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给您吃腊八粥的一万个理由 内容: 布袋和尚积余粮从前苏州有一个西园寺,和尚有五六百人之多。 有一天,身背布袋名叫阿二的和尚来到西园寺,当了一名“火头僧”。 他不仅每天挑水、烧火、做饭,而且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一边烧火,一边注意稻秆、秫秸上是否还有没打净的粮食,见到了就采摘下来用手搓去皮放入布袋。 时间一长,五花八门的粮食也聚了足有三百多斤。 有一年的腊月初八,寺里的道场十分红火,老和尚、管钱粮的和尚都去大殿唱经了,忘了开仓取粮。 没有粮食就不能按时开饭,又不能擅闯经堂找管钱粮的和尚。 这时他想到了布袋,高兴得叫了起来——有办法了,随即用多年来积攒的粮食煮一锅粥。 午餐时和尚们纷纷进入斋堂,见饭盒里盛的既不像粥,也不像饭,更不是菜,心里很不高兴。 但和尚们一尝这粥却觉得美昧无比,禁不住人人抢着吃。 寺里的老当家很奇怪,询问“火头僧”,他照实一说,老当家动情地双手合十地说:“阿弥陀佛! 善哉! 善哉! 爱惜粮食功德无量! ”以后每年腊月初八寺院里的和尚们都吃这样的粥,以称赞煮饭和尚的节约精神。 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就成了吃“腊八粥”的风俗了。 长城苦役悼身亡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 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 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 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英雄岳飞百姓祭传说,岳飞遭奸臣秦桧诬陷,不但被朝廷克扣军粮,还被连续十二道金牌召回京城。 岳飞班师回朝,行至半途时给养不足,沿途百姓闻讯后,纷纷送上粥饭。 岳家军混合而食,勉强渡过难关,而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 岳飞被害后,每年腊月八日,百姓都会煮腊八粥,以表达对岳飞和岳家军的怀念之情。 忆苦思甜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候家里极其贫穷,父母只好送他到一户非常刻薄和凶狠的地主家去放牛糊口,以减轻家里的负担。 有一天,朱元璋牵着老牛过桥时,牛儿一脚踏空,跌下桥去并摔断了腿。 地主于是暴跳如雷,不仅暴打了他一顿,还将他关进了一间黑屋里。 这一关就是一天一夜,朱元璋粒米未沾,滴水未进,直饿得眼冒金花。 正当他绝望之际,一只老鼠从他前面窜过,钻到一个洞里。 他于是顺着鼠洞挖下去,竟然找到了黍米菽麦麻豆等食物,朱元璋于是搬出角落里的破铁锅,把这些东西凑在一起,和着屋里的积水烧成了一锅杂七杂八的粥,狼吞虎咽地将粥一口气吃了下去,才算保住了性命。 后来,朱元璋怀着对地主的深仇大恨,加入了农民起义军。 凭着敢打敢拼,作战勇猛,朱元璋最后推翻了元朝统治,自己当上了皇帝,建立了明朝。 忽然有一天,朱元璋想起了小时候掏鼠洞煮粥喝的往事,觉得自己不应该忘记过去的苦日子,这样才能励精图治,国泰民安。 于是他命令宫廷御厨用各种粮食熬成一锅粥,赐予文武百官和妻子儿女们一同品尝,告诫他们荣华富贵之时不能忘掉创业的艰辛。 皇帝这一忆苦思甜的行动后来传人民间,上行下效遂成腊八的习俗。 张家荡子穷命丧传说有个张姓富翁老年得子,因此对儿子过分地溺爱,张家少爷从小染上了好吃懒做的恶习。 父母过世后,张少爷无人看管束缚,更是肆无忌惮地挥霍浪费,转眼就成了一个穷光蛋。 加上他又无一技之长,不能自给。 到了腊八这天,北风呼啸,穷少爷饥寒交迫,遍搜家中的米缸、面袋,坛坛罐罐,好不容易划拉出一些残米剩面,陈年碎食,于是哆哆嗦嗦将其放人锅内熬粥充饥,但粥未熬好,便冻饿死掉了。 后人为了记住这个血的教训,就形成了腊月初八。 弄些杂粮杂豆熬粥吃的风俗,以警示人要勤劳俭朴,否则连粥也没得喝,只能饿死路边。 发布时间:2015-01-27 08:18:31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5:17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62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