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带你走进内蒙“小布达拉宫”——五当召 内容: 五当召概况:五当召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区、内蒙古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美誉。 它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齐名。 坐标:五当召位于包头市石拐区吉忽伦苏木乡的五当沟内,距包头市区约70公里。 从包头市恰特站可以坐旅游大巴到景区门口。 门票60,有学生票。 有车族可选择自驾游哦。 游览:游览之前你需要知道的几个真相;1、五当召占地300多亩,有殿堂仓舍2538间。 规模十分宏大。 2、五当召主体建筑坐落在两条山沟汇聚的山坡台地上,东西两侧的山麓、平地分布着一些附属建筑和僧舍栋房,两座藏式白塔高高耸立。 3、五当召的所有建筑均为梯形楼式结构,上窄下阔,平顶小窗,屋檐部分有一条土红色边麻装饰,还有金色的法轮、红色的柱廊,色彩对比强烈,光彩夺目。 这种规模宏大的寺院和独特的结构形式,是内蒙古境内现存藏传佛教寺院中仅有的。 4、五当召现存的主体建筑群由六大殿(苏古沁殿、却依拉殿、洞阔尔殿、当圪希德殿、阿会殿、喇弥仁殿)、三座活佛府(洞阔尔活佛府、甘珠尔活佛府、章嘉活佛府)和一座安放历代活佛骨灰灵塔的苏波尔盖陵以及94栋喇嘛住宿土楼组成。 5、五当召藏传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最好请一位导游跟随,有任何不懂的问题都可以问导游,他们都会非常热情的解答。 TIPS:1、检票处对面有洗手间! 景区内也有洗手间。 2、五当召景区早中晚都有不同景观,您可以自行选择游玩时间。 五当召是内蒙古最大的黄教寺院,也是研究蒙藏佛教理论的高等佛教学府,香火极盛。 要怎么游览五当召才是最完美的旅行呢? 让小编告诉你! 五当召建筑群,是由中心区域的殿堂府院、两侧的僧社群、最北的庚毗庙三部分组成,殿堂府院集中在一个隆起的山坡上,白色的建筑群依山的走势自上而下,形成雄伟壮观的环境气势,分布在主建筑群两侧的僧舍群,左右分置成环绕拱卫之势,庚毗庙在寺庙建筑群以北3公里的群山之中,全部建筑占地二十余万平方米,合三百余亩。 五当召建筑群建在吉忽伦图山主峰向南延伸的一条山脊上,山体东西又有两座大山南北顺延,两条河沟从山脊与大山之间由北向南在召前广场南汇合后,向南通入五当沟。 五当召是一座具有藏式传统的建筑特色的建筑群落,从建筑群的地址、规划布局、装饰物、外部色彩诸多方面,基本上都是以西藏建筑为母本的,使这座藏于阴山深处的古刹,体现了整体效果与局部特征细腻刻画的完美结合,达到了追求自然与人文巧妙结合的和谐效果。 五当召建筑从开始到最后的完成,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藏式建筑的传统风格和显著的民族特色,得到了完好的因地制宜和传承,在包头地区,几座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一般建在平地处或山势没有太大起伏的地方,五当召在选址上是充分利用了山的气势,显得高大宏伟。 拉萨的色拉寺,哲蚌寺,就建在山坡上,甘丹寺建在山坳,也是与山地有关系。 游客下车后首先会来到祈福广场,主体建筑坐落在两条山沟汇聚的山坡台地上,东西两侧的山麓、平地分布着一些附属建筑和僧舍栋房,两座藏式白塔高高耸立。 寺院分布合理,座座殿堂,层层楼阁,随坡而起,错落有致,布局和谐。 五当召寺庙的主体建筑依山而建,均为梯形楼式结构。 寺庙内部结构首先来到的是苏古沁殿,内陈设富丽堂皇,经堂内的立柱全用龙纹的栽绒毛毯包裹,地上满铺地毯,墙壁绘有彩色壁书,后厅及二、三层内供奉释迦牟尼、宗喀巴及历代佛师。 那么它的名字怎么来的呢? “苏古沁”藏语意为聚会,该殿因上千喇嘛在此聚会而得名。 苏古沁殿位于寺庙主建筑群最前面东侧,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五当召最大的殿堂和主要建筑。 它是一座高达22米的三层楼大殿,一楼前厅是大经堂,后殿是藏经库。 经堂内部宏伟壮丽,有81根方柱贯通上下,每根都用织有彩色龙纹的栽绒毯包裹着;殿内顶上悬挂着经幡和帛画;地上排列着数十排座榻,上面铺设着藏式绒毯,整个召庙里的大型集会都在大经堂里举行。 因为大殿的正中是释迦牟尼像和30尊菩萨像,个个神态安祥。 殿堂四周有表现释迦牟尼佛传说故事的彩绘,构图复杂,细腻优美,富含深刻的宗教哲理。 画中还有表现草原生活的场景,都是按照清代早期现实生活内容绘制的,是研究清代少数民族生活和社会文化的珍贵资料。 大门两侧墙上绘有四大天王像,分别手持琵琶、宝剑、绢索和宝塔,代表风调雨顺,旁边还有六道轮回图。 却依拉独宫顺着路往西走就到了却依拉独宫。 这座殿是专门研究佛教经典和哲学理论的宗教哲学学部。 却依拉,藏语意为“法苑”。 却依拉殿建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是讲授佛教教义的场所。 