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教育孩子,要顺应天道规律 内容: 教育孩子,成为每个家庭最重要的问题。 很多人的教育方式,都是通过大脑思维,就是自己创造出一个模式,比如说,小时候读什么书,要参加什么课外活动,长大了报考什么专业,乃至以后结婚要嫁什么样的人等。 这个就是大人的思维方式。 现在人的毛病,都出在自己的思维方式上。 这个思维方式暴露了人性的两点,第一,我们觉得一切都是可以控制的,可以改变的。 所以就变得我们很狂妄,我有钱了,要送孩子读什么样学校,请什么样子的家教,甚至嫁个什么样子的人。 好像我们都能掌握。 第二点,说明我们还很脆弱,知道一切无法掌握,缺偏偏去掌握。 要教育孩子,一定要顺应天道,就是发展内在的规律。 人要成长,他是有内在的规律可以发掘的。 佛法虽然承认每个人都可以成佛,但同时要明白,做为人,他要受到人身的制约。 比如说读书。 会读书的,人家都是读了好几辈子的书,可能前辈子就是状元,你这辈子才开始读书,自然就比不过人家。 考上北大清华的,都不是每天只会读书的。 所以佛教说,要有慧根,有天赋。 清朝的袁枚,是个大才子,他听说宋朝的黄庭坚,前辈子是个吃斋念佛的才女,但英年早逝,再转世,就是黄庭坚,诗书画三绝。 所以袁枚感叹说,书到今生读已迟。 可见每个人都有他的前生,而且前身对他的影响很大。 有智慧的父母,要懂得承认孩子的完全性。 就是全完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教育,而不是看成他只是你的孩子,你想怎么就怎么样。 看起来你对他很好,什么都为他想,其实你是在糟蹋他。 为什么,首先你不尊重他的生命整体性。 药师法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宇宙无量信息的生命记忆体。 当然他也有业力。 比如有的人,就喜欢书法,或者喜欢经商,喜欢雕刻,甚至喜欢出家做和尚。 要知道,这就是过去有这个业力。 首先你要尊重他,然后去引导他。 看小孩,主要从福德智慧来看。 每个人福报都有定数,如果你的小孩,福报比较一般,你还是不要给他太高的要求,包括赚钱,或者婚姻。 不要要求太高。 你的福报很大,不代表孩子的福报大。 每日一禅微信:yichan360不要浪费孩子的福报。 我们会误解,我有钱,我就喜欢给孩子花。 要知道,你有钱,不代表他有福报花。 记得,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体,也就是业力福报不同。 花的是你的钱,用的是他的福报。 很多老人家,特别心疼孩子,怕孩子营养不良,然后买鸽子,鱼给孩子吃,都是杀生。 这个也是损孩子福报的行为。 还有的父母,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上个幼儿园,每个月就要好几千,上万块。 这里面真的有效果吗? 如果有的这个钱,去买书,笔捐给贫困的地区,或者去贫困助学,这个对他学业,更有进步。 父母爱孩子,是对的,但不能凭着感情,你要顺着天道的规律才有用。 人在天地之间,是天地所生,必须要顺应天地规律。 不管在生活上,还是人事上都一样的。 人事上,用黄帝内经来讲,上配天以养头,中配人事以养五脏,下配地以养足。 所以,人的行为,上要配天,中要符合人事,就是人伦,下要效仿大地。 这个人才是健康的。 我们教育孩子,也要从这三点去教育。 在教育孩子这一块,我觉得范仲淹做的是最好。 范仲淹从小贫穷,在庙里读书,每天早上带着饭去,分成三份,吃三段。 早年生活是很辛苦的。 但他有志向,他常考虑如何救人。 别人告诉他,要么就做医生来治病,要么就做宰相,都可以为百姓造福。 后来,范仲淹真的做到了宰相。 他的儿子出去收租,碰到了他的同学,刚好父亲去世了,女儿又要出嫁,没有钱。 他儿子就把收租的钱都给了他同学。 范仲淹说,他可能还不够,你怎么不把那个收租的船给他呢。 他儿子说,我正是这么做的,我船也送给了他。 可见范仲淹父子,都是心心相应的要乐于助人。 古人讲的,教育孩子靠的是母亲,但范仲淹作为父亲,他的教育方式,令我们都很敬仰。 范仲淹的子孙绵长,据不完全统计,到现在有170多万,这也是范仲淹的德行所感。 现在人花很多钱,去学习如何教育孩子。 我想,大可不必。 只有一条,是顺应天性,按照天道来运作。 不管是做人也好,读书也好。 孩子有没有出息,靠的是大人的德行,大人是原件,小孩是复印件。 大人品格好,德行好,小孩就有出息。 印光大师说,心好命就好。 你让孩子命好,首先要让他心好,德行好,他自然一切都好,自然能吸引到法界的正能量。 高明的老师的教育,也是让一个人顺应到天道的规律,他就能健康成长。 而不是让小孩子学会很多计谋技巧,那些都是没有用的。 对小孩,不要要求太高。 读书也好,赚钱也好,不要太高要求。 父母重视学业,是对的。 但更应该注重他们心灵的成长。 小孩子很会读书,但一定不要太让他们以成绩好为骄傲。 成绩好的,不代表以后福报大,不代表人缘好,甚至不代表心灵健康。 做大人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不要以单一的,或者小孩会读书,或者会某项技术高超,就觉得孩子优秀。 要知道,每个人都是优秀的,都有善良的品格。 孩子成绩差,也不要太去给他压力,这些都是正常的。 人在成长时,会有一个叛逆的过程。 叛逆其实是自我肯定,他要肯定自己的价值。 我见过一个人,对女儿要求非常严格,因为她把心放在女儿身上,又怕她学坏了。 女儿又很紧张。 这样子的父母,也是很可怕的,就是太过聪明了。 你觉得你爱他,但其实没有给孩子们成长的空间。 人有时候太精明了,是很可怕的,最好呢糊涂一点。 不管是夫妻关系,还是和孩子的关系。 要承认糊涂多一点,不要太精明。 孩子不听话,就说他不孝父母,或者小时候使使坏,就说要严加管教。 不要搞得这么紧张,而且又很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来压人。 我是父母,养你这么大,你这么不听话。 这样子的父母,是心量太小了. 发布时间:2015-02-11 14:26:37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5:20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62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