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止语积福德,人有三种不可说 内容: 止语积福德,人有三种不可说:1、自己的功德好处;2、他人的恶处不善;3、自己未来的计划。 你炫耀什么,就容易失去什么! 炫耀自己——这会引来人天和鬼神嫉妒,想着法子来破坏你炫耀的地方。 也许你会说:炫耀也是诚实的,又没有夸张,为什么不可以? 然而,因为你用自己的骄傲,伤害了别人心中的骄傲。 别人被你伤了,还会对你好吗? 炫耀漂亮,就要小心以后漂亮被破坏;炫耀有钱,就要小心以后富有被破坏;炫耀成绩好,就要小心以后考不上;炫耀自家小孩如何,这个千万不要! 你得给小孩子少树敌,让人天鬼神不要嫉妒他,而是护持他才对的。 炫耀什么,就要小心将来失落的地方在这里。 法师的比喻是这样的:你有了宝珠,你到处给人看,魔就特别想破坏你的宝珠。 人什么情况下会毁坏自己的功德呢? ——就是:炫耀自己功德,炫耀自己的修行,炫耀自己得到的好福分。 儒家说:一个人的祸福,要看他谦虚还是骄傲。 人,不要随便说未成之事、计划之事。 因果,说了就变。 和人间的恩怨一样,说破因果,会变本加厉,或者遭遇报复。 还没做完毕的,说穿了是个忌讳。 密宗善知识就劝人不要随便说未成之事、计划之事,这也算隐私。 除非做成了、痊愈了、化解了,可以适当说一些,而且隐姓埋名。 佛曾说过:“狂性顿歇,歇即菩提。 ”这是楞严经里面讲的,意即说你这个狂妄自大的心、你这个好高骛远的心,你那种看不起人的心哪! 那种只知道我是最聪明的人,只知道我比谁都好。 比如有个人长得像个丑八怪,你看他怎样说:‘啊! 我真美丽呀! ’你看,这个执着多大呀! 如果你把这种执着,这个狂心歇止了,便即刻得到菩提。 什么是菩提? ——就是觉道、就是开悟,开悟就离成佛不远了,因此,你能把狂心休息了,这便是你的好去处。 韩非子说:“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语出《韩非子说难第十二》:“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身:说者本人。 匿:隐藏。 此:连上二句,言人主所隐匿之事,未必是说着本身说出来的,但无意中曾经谈及,则人主必怀疑是他所泄,必然会招致危难。 综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事情由于守密而成功,讲话由于泄密而失败。 说明了保守秘密的重要性。 《说难》是《韩非子》中的一篇。 此篇的内容,是陈述进说君主的困难,并分析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条理清晰,夹叙夹议。 本篇首先说明进说者须先了解君主的心理变化,提出了进言之术。 其次列举课说足以危身者十五事,并引用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来证明“非知之难,处之则难”的论点。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韩非子》说得真对。 要出奇制胜,首须行动隐蔽,尤其某些暗中进行、私下运作的案子,最怕见光死。 如果主其事者,把重责大任交付给无法保守秘密的人,就叫“所托非人”。 在《三国演义》中,汉献帝把谋刺曹操的任务托付给车骑将军董承,就是一个所托非人,注定要破局的案子。 献帝把“衣带诏”交给董承,而董承却马虎大意,大白天打盹,诏书不藏好被发现;半夜醉酒说梦话,吐露反曹心意。 两度泄密,最后终于透漏了消息,不仅招来杀身之祸,而且还破坏了灭曹的计划。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很多争端和不幸都来自于一张嘴。 说话并不难,难的是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说合适的话。 管好嘴巴便是要说有用的话,不说那种祸从口出的话。 若要人不闻,莫若不说。 有的人在聊天时常常会说:“我只告诉你,你不要告诉别人啊。 ”那个人随口又转告他人:“我只告诉你一个,你千万不可说出去。 ”没多久秘密就传出去了。 因此要避免无谓的争端,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说。 中国有句古话: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 那些角力场上的枭雄常常举拳头来对付那些能说会道的善辩者,他们的逻辑是:看你嘴巴厉害还是我的拳头厉害! 能说会道,在中国民间仿佛是有原罪,因为“说”不创造财富,有些人看到很多善于言辞者从社会获取的财富多于那些实际创造财富的人。 就说,这人什么都不会,只会耍嘴皮子,日子过得比别人还好,这是不公! 其实不然,真正“耍嘴皮子”的人,是有一种超越性的能量,它远远大于拳头的力量。 话语即权力。 看看唐僧和诸葛亮,他们惟一的武功就是嘴巴,说话好的背后更要有一个高尚的心。 如何把话说好! 这是一门领袖艺术! 话说得好,能减少人生向前迈进的阻力。 但是,止语之妙,唯有修行才能感知! 管好自己的嘴,也许是成熟的标志之一。 发布时间:2015-05-29 13:52:17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5:30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