五当召设有供喇嘛学习经典之处,藏语称为“拉桑”,汉语称“神学院”。 神学院共分四个大部,分别是时轮学部、宗教哲学部、医学部和教义戒律学部。 每个部有一座殿宇,每座殿宇又因教学内容不同,建筑形式和塑像、壁画也不相同。 却依拉殿是专门研究佛教经典和哲学理论的宗教哲学学部。 佛教教义是喇嘛的基础课,每个僧徒入召前都要入此院通过考试,及格者可得到不同等级的“格西”学位,有了这个学位的喇嘛才具备担任中小寺院或大寺院中佛学院的最高主持——“堪布”的资格。 却依拉殿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头戴宝冠,肩饰莲花,高达十米的弥勒佛铜像。 弥勒佛是未来佛,佛教徒认为释迦牟尼的佛法在若干年后,会自动消失,届时将由未来佛——弥勒佛下凡普度众生。 所以我们看到的弥勒佛手作说法印,半蹲半坐的,意预着他即将下生到人间,去解脱世人的苦难。 同时,这也是内蒙古最大的一尊铜佛像,是用黄铜分段铸造,焊接而成的。 弥勒佛像的左边是达赖一世,是西藏扎什伦布寺的创始人,右边是班禅一世,达赖和班禅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两大弟子。 左手戴黄帽的是五当召第五代活佛塑像,五当召具有今日规模,大多形成于五世活佛坐床期间。 洞阔尔独宫沿着台阶向上是二层的洞阔尔独宫,是五当召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后半部墙壁所绘的壁画都以黄色作底色,因此俗称“黄庙”。 该殿是神学院的时轮学部,是传授数学、天文、地理、占卜和历法的场所。 殿门正中悬挂着用蒙、汉、藏、满四种文字铭刻的“广觉寺”匾额。 大殿前面的广场是讲经台,也是神学院升学考试的口试和神学辩论的地方。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在此举行学术升级考试,开展学术辩论。 殿内供奉着五当召第一代活佛(蒙古语称“呼图克图”)洞阔尔. 班迪达的塑像。 前厅的壁画,有着250多年的历史,是五当召1050平方米壁画中保存最好的,有内蒙古壁画之冠的美称。 壁画内容丰富,人物形象生动,色彩艳丽浓重。 大殿前面的广场是讲经台,也是神学院升学考试的口试和神学辩论的地方。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在此举行学术升级考试,开展学术辩论。 阿会独宫洞阔尔独宫后面与却依拉独宫相连的是阿会独宫,又称日木伦独宫。 是五当召内唯一的一座面西朝东的佛殿, 主供威猛神秘的胜乐金刚。 当圪希德殿是护法秘神殿,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管教喇嘛的地方,因此也俗称“驯服殿”。 喇嘛的戒律很严,有了过失就要受处罚。 殿内供奉着藏传佛教中的护法神大威德金刚、可畏金刚、胜乐金刚等九尊神像,专司镇压邪魔。 护法神个个相貌狰狞,青面獠牙,手持各种武器,项上悬挂骷髅项链,脚下践踏恶鬼。 这种神像在藏传佛教寺院里很常见。 藏传佛教认为他们是各大菩萨的化身,为铲除异端,镇压邪恶而变换的一种愤怒的形体,统称“愤怒像”。 脚下踩着的恶鬼是世间邪恶、妖魔及各派异教势力的象征。 阿会殿旁有一座小巧的二层楼叫苏波尔盖陵。 它是供奉历代七位活佛舍利子(骨灰晶粒)和牌位的灵堂,是历代活佛的灵塔殿。 洞阔尔殿后面与却依拉殿相连的是阿会殿,又称日木伦殿。 建于嘉庆五年(1800年),是五当召内唯一的一座面西朝东的佛殿, 主供威猛神秘的胜乐金刚。 阿会殿内设“纠德巴”(密宗)和“门巴”(医学)两个学部。 密宗也称真言宗,以《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为理论依据,理论玄奥,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举行升级考试,每次毕业者非常少。 医学部以宗喀巴所著的《菩提道次广论》和《说明秘经》为依据,供奉毗卢遮那佛、药师佛、无量寿佛、菩萨白度母和绿度母的塑像。 宫内两侧塑四大天王和十大罗汉塑像,生动逼真,显示了雕塑者独到的艺术才能。 阿会殿的南方是三座活佛府,东面是松柏葱郁的青山,下临溪泉流淌的山谷,环境甚为幽雅。 巍然屹立在五当召庙群西部山顶的壮观建筑是喇弥仁独宫,是专攻菩提道的教义戒律学部。 我们继续拾级而上,便来到了五当召最后的一座大殿,当圪希德独宫。 当圪希德独宫是护法秘神殿,是管教喇嘛的地方,因此也俗称“驯服殿”。 游览完寺庙,咱去看看涤心莲池。 当你在此驻足仰视召庙,召庙的倒影在莲池中若隐若现,体现出进入庙区前“涤心滤性”的静心效果。 发布时间:2015-10-10 13:24:10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5:45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58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