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达照法师安心妙语 内容: (一)1 命运和生命可以由自己来安排,每个人的起心动念就是每个人自己生命和未来世界的导航,佛法则是每个人起心动念的导航。 所以学习佛法,把握当下的心念,才是充满智慧和慈悲的生命归宿。 2 你看到的一切外界,就是你内心的展示。 同时,你的内心觉受,也是外界在心灵模板上的投影。 所以根本就没有单独的心灵问题,或单独的外界问题。 只要你静静的如实观照内心,便会发现心灵最深处原本寂静,世界最真处也原本寂静。 一切显现都是条件组合的完美答案! 3 大乘行者实修的三个必具条件:一发心纯正,即动机无私,所谓善心、出离心、菩提心。 二修法如法,即将法门落实于心地上起修,所谓正念、无念、无相、无住。 三心量广大,即以慈悲心包容一切,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4 生而为人类,不知改过自新,是为可恶。 长而做学问,不明安心何处,是为可悲。 大丈夫处世,不能利益天下,是为可耻。 反之,则圣贤可铸,众生有望矣! 5 美,只是永远坚持你自己,不变就是永恒的真理。 松坚持了长青,雪坚持了洁白,花坚持了绚丽,木坚持了生机,山坚持了屹立,水坚持了谦柔,天坚持了高广,地坚持了承载,你坚持了什么. .. .. .6 禅修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大功告成的。 需要方向明确、方法得当、但自耕耘、不问收获、争分夺秒、日积月累,长此以往,自可水到渠成。 7 凡夫对五欲的贪著,就像老房子着了火,没法救了。 唯一的办法就是赶紧从火宅中逃出来,这叫出离心。 不能再执著有情有相有得有失的世间法,勤求解脱心物二元对立的束缚和痛苦。 除此之外,真的没有办法救了。 8般若就是不惹。 般若音波惹,是清净微妙的大智慧,论云般若如大火聚,四边皆不可著。 四边是指空、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这四边都不可执著不可招惹,招惹即有丧身失命的性命之虞。 所以般若就是不惹! 9 道信大师说: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 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事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10 禅包括了禅定、禅观、禅悟,禅定培养专注力,禅观培养觉察力,禅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都是心的不同层面所呈现出来妙用! 11 心性本具,没有对治;妙用恒沙,没有统一。 坦然安住,没有矛盾;春光和煦,没有是非。 12 初修行者要多在佛前礼拜、忏悔、发愿,以此激励自己的自利利他之心! 菩提道上需要往日善根力和现在发愿力,才能充满力量而清醒地走下去. .. .. .13 吃素:吃的不是蔬菜而是自然,表达的不是单调而是尊重,吸收的不是营养而是慈悲。 我行我素,我素我行你也行! 14 一声佛号一声心,洗涤众生业垢尘。 念念无生超净土,心心融绝现全真。 15 生命是一条河,却流向两个地方:浊水流向轮回苦海,清水流向佛智慧海。 烦恼是浊水,安心是净水。 心性就是水,随浊则浊,随清则清。 16 有条很宽的围脖,披在肩上就是半条毛衣。 如有很宽的心胸,走在人生路上就是很宽的境界! 17 在痛苦的世界里快乐地活着终必痛苦,在快乐的世界里痛苦地活着终必快乐。 