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深海会下雪,有导弹?他们冒死破浪下海,拍神秘海洋生物,每一帧都是壁纸! 内容: BBC最新纪录片《蓝色星球2》的画面,每一帧都美到炸裂! 对于生活在人潮拥挤、高楼林立的城市,且有深海恐惧症的小森而言,此生能看到这样的画面,简直是极大的满足! “Open your mouthwide……“这是BBC纪录片《蓝色星球2》的配乐,也是小森在看影片时的状态:全程惊叹不已! 还没播出前,知道是大卫·爱登堡解说时,小森就对它充满期望,果然才播出两集,豆瓣评分就稳居9. 9高分。 无知限制了小森对地球的想象力,从热带生机勃勃的珊瑚礁,到最寒冷的极地冰川海域,摄制团队使用最新的技术突破了以往限制,深入许多未知的深海地带,让小森见识了很多闻所未闻的生物和它们独特而神奇的生活举动的镜头。 生活在珊瑚礁海域的猪齿鱼,喜欢吃蛤蜊肉,但没有手怎么剥壳呢? 它竟然聪明到用嘴衔着蛤蜊,利用珊瑚礁上的凸石块,一遍遍重复不断地砸上去,直到砸碎。 嗯,这里竟然有条会用工具的鱼。 鸟吃鱼的镜头没少见,却是第一次见鱼吃鸟。 羽翼未丰的小燕鸥在练习飞行的过程中累了,停留在环礁湖上歇息片刻,不料被水下的珍鲹一口吞吃了。 不仅如此,珍鰺还能一跃而出,精准地捕食空中的飞鸟,身姿堪比奥运会撑杆跳运动员。 在看小燕鸥与珍鰺的几番对决时,你也会不自觉跟着紧张,害怕小燕鸥被吃掉,待它逃脱了,又为珍鰺饿着肚子回去而担忧……最后,只好用“适者生存”来宽慰自己的心。 在日本北部海洋,有一种雌性金黄突额隆头鱼长到十岁左右,身体和样貌会发生巨大变化,最终从雌性变成雄性,而且还会和曾经交配过的雄鱼决斗厮打,以便赶走它,让自己独霸这片地盘里的所有雌鱼! (小森感觉自己在看神话片~)在南极洲冰川下的深海午夜区,寿命不受普通时间规则限制的管水母,它们会不断自我克隆,甚至几乎可以永恒存在。 成团的有机残体不断飘落,形成美丽的深海雪,它们是水母、海参这样的滤食性生物的主要食物来源。 由于长期生活在海床的淤泥上,鱼鳍进化成脚的单棘躄鱼能来去自如地在淤泥中行走。 ▲我是一只长脚的鱼海床上堆积的有机物,会慢慢地腐烂,释放出甲烷气体,就好像在发射导弹一样。 珊瑚群中,有一种小虾从小就寄宿在一种极为美丽的海绵中,它们可以很安全地里面生长、繁殖,不被捕食者吃掉,但最终也在里面渐渐死去。 影片中提到“不过海绵这种极其简单的动物,是如何造出如此复杂精细的结构来保护小虾的呢? 这是个谜团,同时也是个奇迹”。 小森以为,这一切美丽创造的背后,必定有一位伟大的设计者。 深达11千米的太平洋马里纳亚海沟中,竟然也有生物存在:某种海蛞蝓、海猪、海星……它们仅靠漂浮下来的一点食物就能存活,然而它们能承受的压力相当于50架大型喷气式客机堆积在它们的身上。 ……对于有深海恐惧症的小森而言,有生之年能看到这些每一帧都美到爆炸的画面,真是莫大的满足和震颤。 同时,也被自然界生命力的顽强和BBC摄制人员的无畏所折服。 《蓝色星球2》拍摄时间长达5年之久,他们去到39个国家,经历125次探险,足迹几乎踏遍了世界各地的所有大陆和海洋,光水下拍摄时长就达到6000多个小时。 ▲《蓝色星球2》潜入水下拍摄为了在南非“狂野海岸”拍摄到海豚的冲浪行为,冲浪摄影师克里斯·布莱恩险些被6米多高的海浪吞没,他说“虽然单单从海里驶出来,就让人紧张不已了,但没有冒险就没有收获。 ”这样的危险经历,对他而言不过是家常便饭。 在南极洲冰川下100米的深海拍摄生物,是从来没有人探索过的经历,没有人知道在水温零下1. 8摄氏度的极端环境中,潜水器会如何反应。 第一次潜水刚过半小时,在水下450米,潜水器底部就出现了小坑,海水渗透进来,随时可能被淹;在暗藏危险的南极冰川海峡中,一旦触碰到冰山,就可能粉身碎骨,再加上变化多端的恶劣天气……但他们都没在怕的,考察团队仍然不断尝试,直到两周后,才成功抵达海下1000米。 海洋本来是人类涉足最少的地方,这也是这部片子的魅力所在。 然而,摄影师们在拍摄的过程中却忧伤地发现,它也无法摆脱因人类生产活动受到破坏、污染的命运。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北极夏季的冰地面积减少了40%。 这种剧烈的变化,给野生生物的生存带来很大的威胁,海象就是其中之一。 要找到能够让80公斤左右的海象宝宝休息的冰地,对于海象妈妈而言十分困难,常常要和别的海象拥挤在一处,有时甚至要自相残杀。 看到已经精疲力竭却不得不继续待在水中的海象宝宝在挣扎的样子,感到无比的辛酸。 BBC摄制组在拍摄过程中发现,大概除了最深处的马里纳亚海沟还是一片净土外,塑料垃圾在全球的海洋中无处不在。 有时他们拍摄完毕后,还会返回去收集塑料垃圾,只为尽一点绵薄之力。 最令人痛心的是珊瑚的白化现象。 2016年,大堡礁的海水温度升高,而且持续时间很长,足以对珊瑚造成毁灭性影响。 海水变暖迫使那些原本进行光合作用,为珊瑚提供颜色的微生物离开珊瑚,导致珊瑚白色的骨骼全部裸露在外。 若照此速度,美丽的大堡礁将在数十年内就消失殆尽。 也许有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行为给地球带来的破坏之深毫无意识,而《蓝色星球2》正好为此敲响了警钟。 在豆瓣的评论中,许多看过片子的网友纷纷表示要做出改变,哪怕只是少用一个餐盒。 能够达到这样的意义,也是91岁的大卫·爱登堡这么大年纪还为自然纪录片献身的最大的动力。 如果说看完第一集,是震撼;那第二集,便是敬畏了:被BBC摄制人员的敬业和拼命所震慑,对大自然的奥秘和壮阔充满敬畏。 已经很久没有追剧的小森,从未想过自己会对纪录片如此着迷。 不知道第三集又会给我们的认知带来怎样的冲击? 已经迫不及待等周一更新了。 发布时间:2017-11-12 12:37:48 更新时间:2024-02-05 18:11:48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6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