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人造肉来了,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推出第一代人造肉,9月上市 内容: 随着比尔·盖茨等投资人力挺的“人造肉”研发和制造企业受到市场追捧,以及汉堡王、麦当劳等快餐品牌在推出人造肉汉堡,“人造肉”已经成为新风口。 特别在以Beyond Meat为代表的企业成功上市后股价飙升,如今人造肉技术,已经成为全球多家企业的研究重点。 中国作为拥有悠久素食文化的国家,从未停止对人造肉的探索! 最近取得了关键性进展! 图片:Google近日据长江日报报道,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教授李健实验室团队与植物肉品牌合作研发的中国第一代“人造肉”产品预计9月面市。 采访团队跟随李健教授首次走进实验室,揭秘中国第一代“人造肉”。 ▼李健教授图片:Google据悉即将推出的“植物人造肉月饼”仿制老上海鲜肉月饼,已邀请很多老上海市民进行对比测试,大多数品尝者分辨不出二者区别,而其主要原材料来自于大豆蛋白和碗豆蛋白。 除了口味与真肉接近,对于追求健康饮食的人们,“零胆固醇”也将成为一大卖点。 味道是研发人造肉难点图片:Google李健是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教授,他的团队两年来专注于植物肉成分解析,力争剔除植物蛋白中的异味成分。 他的两间实验室位于学院教学楼的地下室里,条件相当艰苦。 图片:Google李教授称,团队开展植物肉成分解析和风味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两年多了,主要解决植物蛋白异味的问题,以及怎样利用天然植物源的分子来改善植物肉的味道。 通过把植物蛋白原料里面的风味物质提取出来,进行分析,看里面的异味成分是什么,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图片:Google李教授演示了其中一台用于分析风味的仪器:样品进入仪器后可以进行分离,一部分用于制造气样色谱,另一部分通过嗅闻等方法,辨别它的成分。 通过剥离一些异味成分,得到更接近真肉的“人造植物肉”。 图片:视觉中国李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造肉”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怎样研发出适合中国人口味的人造肉食品,首先要实现的是饺子、肉丸等碎肉产品,继而研制出完全模拟牛排、排骨、红烧肉等人造肉产品。 图片:Google被问及最大的难点和门槛,李教授略加思索后回答:“味道是很复杂的科学问题,我们闻到的每种食物味道,是由几百甚至上千种挥发性的物质引起的。 怎样去解析这些味道的物质基础,另外去掉一些不好的物质,这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点。 追求5D仿真人造肉也能听"哧啦哧啦"在实验室,记者还见到了前来谈合作的一家植物肉初创品牌创始人。 两位从海外留学回来的年轻创始人称:“我们品牌今年刚刚创立,希望能够制造出一些符合国人口感的植物肉产品,最重要遵循的原则是美味。 图片:Google我们强调5D的仿真概念,从色香味、口感、声音等全方位仿真动物肉。 声音很多人不理解,其实在中餐烹饪时,煸肉片、炸鱼会有哧啦哧啦的声音,非常刺激人的食欲。 希望我们纯植物源的产品,能够在这五个层面高度仿真。 ”图片:Google当被问及什么时间能够吃到他们的人造肉产品? 品牌创始人笑着说:“我们的产品向市场推进的速度很快。 目前正在抓紧备货和改良产品,今年第一款产品是仿老上海鲜肉月饼的植物人造肉月饼,已经请很多老上海人对比测试,很多人分不清楚。 而且植物蛋白的天然优势是没有胆固醇,适合‘三高’人群。 ”植物人造肉刚起步,前景巨大图片:Google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秘书长薛岩表示,人造肉的量产,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联合国预测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96亿左右,如果仍按照现在的饮食方式尤其是肉制品消费习惯,地球上的肉制品不足以保证将近100亿人口的消费需求。 图片:Google从食品安全方面去考量,植物肉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案,首先植物蛋白在中国有非常大的规模生产的产业基础,如果能够做到味道和口感与动物肉媲美,将以更少的资源服务更多人口,有益于地球环境和生态平衡。 图片:Google更重要地是,植物肉必然是未来食品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它将节省三倍到四倍的原料,现在只是起步阶段。 图片:Google在全球人口增加、动物蛋白需求量持续攀升的背景下,人造肉将成为完美的解决方案。 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人口众多肉类消耗量巨大的国家,人造肉将发挥巨大作用。 如果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人造肉获得市场积极响应,那么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人造肉将可能完全替代传统肉类成为下一代蛋白质新选择! 当“人造肉”在西方国家沸沸扬扬火得不行的时候,中国的很多朋友只能隔岸观火,旁观别人的一次次突破。 就在前两天,长江日报报道:中国第一代“人造肉”预计9月上市。 终于! 研究团队在实验室含辛茹苦的研究成果终于快要面世了! 据说第一批产品是模仿老上海鲜肉月饼的“植物人造肉月饼”,想想还有点小期待呢。 美国知名视频博主试吃Beyond Meat很多消费者觉得人造肉的味道和真的肉并没有什么区别,与此同时还更健康,可以让人很放心地享用。 那么这些人造肉到底通过什么方式有肉的口感呢? Impossible Foods是使用大豆植物根部的含血红素的蛋白质。 血红蛋白是肉之所以被大家喜爱的重要原因。 而它们则使用大豆的血红蛋白,从大豆植物中提取DNA并将其插入基因工程中,用酵母进行发酵。 这种发酵的方法,和比利时啤酒的制作方法差不多。 Beyond Meat除了利用大豆血红蛋白外,还使用甜菜根来模仿肉类的颜色。 它们利用豌豆、绿豆、大米来提取蛋白质,利用椰子油和可可脂来模仿脂肪。 不论是从外观还是口感上来说,这款人造肉都已经非常出色了。 忍不住为它鼓掌! 人造肉,你愿意吃吗? 虽然人造肉在国外火得不行,也非常受欢迎。 但是否能被国人接受,还是让不少人担心的。 就像“珍肉”创始人吕中茗说的,要制作出相似度极高的人造肉,“需要分离蛋白在通过加热、冷却、挤压等工艺制成组织蛋白,将植物蛋白大分子结构展开再重新排列。 ”很多人并不能理解这个过程,也不知道这对技术的要求有多高。 但作为对生物科技没有什么了解的小白们来说,这过程光听着就有点吓人。 人工的总是没有天然的好嘛——很多人都这么觉得。 也许是科幻片看多了,大家对食品研发中的科学技术总是觉得很不安。 不过,就现在来看,人们用的很多日常生活用品都已经离不开科学技术,人们吃的很多食物尤其是肉类都已经和纯天然食物没什么关系了。 虽然人们害怕得很有道理,但还是不妨多去了解了解我们现在正在吃的食物,以及全新的食物。 了解得越多才越好判断嘛! 人造肉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减少环境的压力,减少人们患很多疾病风险,吃得更健康、更放心。 至于它到底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能不能被大家所接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您愿意接受人造肉吗? ——欢迎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哦~部分资料来自:长江日报、Beyond Meat官网、谷歌、Impossible Foods 官网,壹素界、素食营养师 发布时间:2019-08-21 00:13:24 更新时间:2024-02-05 18:11:52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6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