快乐和痛苦的相伴,不是生活的矛盾,而是生命的丰富! 18 清明节:一年24节气和一天24小时比,清明相当于清晨五点钟。 一年之计,山青水秀,日月同辉,谓之天地清明;一日之计,气定神闲,身心统一,谓之人生清明。 祭祖:敬畏外在天地恩赐,使之生生不息;启发内在正气孝心,使之代代相传。 此乃华夏民族所独有的天地人生和谐之道。 19 每个人的心灵都像天空一样清净空灵,但受到了后天遭遇和环境的影响,所以就有了开心快乐和烦恼忧愁。 犹如蓝天上缥缈着白云彩云,甚至乌云而下雨……20 在无数个日子过后,依然纯净如水,依然怀着无比的信念走向前方。 前方是什么并不重要,因为现在的当下就已经很好,管它地厚天高! 21 无论在哪里,我的脚迈出去了,就是在走路. .. .. .道在行动中! 22《人生只是符号》:一生下来就是冒号,人事没完没了就是省略号,学习求索充满疑惑就是问号,行为举动都要心物平衡就是破折号,事业完成暂时休息就是逗号,假期睡眠就是顿号,忧愁感动爱恨情仇就是感叹号,人生转折就是分号,重点突出就是引号,特殊情况就是括号,人生的终结就是圆满而空无一物的句号。 23 念死无常,三恶道苦,轮回愚痴,业果不虚,暇满意大,急求解脱! 如是观察,懈怠自灭。 念佛慈悲,智慧殊胜,清净光明,圆满无边,心性平等,远离分别! 如是思维,精进自生。 24 念起无痕,境来不著;随缘放旷,任性逍遥! 25《说事》:凡夫没事要找事,有事又怕事;没烦恼自寻烦恼,有了烦恼又要排除烦恼。 罗汉没事不找事看不到事,没烦恼不找烦恼也看不到烦恼。 菩萨没事也是以众生事为事,有事也是若无其事;没烦恼也能体会众生烦恼,有了烦恼也是烦恼即菩提。 26 佛法根本乃心地法门,离心无法,故圭峰宗密大师说:真修道者,念念都不放过。 27 四依四不依:依法不依人,心中有法比有人重要。 依智不依识,心中有智慧比有知识重要。 依义不依语,心中有道理比说的有道理重要。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心中彻底根本解决问题比暂时表面解决问题重要! 28《开心秘诀》:很多人只知道要开心,却不懂得要关心,只能运用心的一半功能,所以心灵总有缺陷。 开心和关心,要同时掌握在自己手里。 开关自如,让心的开关灵活自在,生活也就能够真正开心了! 29 一场春雨随风至,半野松香入梦来。 无我无人无世界,有花有月有楼台。 30 无憾人生的六个信条:做人要慎言诚信,不要言而无信。 办事要遵守原则,不要按潜规则。 交流要稳定情绪,不要煽动情绪。 看他要兼容对错,不要偏执对错。 对己要包容缺点,不要纵容缺点。 生活要感受阳光,不要黯然无光。 31 烦恼的五种原因:看到的太多,有用的不多。 接受的太多,明白的不多。 想要的太多,需要的不多。 知道的太多,做到的不多。 分别的太多,体悟的不多。 (二)◎ 人生五种根本:一、自信心给人信心,二、自进取帮人进取,三、自正念使人正念,四、自稳定教人稳定,五、自智慧传播智慧。 欲成就者,自利利他,如此根本,不可或缺! ◎ 如果内心不能安住于正念正法,无论走了多少远、参访了多少人、见识了多少事,或者寸步不出、离群索居,也只是一个没有正法没有正念的人而已! 所以,皈依三宝亲近善知识广参博学,都是为了正法而达到正念! ◎ 论见地:一念无生超永劫,打破时空更无余。 论功夫:当下每个念头净,才能相续到本来。 所以,见地要高、要广、要空、要深、要透彻,一次到位;功夫要低、要微、要实、要细、要坚持,逐渐圆成。 ◎ 造恶之人,若被恶困,如戴铁铐,不得自在。 行善之人,若被善困,如戴金铐,也不自在。 超越善恶,不困善恶,唯无所困,名自在人。 ◎ 五种给力:一、自信并信任身边一切人事,是生活中最强的给力。 