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往生西方全凭信愿持名不失正念 内容: 深达胜义,万勿生疑众生对净土法门,所以不能生信者,是因为不明道理,心存疑惑故。 譬如有人疑曰:“求生净土,是自求安乐,而舍众生于不顾。 诸佛菩萨,大悲为怀,以救度众生为旨趣。 所以我们应留娑婆,自度度人。 ”彼不知菩萨有二种,一种是得无生法忍者。 一种是未得无生法忍及初发心的凡夫菩萨。 所谓得无生法忍,是已证无漏,已离业系,可以意生身或化法身游化十方。 这种菩萨应当兴大悲,入秽土度众生。 至于未得无生法忍及初发心的凡夫菩萨,须常不离佛,一俟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度众生。 如我辈具缚凡夫,被烦恼所缠,罪业所系。 纵发悲心,总是爱见。 我与一切凡外,同等愚痴。 若谓我留娑婆度众生,则一切众生当皆能度众生。 既然一切众生皆能度众生,当是一切众生皆能自度。 然则不须诸佛出世,更不须“我”留娑婆度众生了。 故似我辈具缚凡夫能度众生者,一切具缚凡夫当亦能度我。 再者,我既不离业系,当然难保人身。 如果随业堕入三途,又怎能度众生? 或者有人说,地藏菩萨不是甘入地狱,不舍度生之愿吗? 要知道地藏菩萨是法身大士,不取佛果,以大悲愿度一切众生。 他老人家虽入地狱,却是大自在身。 不是罪业因缘入地狱的。 我辈愚凡,以罪业因缘堕入地狱,毫无自在可言。 正如《维摩经》云:“自疾不疗,能疗他疾者,无有是处。 ”岂不闻,一旦落入地狱中,万劫不复。 所以具缚凡夫,欲留娑婆度众生者,实非自度度人之道。 还有人说“法体本空,求生西方,实是舍此取彼,执著成病。 佛法在于无生,为何反而求生西方? ”智者大师回答说:“若谓求生西方是舍此取彼,汝不求生西方则是舍彼著此,此还成病。 夫不生不灭者,生西方是因缘生,因缘生实是无生。 故往生实无生,无生是往生。 非是缘生以外,别有不生不灭。 亦非不求生净土,唤作无生。 故智慧人,炽然求生净土,达生体不可得,即是真无生。 愚者为生所缚,闻生即作生解,闻无生即作无生解。 不知生者即是无生,无生即是生。 ”故疑者只是自疑,非法有疑。 我人应深达胜义,万勿生疑自误。 何谓资粮现在谈谈何谓资粮。 所谓资粮者,是言资粮位也。 唯识宗判修道有五位,即一、资粮位。 二、加行位。 三、通达位。 四、修习位。 五、究竟位。 亦名无学位。 第一资粮位。 修大乘法,顺解脱分。 换句话说,资粮者,是修习方便,在断除结使,修学正法。 唯识判此在三贤位,即住、行、向,三位菩萨位。 第二加行位。 修大乘法,顺决择分。 以定慧力,加行决择。 所谓顺决择分者,是顺大乘无漏道,亦即中道。 决择者,即决择于无漏中道也。 此已近于见道位。 所谓顺解脱分顺决择分之“分”字,是“因”的意思。 即是顺解脱因顺无漏因。 唯识判加行位在四加行的地位,四加行是在十回向以后的暖、顶、忍、世第一义的四善根位。 第三通达位。 通达位即住见道位。 可知见道以前方便缘修,立资粮加行位。 资粮位与加行位,乃修世间法。 通达位以后,乃修出世间法。 前者称贤位,后者名圣位。 各家所判,不外本此。 唯识判见道位的菩萨,在初地前心。 第四修习位。 此等菩萨已住修道位。 见真俗妙理,分破无明,分见法性。 唯识判此等行人,自初地后心直至等觉位。 第五究竟位。 亦名无学位。 习气已尽,出障圆明,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易言之即已成佛。 净土法门系方便中之大方便,以信愿行为资粮位。 不须加行便可直入无为。 以凡夫身,修信愿行,可与三贤四加同德。 准此而论,往生极乐,即同初地。 现在我们试将此五位,约配其他各教,以显净土法门之殊胜。 不过此系大约而配,非是定配。 因各家所判之教,略有小异故。 先约小宗。 资粮位若在小宗,修三观行。 即修五停心观,别相念,总相念。 加行位修暖、顶、忍、世第一。 通达位即是初果见道位。 修习位即是二果三果人,包括断尽七十一品思惑,至七十一品思惑解脱道时之四果向人。 无学位,即是全断七十二品思惑至解脱道时。 证五分法身,子缚已断,果缚犹存,即证成阿罗汉。 所以准小乘言,秉信愿行念佛,亦等三贤四加位。 往生西方,即等初果。 若约三乘十地而言,资粮位在干慧地。 加行位在种性地、八人地。 通达位在见地。 修习位在薄地、离欲地、已办地、辟支佛地、菩萨地。 究竟位是佛地。 约配其余各教,以文繁从略。 净土法门之殊胜由此可见净土法门,如何殊胜了。 如《观无量寿佛经》云:“或众生有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 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此之“念”字,非是口念之“念”,乃心想“念”佛)。 彼人苦逼,不遑念佛(为苦所逼,不能提起观想)。 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观想)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指出称名法门)。 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 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当知纵是五逆十恶之人,一旦往生极乐,亦是位登不退。 如此殊胜法门,诚不可思议。 故世尊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世尊具大慈悲,说此微妙法门。 而众生犹自怀疑,不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能不令人痛心? 《称赞净土经》云:“若人闻说是经,能生信解,受持演说,如教修行,是人命终,定生西方。 ”所以我们应该生清净信,发深重愿,持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万勿以我慢心,生偏邪见,生疑生谤。 若生疑谤,不但自受苦报,若有闻者,闻谤亦复生疑,是因汝障其菩提心,断彼善根,则汝罪过大矣。 佛于《称扬诸佛功德经》中说:“其有不信赞叹称扬阿弥陀佛名号功德,而毁谤者,五劫之中,当堕地狱,具受众苦。 ”净业行人应须注意,临命终时,勿忧佛不来迎。 但当深信切愿,持念弥陀名号。 只要正念不失,命终之后定生佛前。 若能见花见光,则已受宝池化生,决定无疑。 有人说命终时,不见瑞相,便不得往生。 其实不一定,须知信愿行正念不失,便是最好瑞相。 寻诸经文,佛言,若人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命终后定生佛前。 故命终后生在佛前,非肉眼凡夫所能见,焉得定言不生? 昔人一称南无佛,终成道果。 何况吾等日课持诵? 释迦无诳语,弥陀无虚愿,行者万勿自致疑惑。 古德云,行者万勿自疑,佛迎不迎? 往生不生? 若起此疑,当真不得往生矣。 因为往生西方,全凭信愿持名不失正念。 佛既未说,莫作他计。 应坚决相信:信、愿、行,为往生三资粮。 发布时间:2015-03-24 08:59:28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5:24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6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