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印光大师谈往生极乐的条件 内容: 1、有信愿,无论行之多少浅深,皆得往生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有信愿,无论行之多少浅深,皆得往生。 无信愿,即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地步,亦难往生。 以真证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实理,便可自力了生死,则不必论。 若但有工夫见此理,尚未实证,若无信愿,亦难往生。 禅家说净土,仍归于禅宗,去信愿说,果能依之而做,亦可开悟。 而未断惑业,欲了生死,则梦也梦不著。 以凡夫往生,由信愿感佛,故能仗佛慈力,带业往生。 今既不生信愿,又将佛一一说归自心,何由感佛。 感应不符,则生自生,佛自佛,以横超法,作竖出用,其得益浅而受损深,不可不知。 得益者,依彼所说,亦能开悟,受损者,既去信愿,则无由仗佛慈力。 吾故曰,真修净土人,用不得禅家开示,以法门宗旨不同故,祈为慧察。 如不以为然,请求之大通家,庶可契汝心志矣,光固不执著也。 (复何慧昭居士书《增二》)若欲随分随力修持,即生便了生死,当专主净土一门。 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 则不论工夫深浅,无不临终得遂所愿。 此之一法,乃如来为末世众生,无力断惑,不能了生死者,特设一决定了之之法。 使佛不开此法,则无力断惑者,皆于了生死无望也。 何幸得遇此法,虽无大根,能自断惑。 而带业往生,速出生死,又何歉憾乎。 然此一法,统摄一切。 能自断惑,自了生死者。 犹须回心向往,方可速登佛地。 切勿谓此为浅近之法,以为愚夫愚妇之所从事者,则当自得其益矣。 (复汪梦松居士书《增一》)念佛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无论工夫之浅深,功德之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 末世众生,欲了生死,不依此法,其难不可以喻矣。 祈详读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自知光言不谬。 (复张季直先生书《增二》)而了生脱死,岂易言乎。 唯力修定慧,断惑证真者,方能究竟自由。 余则纵令尊为天帝,上而至于非非想天,福寿八万大劫。 皆属被善恶业力之所缚著,随善恶业力之所轮转耳。 因是特依如来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法,荟萃净土经论要义,辑为一书,名曰西归直指。 若能一阅是书,谛信不疑,生信发愿,求生西方。 无论根机之利钝,罪业之轻重,与夫工夫之浅深,但能信愿真切,持佛名号,无不临命终时,蒙佛慈力,接引往生。 既往生已,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悟自心于当念,证觉道于将来,其义理利益,唯证方知,固非笔舌所能形容也。 此系以己信愿,感佛慈悲,感应道交,获斯巨益。 较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其难易奚啻天地悬隔而已。 (重刻安士全书序《增三》二)唯净土一法,专仗佛力。 以故不论断证,唯恃信愿。 信愿若具,虽罪大恶极,将堕阿鼻地狱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径蒙佛慈,接引往生。 噫。 如来大慈普度,一物不遗。 唯此一法,最为周挚。 (净土释疑序《增三》)净土法门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法门也。 以如来所说一代时教,种种法门,皆须修持功深,亲到业尽情空地位,方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 若惑业未尽,则生死轮回决定莫出,纵有修持,只得世福,及作未来得度之缘种而已。 此系仗自力以了生死者之难也。 净土法门,则以深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 兼以敦笃伦常,恪尽己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己信愿,感佛慈悲,感应道交,故于临命终时,即得蒙佛慈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也。 固无论惑业之有无,功夫之浅深,但具真信切愿,虽罪业深重者,尚能出此三界,登彼九莲,况戒善齐修,定慧均等者乎。 此系全仗佛力,兼仗自力以了生死者,故于一代时教法门之中,名为特别法门,不得以通途仗自力法门并论也。 良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 以故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往圣前贤,人人趣向。 以其为了生脱死之捷径,超凡入圣之妙法故也。 (创建菩提精舍缘起碑记《增四》)念佛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 仗佛慈力,可以带业往生。 (约在此界,尚未断惑业,名带业。 若生西方,则无业可得,非将业带到西方去。)无论工夫深浅,若具真信切愿,至诚称念,无一不往生者。 若是凡夫,欲仗自力修持一切法门,欲了生死,其难也难如登天。 (复吴思谦居士书《三一》)2、有信愿,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乱,亦可往生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不自量,或致著魔。 须知往生净土,全仗信,愿。 有信,愿,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乱,亦可往生。 且莫只以一心不乱,及得念佛三昧为志事,不复以信,愿,净念为事。 (都摄六根而念,为净念。 念佛时,常听自己念佛音声,即是都摄六根之下手处。 切须注意。)或恐志大言大,未得实益,由不注重信愿,不能与佛感应道交,仍在此五浊恶世中,做苦众生耳。 (复郁智朗居士书《续一》)今日之世,以兴佛法,不患不知高深玄妙之理性,患不知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而实行其所当行耳。 果能一切人皆实行其所当行者,则天下太平,人民安乐,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矣。 是以光每为一切人说,必须敦笃伦常,恪尽己分。 闲邪存诚,克己复礼。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戒杀茹素,信愿念佛,决志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以此自行,以此化他。 