二、立志并确定志向的正确性,是人生中最要的给力。 三、自强并帮助身边一切人事强大起来,是工作中最大的给力。 四、稳定并使身边一切人事稳定,是处世中的最高给力。 五、智慧并惠及身边一切人事具大智慧,是生命中最圆满的给力。 ◎ 怕赶不上航班,所以想尽办法往前冲,办了手续冲进安检就放心了。 怕继续轮回,所以精进用功尽力修行,见到无我破除疑惑也就放心了。 你放心了吗? ◎ 人生五性:道德礼仪是天性,忠孝节义是人性,品德高尚是根性,心平气和是德性,智慧慈悲是佛性。 ◎ 修行人:不能得少为足,需要涵养功夫。 偶尔心开意解,继续闻思正法。 若是知行合一,必定大机大用。 直待随缘放旷,方能任性逍遥。 ◎ 修行就是不停地挖掘,挖掘生命中最痛苦的黑暗,挖掘世界上最感人的光明。 黑夜、路灯、路灯边的垃圾、人,静静的直到天明……。 生命、眼泪、菩提,全都在我们的箱子里。 倘若有人从这里走过,他们一定知道这需要眼泪;倘若无人从这里走过,他们一定都会在笑你! ◎ 从来不需要妄想什么过去和未来,即便想到了过去未来,也是当下呈现的心念而已。 生命只在当下进行. .. .. .看好当下的身心行为,人品道德境界素养,生命的里里外外虚虚实实,就全然展现在前。 ◎ 年来碌碌忘欣欣,到处随缘任苦辛。 行似流云无定聚,坐如磐石寄禅心。 ◎ 凡人就是烦人,凡夫就是烦乎,凡事就是烦死,凡就是烦啊! 平凡就是平反,反了就不烦了,不烦就不凡了,不凡也就梵了,梵了就是清净了。 ◎ 《三宝》:世界三宝天地人、天上三宝日月星、人间三宝山水城、人身三宝精气神、人心三宝觉正净、信仰三宝佛法僧、菩萨三宝慈慧忍、解脱三宝戒定静、朋友三宝信义诚、家庭三宝和亲敬、为人三宝美慧谦、处世三宝真善忍。 ◎ 在伤痛、委屈、孤独、无助的时候:可以对着天花板细数,让尘沙抖落年华;可以对着大海狂吼,让巨浪拍打心结;可以对着苍天呐喊,让清风带走浮云;可以对着溪水倾诉,让往事随流飘逝;可以对着佛菩萨祈祷,让心灵光芒无限。 面对自己裸露的心灵,包容一切,顿感万事吉祥万物生辉! ◎ 解脱是最永恒的寂静,奉献是最喜悦的获得,觉悟是最圆满的归宿,空是最大程度的有,包容是最宽广的爱,无我是最彻底的付出,无漏是最究竟的快乐! ◎ 《这个世界谁主宰》唯识百法当中,心所法51个,占了51%;51个心所法当中,烦恼心所26个,也占51%。 所以,心物对立,心占有主导控制力,起心动念之后,烦恼占有主导控制力。 不动念则烦恼冥伏,不依物则心本无生。 ◎ 向着觉悟的方向就是自由、向着博爱的方向就是幸福! ◎ 此时此刻,你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放慢脚步,放慢行动,放慢心念,看住自己内心的波动频率,并清楚地与自己所有的心念和谐相处、平等共事! 觉照者与被觉照的心念(六尘缘影)调在同一个频率中. .. .. .继续. .. .. .◎ 《圆满》:生命和世界的本质是圆满的,天地万物无尽时空是个大圆满,即便是一滴水珠也是圆满透明的清净,即便是一粒沙子也是圆满坚固的真实,即便是一抹灰尘也是圆满洒脱的自由,即便是一个念头也是圆满无缺的因果。 ◎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暗里受罪! 要想临终自在,就得平时忍耐! 要想将来自由,就得现在吃苦! 要想度生成佛,就得当下无我! 要想世界温馨,就得时刻发心! 要想坐妙莲花,就得真诚利他! 修行就是:受罪忍耐、吃苦无我、发心利他,别无它事。 ◎ 凡夫都是乘坐轮回号事故动车,不能接受的被迫死亡,不能预知的死亡地点、时间、方式,后果注定是杯具! 圣人乘坐解脱号安全动车,一切按照预知到站、下车、走人。 菩萨乘坐菩提号去救援,虽苦也安全。 