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法门法语:如果心里头还有小小的怨恨、敌对,学佛没入门 内容: 世间法,古人常讲:「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为报。」现在这个社会有报恩的念头少了,非常淡薄了。 我们帮助众生,要做出榜样来给人看,对於人,一切人,只记别人的好处。 他有一次对我好,我永远记得他,永远感激他。 以后他对我不好,我一点都不能怪他。 他对我不好,我要反省:是不是我自己做错事情? 从这里反省,不要怪罪他。 自己反省没有做错,我们想是他可能对我有误会,我们的心永远是平静的。 误会怎么产生的? 误会产生的因素很多,大概总不外乎两种。 一种是少往来。 这少往来,我们叫少沟通,不通了,从这里出了问题。 另外一种,是受外面境界的影响。 外面有那一些喜欢说妄语、两舌、绮语、恶口,会受外面的影响,不是他的本意。 如果我们天天生活在一起,我们的本来面目见到了,所有一切误会统统都消除了,哪里还会有问题? 所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你要从果德上去看。 这部经前面,我们读过还不久,清凉举出歌利王割截身体这个故事,忍辱仙人。 忍辱仙人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没有成佛修菩萨道的时候。 为什么称「忍辱仙人」? 六波罗蜜里面修忍辱波罗蜜,被歌利王割截身体。 歌利王不知道这个仙人是好人,以为他是恶人。 这个国王上山打猎,带有许多宫女,宫女是偶然之间发现到这个仙人住在石洞里头,在这里修道。 遇到了,谈话之间仙人给她们开示。 看他们大家围绕,国王一看到这个情形非常生气,误会了,以为他在调戏他的宫女,把他凌迟处死。 菩萨没有一点怨恨心,忍辱波罗蜜圆满了,菩萨没有一丝毫报复的念头,持戒波罗蜜圆满了,六波罗蜜在一个机缘当中统统圆满了。 菩萨跟弥勒菩萨相比,超越九劫,他先成佛了。 本来贤劫里面的千佛,第四尊是弥勒佛,释迦牟尼佛是第五。 释迦牟尼佛跑到弥勒佛前面,勇猛精进,超越了。 所以数是定数,但是它里头有加减乘除,有转变,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知道。 因此,一个觉悟的人,中国古人常讲「仁者无敌」,儒家讲的。 仁者是我们佛法里面称菩萨,我们称菩萨都称仁者,仁慈的人。 无敌是什么? 心里头没有敌对的。 我们要想想这个:我心里头还要有一个人跟我做敌对,我就不仁,不是菩萨,没有慈悲心。 而佛法大家都知道,「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慈悲没有了,你就不是菩萨,不但不是菩萨,你不是佛弟子。 真正的佛弟子,小乘须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萨,具足仁慈,他心里头没有怨恨,没有敌对。 我们心里头对一切人事物还有稍稍的怨恨,还有小小的敌对,要知道我没有入门,我学佛没入门。 那怎么办? 深入经藏,天天亲近佛菩萨,天天不离佛菩萨,慢慢受佛菩萨德行的薰陶,渐渐能够入佛境界。 发布时间:2014-10-22 15:43:25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4:51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67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