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认识一座寺院应先了解它的名字 潭柘寺最初不叫潭柘寺 内容: 帝为潭柘寺赐名和由朝廷出资整修潭柘寺的先河[原标题]千年古寺的“曾用名”明代是潭柘寺的兴盛时期,宣德年间、弘治年间、正德年间以及万历年间都分别由朝廷拨款对潭柘寺进行大面积的整修和扩建,同时寺名也有几次更改。 明宣宗赐名“龙泉寺”,明英宗赐名“敕改仍名嘉福寺”,但民间仍旧习惯称为潭柘寺。 敕建岫云禅寺清代是潭柘寺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曾经先后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位皇帝多次到潭柘寺进香礼佛。 同时在清代由朝廷出资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第二次游览潭柘寺,亲赐寺名为“敕建岫云禅寺”,并亲笔题写了寺额,正如我们今天看到的潭柘寺上门上的匾额。 “岫”是山洞的意思,“岫云”即从山洞中升起的云彩,青绿的山峦间飘出了白云,此为康熙皇帝所表达的美好意境。 认识一个人,首先应该知道他的名字。 同样,认识一座寺院,也应该先了解它的名字。 也许有人会问,寺名不就一个吗? 还有什么可了解的? 别忘了,现代人游览的可都是有着好几百年历史的古寺,几百年间,朝代几经更替,先前皇帝老人家又大都有个癖好,就是给这些有名的古刹赐名题句。 所以,很多寺庙的名字还真得说上一会儿。 比如京西门头沟大名鼎鼎的潭柘寺,它现在的名其实是老百姓给起的,原因是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 有潭有柘,自然就叫潭柘寺了,不过这个名在过去充其量就是个小名。 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的潭柘寺历经多个朝代,几度兴衰,在每一次的重建、扩建中会产生新的寺名,一起来看一下潭柘寺历史上的其他“曾用名”吧,不知你会中意哪一个。 嘉福寺潭柘寺始建于西晋的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当时的规模不大,叫做嘉福寺,今天在景区山门外元宝山西侧的嘉福宾舍便是由此得名。 嘉福寺建成初期没有官府的扶持,发展缓慢,又经历了北魏和北周的两次“灭佛”,导致后来逐渐破败,直到唐代才兴盛起来。 龙泉寺在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元696-697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在幽州都督张仁愿的赞助下,对嘉福寺进行了重建。 华严和尚带领众僧填平了寺前一个叫“青龙潭”的大水坑,修筑殿宇,扩建寺院。 寺院的后山有两股丰盛的泉水,一眼名为龙泉,一眼名为泓泉,两股泉水不但可以满足寺院的日常用水,还能灌溉附近的平原,故而华严和尚将嘉福寺改为“龙泉寺”。 大万寿寺在金代,禅宗在中都(今北京)地区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潭柘寺先后出现了数位禅宗大师,大大提高了寺院的声誉。 金熙宗完颜亶于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到潭柘寺进香礼佛,这是第一位到潭柘寺进香的皇帝,使得后代皇帝争相效仿,对提升寺院的地位,繁盛香火,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金熙宗将当时的龙泉寺改名为“大万寿寺”,并拨款进行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开创了皇帝为潭柘寺赐名和由朝廷出资整修潭柘寺的先河。 明代是潭柘寺的兴盛时期,宣德年间、弘治年间、正德年间以及万历年间都分别由朝廷拨款对潭柘寺进行大面积的整修和扩建。 同时寺名也有几次更改。 明宣宗赐名“龙泉寺”,明英宗赐名“敕改仍名嘉福寺”,但民间仍旧习惯称为潭柘寺。 发布时间:2015-08-11 13:19:44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5:38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59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