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少女佛前立大愿 亲历地狱寻救母 内容: 编者注:此故事节选自《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梵语: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得名。 地藏菩萨是佛教中一位愿力深厚的菩萨。 佛典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 农历7月30,就是地藏菩萨的圣诞。 地藏菩萨以大悲愿力,发愿救度一切众生,虽然功德智慧与佛齐等,而不现佛身,常住地狱,更发下宏大誓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所以这位菩萨同时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佛教广为弘传。 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并且成为了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 大愿地藏王菩萨经文: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衹劫,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 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衹劫。 像法之中。 有一婆罗门女。 宿福深厚,众所钦敬。 行住坐卧,诸天卫护。 其母信邪,常轻三宝。 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 而此女母,未全生信。 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 时婆罗门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 计当随业,必生恶趣。 遂卖家宅,广求香华,及诸供具。 于先佛塔寺,大兴供养。 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其形像在一寺中。 塑画威容,端严毕备。 时婆罗门女,瞻礼尊容,倍生敬仰。 私自念言。 佛名大觉,具一切智。 若在世时。 我母死后,傥来问佛,必知处所。 时婆罗门女,垂泣良久,瞻恋如来。 忽闻空中声曰。 泣者圣女,勿至悲哀。 我今示汝母之去处。 婆罗门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 是何神德,宽我忧虑。 我自失母以来,昼夜忆恋,无处可问,知母生界。 时空中有声,再报女曰。 我是汝所瞻礼者,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 见汝忆母,倍于常情众生之分,故来告示。 婆罗门女,闻此声已。 举身自扑,支节皆损。 左右扶侍,良久方苏,而白空曰。 愿佛慈愍,速说我母生界。 我今身心将死不久。 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圣女曰。 汝供养毕。 但早返舍。 端坐思惟吾之名号。 即当知母所生去处。 时婆罗门女,寻礼佛已,即归其舍。 以忆母故,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经一日一夜。 忽见自身,到一海边。 其水涌沸,多诸恶兽。 尽复铁身,飞走海上。 东西驰逐。 见诸男子女人,百千万数,出没海中。 被诸恶兽,争取食啖。 又见夜叉,其形各异。 或多手,多眼,多足,多头,口牙外出,利刃如剑。 驱诸罪人,使近恶兽。 复自搏攫头足相就。 其形万类,不敢久视。 时婆罗门女,以念佛力故,自然无惧。 有一鬼王,名曰无毒。 稽首来迎,白圣女曰。 善哉菩萨,何缘来此。 时婆罗门女,问鬼王曰。 此是何处。 无毒答曰,此是大铁围山,西面第一重海。 圣女问曰。 我闻铁围之内,地狱在中。 是事实不。 无毒答曰。 实有地狱。 圣女问曰。 我今云何得到狱所。 无毒答曰。 若非威神,即须业力。 非此二事,终不能到。 圣女又问,此水何缘,而乃涌沸,多诸罪人,及以恶兽。 无毒答曰。 此是阎浮提造恶众生,新死之者。 经四十九日后,无人继嗣,为作功德,救拔苦难。 生时又无善因。 当据本业,所感地狱,自然先渡此海。 海东十万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 彼海之东。 又有一海,其苦复倍。 三业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业海,其处是也。 圣女又问鬼王无毒曰。 地狱何在。 无毒答曰。 三海之内,是大地狱。 其数百千,各各差别。 所为大者,具有十八。 次有五百,苦毒无量。 次有千百,亦无量苦。 圣女又问大鬼王曰。 我母死来未久。 不知魂神当至何趣。 鬼王问圣女曰。 菩萨之母,在生习何行业。 圣女答曰。 我母邪见,讥毁三宝。 设或暂信,旋又不敬,死虽日浅。 未知生处。 无毒问曰。 菩萨之母,姓氏何等。 圣女答曰。 我父我母,俱婆罗门种。 父号尸罗善现。 母号悦帝利。 无毒合掌启菩萨曰。 愿圣者却返本处,无至忧忆悲恋。 悦帝利罪女,生天以来,经今三日。 云承孝顺之子。 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 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 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 鬼王言毕,合掌而退。 婆罗门女,寻如梦归。 悟此事已,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佛告文殊师利。 时鬼王无毒者,当今财首菩萨是。 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地藏菩萨形象】大乘佛教中一切大菩萨,如观世音菩萨在此世界度众生,所示现的都是在家相,比如现白衣大士,或者现天人等相;文殊师利菩萨现童子相;普贤菩萨也是在家相;只有地藏菩萨现出家相。 《地藏十轮经》说:“以神通力,现声闻(出家众)像” 。 地藏菩萨的功德究竟圆满与佛相齐,他在娑婆世界释迦佛法会中现出家相,这是地藏菩萨的特色。 大乘经说,净土中没有小乘法也没有出家众。 佛教认为秽恶世界的佛法有出家众,具有积极和特殊的意义:秽恶世界充满罪恶黑暗,众生贪嗔痴和无明都很深重,为争名夺利而活,不像净土众生的清净,所以有出家众存在的必要。 《地藏十轮经》认为出家相是秽恶世界的清净幢相。 在不理想的社会建立清净僧团,能够熏染众生而身心清净。 所以佛法认为,秽土的佛法重心在出家众,而净土则无所谓出家。 释迦佛和地藏菩萨在秽土现出家相,具有佛法上的特殊意义。 发布时间:2015-09-14 20:43:20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5:41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58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