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学道之人,虑宜远,思宜近 内容: 虑宜远,思宜近。 我们在做计划的时候,要有一个远大的计划、远大的目标,但是我们在思、在考虑的时候,要切合实际,要有一个明确的下手处。 就是我们在下手的时候一定要按部就班,有一个次第,有一个下手处,叫“近”。 事上宜虔,接下宜谦,处同辈宜退让。 前面的功德是偏重在自己的受用的身口意的功德,这以下是说明你从自己受用的功德出来,待人处世、跟人接触的时候,你应该是什么态度呢? 就是讲人跟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我们跟众生接触有三种情况:或者是长辈,或者是下辈,或者是同辈,这当中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事上宜虔”,我们对于长辈要有虔诚恭敬的心。 长辈当然在福德智慧的资粮都超过我们。 如果我们对长辈有所虔诚恭敬,我们能够得到长辈的摄受、长辈的教化。 在整个成长过程,我们就能够减少很多的错误,避免很多冤枉的路。 我们对长辈的恭敬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利益,我们尽量地对长辈、师长有恭敬的心,对自己有很大的利益。 “接下宜谦”,对于比较苦恼的众生,刚刚来到三宝地,烦恼也重,福德智慧的资粮也不够。 但是我们应该要知道,他有一念的善根都很难得,我们应该要更加的谦虚、慈悲来摄受他,不要用自己的标准要求他,多一分的慈悲,这个是对下的态度。 “处同辈宜退让”,对同辈,就是能够退跟让。 人跟人相处之道的确是非常不容易。 从现实的经验上来看,我们对于同辈、对于长辈的人相处是比较容易做到。 对于功德比我们大的人,我们容易生恭敬心。 对于下辈的人生慈悲心这也容易,最难的是同辈,尤其是戒蜡相同的。 同戒跟同戒的人相处,这当中就有些问题存在。 那这怎么办呢? 古德就讲出一个偈颂,我们从这个偈颂可以稍微体会一下。 他把修行用插秧来比喻:“手抱青秧插满田”,说我们今天修行这件事情就像插秧一样,在青田当中插上无量无边功德的秧。 那么这个插秧是什么态度呢? 第一个态度就是“低头便是水中天”,你一定是低头。 插秧,你头抬得高高的,秧就插不整齐了。 “身心清净方为道,原来退后是向前”,你一定是要身心清净地退后,原来退后是向前。 所以插秧的意思就是说:第一个,你要低头;第二个,你还得往后退。 插秧不是往前插的,它是一步一步往后退。 我们同辈之间最容易有嫉妒心、胜负心,但是这个嫉妒心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伤害,嫉妒的心使令我们很难跟别人学习,使令我们的胸量变成非常的狭隘。 所以我们应该思惟“原来退后是向前”,人跟人之间的相处,其实你能够退让,能够在整个菩提道中,在趋向于五分法身那个无漏的功德当中,其实你是向前。 人的见地的确很重要! 我们今天不要看一时的成败,“不争一时,要争千秋”。 你有这样的见地,你才容易在同辈当中有所退让。 成事不必在我,随喜一切功德。 这就是我们待人处世之道,对同辈尽量退让。 退让,你绝对不会吃亏的,“原来退后是向前”,就是这句话的道理。 ——摘自《灵峰宗论导读》 发布时间:2015-06-16 15:51:47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5:32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60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