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弘一法师:怎样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内容: 弘一法师(1880-1942年),俗姓李,名息,学名文涛,又名成蹊、广侯,字叔同、息霜,号漱筒、演音等,别署甚多。 祖籍浙江平湖,清光绪六年(1880年)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河东地藏庵(今河北区粮店街陆家胡同)一官宦富商之家。 1942年10月13日圆寂于泉州。 幼名成蹊,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 学名文涛,字叔同。 法号弘一,世称弘一大师。 李叔同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近代史上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等诸多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并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 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1. 虚心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更何论改? 但古圣贤则不然。 今举数例:孔子日:“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又日:“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蘧伯玉为当时之贤人,彼使人于孔子。 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 ”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圣贤尚如此虚心,我等可以贡高自满乎! 2. 慎独群居防口,独处防心。 吾等凡有所作所为,起念动心,佛菩萨乃至诸鬼神等,无不尽知尽见。 若时时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为。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又引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此数语为余所常常忆念不忘者也。 3. 宽厚泰山不让寸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 圣贤处事,惟宽惟厚。 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4. 吃亏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古人云:“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 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 ”古时有贤人某临终,子孙请遗训,贤人曰:“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5. 寡言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此事最为紧要。 孔子云:“驷不及舌”,可畏哉! 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6. 不说人过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古人云:“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检点他人。 ”孔子亦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以上数语,余常不敢忘。 7. 不文己过。 要记住,不要掩饰自己的过错。 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我众须知文过乃是最可耻之事。 8. 不覆己过君子之过如日之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处,即须发大惭愧,生大恐惧。 发露陈谢,忏悔前愆。 万不可顾惜体面,隐忍不言,自诳自欺。 9. 闻谤不辩流言止于智者。 古人云:“何以息谤? 曰:无辩。 ”又云:“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余三十年来屡次经验,深信此数语真实不虚。 10. 不嗔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嗔习最不易除。 古贤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 ”但我等亦不可不尽力对治也。 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 ”可不畏哉! 发布时间:2015-01-21 20:28:12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5:15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6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