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内容: 《佛遗教经》中讲:“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关于安忍的力量,我上过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课是来自两个老居士的一段小摩擦。 那是一个打板熄灯后的夜晚,寮房里传来Y居士的训话声,大意是责怪D居士在殿堂内不注重威仪。 她愤愤不平地陈述着白天见到的场景,越说越气,收不了场。 D居士倒是挺有定力,蒙头侧卧,一言不发。 二三十分钟后,在另一位女居士的劝导下,Y居士才息事宁人。 第二天,我看见D居士,她一脸的笑容,没事一样。 “您的脾气挺好的啊! ”D居士淡然地说道,师父教过:要修“忍辱波罗蜜”。 我想,两人闹意见了,一个人发脾气,另外一个人如果不搭话,是吵不起来的。 但是,如果昨天我也回狠话的话,以后要想和好就难了。 老居士的智慧在于老实听话。 果然,她俩过了没多久,就又开始在一起说说笑笑了。 其实,若懂得从大处着眼,人就不会在小事上计较。 止语是一种境界。 每每快要忍不住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想起这个小故事。 有一个流浪汉,走进寺庙,看到菩萨坐在莲华台上受众人膜拜,非常羡慕。 流浪汉:我可以和你换一下吗? 菩萨:只要你不开口。 流浪汉坐上了莲华台。 他的眼前整天嘈杂纷乱,要求者众多。 他始终忍着没开口。 一日,来了个富翁。 富翁:求菩萨赐给我美德。 磕头,起身,他的钱包掉在了地下。 流浪汉刚想开口提醒,他想起了菩萨的话。 富翁走后,来的是个穷人。 穷人:求菩萨赐给我金钱。 家里人病重,急需钱啊。 磕头,起身,他看到了一个钱包掉在了地下。 穷人:菩萨真显灵了。 他拿起钱包就走。 流浪汉想开口说不是显灵,那是人家丢的东西;可他想起了菩萨的话。 这时,进来了一个渔民。 渔民:求菩萨赐我安全,出海没有风浪。 磕头,起身,他刚要走,却被又进来的富翁揪住。 为了钱包,两人扭打起来。 富翁认定是渔民拣走了钱包,而渔民觉得受了冤枉无法容忍。 流浪汉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大喊一声:“住手! ”把一切真相告诉了他们。 一场纠纷平息了。 你觉得这样很正确吗? 菩萨:你还是去做流浪汉吧。 你开口以为自己很公道,但是,穷人因此没有得到那笔救命钱;富人没有修来好德行,渔夫出海赶上了风浪葬身海底。 要是你不开口,穷人家的命有救了;富人损失了一点钱但帮了别人积了德;而渔夫因为纠缠无法上船,躲过了风雨,至今还活着。 “沉默是金”是修行人的良言警句。 守住口业,切不可多语。 当依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中的开示而行:“深潜不露,是名持戒。 若浮于外,未久必败。 有口若哑,有耳若聋。 绝群离俗,其道乃崇。 ” 发布时间:2015-05-09 14:55:40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5:29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6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