你还是可以行菩萨道。 你不会受外在人事的变化,而退失菩提心。 就是说,我们一个人会退失菩提心,这个地方,不共无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就是说,一个人,你从来不知道什么叫作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来不知道有这种观念,你也可以发菩提心。 是的,那你这个菩提心的中间,有一个我执——我爱、我见、我慢、我痴这四种烦恼,在加持这个菩提心。 这个时候,你的菩提心是危险的菩提心,就是这个自我意识,一个人的私心,是很难跟菩提心共存的。 我们行菩萨道,虽然不能够马上断恶、修善、度众生,但是有一些基本的概念,你刚开始不得不建立,因为这个牵涉到你的种姓——大乘圆顿的种姓。 你能够深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你光是深信这样的思想,所有的逆境现前,不能够影响你的菩提心。 就是不二法门的殊胜,在于它的一个不生灭性,它不会因为外在因缘而生灭。 当然你菩提心坚固,你的成长过程当中,虽然会有逆境,跌跌撞撞的;但是总有一天,你能够不断地往上爬。 那么支持你的就不只是宗教的信心而已,而是对内心一种深观的智慧,在支持着你前进。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不要小看第七意识——这个不共无明,它是那么微细,好像它也不能造什么罪业;但是你看“真义心当生,常能为障碍,俱行一切分,谓不共无明”。 从大乘的角度,它的过失是非常严重、非常严重的。 它把我们凡夫的心态跟佛的心态加以区隔。 发布时间:2015-11-05 18:21:35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5:48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57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