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梦参法师答:如何对境不起分别心? 内容: 问:如何对境? 梦参老和尚答:这位道友问我:如何对境? 不起分别心,这个可难了,达到如如不动,成佛了。 我们对待一切境界相,第一个要知道所有境界相全是虚妄的,一个真实没有。 你所见到的所有一切相,五十年前,六十年前,得说七十年前,五台山不是这样子。 那时候你进五台山什么实情,可能你们诸位没有,一个来的都没有。 当我十六岁来五台山,就是八十年了。 那五台山是什么样子? 五个台是什么样子? 文殊菩萨如何在这五台山教化众生? 现在这个中间,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乃至到八十年代,再现在咱们这个九十年代,二千年了,今年2008年了,就因为在这个时候你的心跟外边的环境--五台山起了很多变化。 在宋明时代朝五台山的,不论四众弟子是谁,晚上都看见五个台上文殊菩萨智慧灯。 现在朝山的道友很多,你问他:你晚上看见山上文殊菩萨智慧灯了吗? 一百个答复的,一百个没看见。 因为你在山底下发心拜山的心不诚。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诚则灵”! 你求的心不诚,菩萨不会应的。 感应! 有感才有应。 钟和鼓,你不打,它不会响的。 这个道理懂吗? 我们这轻心慢心来求文殊师利菩萨,没有效果。 不是菩萨不灵,是你自己发的心,求的力量不够。 如何对境? 你就这样对境。 当境界现前的时候,不论好的坏的,你认为这是虚妄的,就像作梦一样,没有!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能见到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这就是楞严经说的话,还没讲到。 如如不动,可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到了八地菩萨,叫不动地菩萨,才能达到如如不动,这个离我们境界还远。 这位道友问的,你好好学习。 因为我们现在这些道友既不读经,佛经他读得少,也不肯钻,一天能读上两个钟头吗? 恐怕没有。 能够拜忏忏悔业障吗? 没有。 持诵礼拜,能够一天念一万声佛号吗? 没有。 一天能念几部经? 没有。 这个全没有,只是受个三皈而已。 将入门,要想求得到你所求的境界,求之过高。 境不对心,你的心跟那个境对不上号。 这个知识是求来的、学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你大学毕了业,没经过研究,你到社会工作起来困难很多。 我在美国、在欧洲,在那些个国家的时候,他大学毕了业,一定最少得研究三年,当研究生。 咱们就看见最近台湾所有的高级的官员都是研究生,都在各个国家读研究生,他就研究经济学。 现在最简单说一门会计学,现在的社会会计学。 过去会计学就是记记帐,管管出纳,出纳会计,记帐会计。 现在可不同了,现在会计你得拿六个大本,大本就是本科的大学生,成本会计、估计会计。 我要开个公司,我到会计楼,你给我设计一下,我要开个什么样什么样公司,给他一讲,他就给你估计出来了,给你算。 从你盖厂房、用人一切算,你得需要好多工人,完了你这个得用好多资本,一亿、两亿、一千万、两千万,你开个大小生意都得到那会计楼,他给你估计一下。 要打官司到法律楼,你要打胜,不是一个律师、两个律师,很多律师在那里头帮你研究这个案件。 所以现在每一门都是分门别类的科学,愈来愈精。 不是像过去,过去我们开个小铺子能够发很大的财,那个日子已经过去了,不复返矣! 现在社会竞争的能力跟过去不同。 那我们学佛的,佛法已经到了末法,讲经的人很少。 讲的人很少,学的人到哪学去,学的人就更差了。 尽管我们这些佛弟子,你能够懂得几部经? 你了解到了几部经? 佛告诉我们的无量的方法,你入了哪一门? 所以一个方法你也不知道。 就念佛法门,念佛法门那么容易吗? “我念句阿弥陀佛”,不是像你想像的。 咱们举这个念佛,不是口里念,要心里忆,忆念! 忆念! 你光口里念,心里不想,能往生吗? 能得到佛的智慧吗? “我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很简单嘛”! 发布时间:2014-03-02 00:37:07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4:32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