内而父母兄弟妻子,外而亲戚乡党朋友。 俾彼同修净业,庶可谓之真佛弟子。 能如是则生为圣贤之徒,没登极乐之邦。 世出世间之利益,悉于此得之矣。 此愚夫愚妇所能为者,并非有高深玄妙,不能企及之处。 惜人多所求在彼而不在此,故难得其真实利益也。 所言照料林事,不能专修,深恐难得一心。 未得往生或难如愿者。 须知菩萨行道,以利人为先。 净土之法门,以信愿为导。 有真信切愿,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 无真信切愿,纵已得一心,亦难往生。 (宗门人念佛,多不讲信愿,则仍属自力难蒙佛力。 以其彼既不感,佛难垂应,此一著要紧之极,故为道破。)但肯以光所说以上之事,实力行去。 则与观经净业正因相应,与佛本愿相应。 固不必疑豫其难得往生也。 (复王诚中居士书《三二》)汝之不一心,由于心无正见。 无正见,故无真信切愿。 有真信切愿,未能一心,亦可往生。 无真信切愿,纵能一心,亦难往生。 以往生由仗佛力故也。 (答俞大锡居士问《三四》)念佛人要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愿生西方。 离信愿行三者,则无有是处。 只要深信切愿,不必一心不乱。 都可仗佛威力接引,往生西方。 倘使大彻悟人,再加以念佛,必能蒙佛接引,品位加高。 (世界佛教居士林释尊圣诞日开示法语《三四》)3、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念佛之法,重在信愿。 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 何以故,以心中有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 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 但无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 感应道交,如母子相忆。 彼专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于不知此义故也。 (复黄涵之居士书《增二》三)人生世间,纵获高寿,亦瞬息即过。 倘不自勉力,则多多皆属堕落恶道。 欲再得人身,实非易事。 汝今既能知非改过,力修净业。 则尚可格物(即克己,不可作格外物会。)致知,生入圣贤之域。 业尽情空,殁归极乐之邦。 即未能业尽情空,倘具真信切愿,必能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是则不负所生,不负所学,亦不负此一番挫折。 所谓因祸而得福者。 宜发长远不退之大菩提心,则前所说之大益,当决定可得。 如其了无诚敬,惟饰外相。 冀人谓己为真实修持,实则完全假做作。 则便无实益可得矣。 (复章道生居士书一《三三》)功课宜专不宜繁。 专易摄心。 繁难归一。 往生在信愿真切。 倘无真信切愿,纵心能清净,亦难往生。 不可不知。 (答俞大锡居士问《三四》)4、唯净土法门,仗佛誓愿摄受之力,自己信愿念佛之诚,无论证悟与否,乃至烦惑丝毫未断者,均可仗佛慈力,即于现生,往生西方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虽则大,小,顿,渐不同,权,实,偏,圆各异,无非令一切众生,就路还家,复本心性而已。 然此诸法,皆须自力修持,断惑证真,了生脱死,绝无他力摄持,令其决于现生入圣超凡,成就所愿也。 唯净土法门,仗佛誓愿摄受之力,自己信愿念佛之诚,无论证悟与否,乃至烦惑丝毫未断者,均可仗佛慈力,即于现生,往生西方。 既得往生,则已证悟者,直登上品。 未断惑者,亦预圣流。 是知净土法门,广大无外,如天普盖,似地均擎,统摄群机,了无遗物。 诚可谓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 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上之则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 下之则逆恶凡夫,亦可预入其中。 畅如来出世之本怀,开众生归元之正路。 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也。 而况时值末法,人根陋劣,捨此别修,不但具缚凡夫,莫由出离生死,即十地圣人,亦难圆满菩提。 以故文殊,普贤,马鸣,龙树,远公,智者,清凉,永明,悉皆发金刚心,为之宏赞。 以期六道,三乘,同得横超三界,复本心性也。 (净土十要序《续二》)(民十九年)良以如来所说一切法门,无非令众生出生死,成佛道耳。 但以上根者少,中下者多,故能于即生了脱者,虽在正像,尚不多见,况末法人根陋劣,寿命短促,知识希少,邪外纵横之时乎。 由是如来预鉴机宜,特开净土一门,俾一切若圣若凡,上中下根,同事修持,同于现生往生净土。 上根则速成佛道,下根则亦预圣流,较彼一代所说仗自力法门,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 以佛力法力不可思议,加以众生信愿行力,则无论功夫浅深,罪业轻重,皆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 (阿弥陀经白话解释序)《增三》5、往生不在识字不识字,只在有信愿与无信愿往生不在识字不识字,只在有信愿与无信愿。 有信愿,决定往生,无信愿,决不得往生。 汝母经咒不能念,当劝令一心念佛。 宜吃长素,切勿以血肉供亲为行孝也。 此系不知佛法人之迷信。 吾人既知食彼之肉,将来亦当以身命还,则此之行孝,直是令亲生生世世受人屠宰也。 此孝,乃害亲于生生世世之孝,可不哀哉。 至欲亲往生,当切劝兄,弟,姊,妹,妻室,儿女,同皆日日陪亲念佛。 即不陪,亦令常念。 使念惯,待亲临终,自然会念。 又要详说助念之利益,破坏之祸害,则方可得其助念之益,不受破坏之害也。 (复智乐居士书《续一》)昨接葛信,知令严于前月二十八西逝,不胜慨叹。 令严宿世固有栽培,故于今生,白手成家,财发巨万,寿逾古稀,儿孙满堂。 平生乐善不倦,护持三宝。 若有信愿,当即往生西方。 若无信愿,或生天上,或生人间大富贵家,以享大福。 然世福不常,当令诸孝眷,同皆志心念佛,以期未往生则往生,已往生则增进品位,乃为有益之孝。 (致郭辅庭居士书《续一》)(民国二十一年)洋烟一事,其害甚深。 文钞后附有戒烟神方,灵极,许多人皆戒好。 有戒不好者,皆彼身体另有痼疾。 汝且依之,作双倍日期缓戒,则可断此祸根矣。 至于往生,固不在戒与不戒也。 即有此毛病,能生真信,发切愿,一心念佛,无一不往生者。 (复李吉人居士书《三三》) 发布时间:2014-09-08 22:51:30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4:45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68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