你从轮回号换乘解脱号或者菩提号了吗? ◎ 贪、嗔、痴三毒背后的操纵者乃是无明我执的贼王,此王不灭,永无断苦之日。 ◎ 能认识自己的错,并及时忏悔,加以改过,则恶业烦恼念念消灭。 能觉察自己的对,并及时安住,加以延续,则善法现乐念念增进。 能明了自己的心,并及时放下,加以保任,则解脱自在时时现前。 能彻见自己的性,并及时起用,加以历练,则圆满菩提时时妙明。 ◎ 《一日禅》坐禅:七支坐法,全身放松,收摄身心,天地融融。 看住自身的每个微细部位,观察身心所有微细的觉受,内视起心动念的各种形状和性质,了然身边一切人事物态的显现。 如是清楚明了坦然而坐,不假修整改造,不需要求,没有目标,全然客观透视自我及世界。 坚持一日,必有所获! ◎ 《一日行禅》:简装轻便,漫步从容,行天地间,其乐融融。 起步行走,缓慢身心,举足下足,全神贯注脚底,感受身体与大地接触,清楚明了,无拘无束。 就在身体、大地、感受这三者合一的状态下,怡然无住,念念迁流,无修无整无造作。 大地与脚底的交相辉映下,无相无为而妙用的心已在行动中和盘托出。 ◎ 《禅七》:七日一轮回一进化,禅修就是净化生命的妙法。 坚持禅的超越与洒脱,放下固执的生命之重负,轻松自在坦然无住地走去,走到第七天便是新的世界。 打七,就是打破第七识我执的漆黑牢关,走出心灵的围城,走向天空下的阳光绿草,从此独步天涯无绝路,逍遥法海任沉浮! ◎ 读书就要读圣贤之书,读古书,读精华之书,读死书。 不要读时髦之书,不要读烂书,不要读糟粕之书,不要读活书。 读死书才有活路,读活书只有死路! ◎ 生命中,唯独只有觉性不会背叛我们,无论我们行善积德、上升天堂、超凡入圣,还是我们做恶缺德、堕落地狱、沉沦苦海,它都在在处处时时刻刻不离不弃无始无终,展现出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的德性,犹如溺爱幼儿的慈母,我们怎么可以不认识呢? ?◎ 信仰就是母亲,信仰就是责任,信仰是大情怀! ◎ 受不了打骂的学生,消不了业障,也就自立不了。 如果能受无理的打骂呵斥,那就进步更快啦。 相比之下,有理的训斥,就逊色得多。 但要有人护着点儿,毕竟高危险需要软着陆,痛苦总是需要温馨地接受的。 如果没有人无理打骂呵斥你,那就学会感恩的心面对生活的逆境吧! ◎ 《禅》:禅是心,禅是境,禅是无心,禅是无境。 禅是无语的妙语,禅是无情的至情,禅是无理的真理,禅是寂静的温馨! 禅是心行处灭的安祥,禅是言忘虑绝的坦然,禅是生命,禅是生活,禅是生死,禅是生机,禅是生生不息的无生! ◎ 心如大地承载一切,心如虚空包容一切,心如苍天庇护一切,心如大海接纳一切,心如高山屹立不动,心如流水清净灵明,心如百花之绚丽,心如落叶之静美,心如尘埃随飘随定,心如巨石难解难化。 心是如,如是心,心是如如,如如是心。 ◎ 花开谢无常,开花之树常;树生灭无常,长树之地常;大地本无常,虚空可谓常。 水流动无常,江海是为常;江海也无常,水性是为常;水性若无常,虚空可谓常。 苦乐皆无常,受者是为常;所受皆无常,能受似为常;人生本无常,人性可谓常;生死是无常,无生方是常。 诸相皆无常,性非常无常。 诸仁当自强! !◎ 生命本来就是动态,何必妄想要留住境界! 人间本来就是无常,何必惦记着永恒大梦! 世界本来就是变化,何必固执着往日情怀! 心性本来就是灵活,何必捆绑着死板记忆! ◎ 观修慈心禅秘诀:愿我无仇怨、愿我无嗔恨、愿我无忧苦、愿我内乐遍满. .. .. .愿你无仇怨、愿你无嗔恨、愿你无忧苦、愿你内乐遍满. .. .. .◎ 世间一切都是痛苦的,痛苦是有原因的,痛苦和痛苦的原因都是可以消灭的,消灭痛苦是有办法的。 办法就是一个正字,正见、正信、正行、正语、正思维,正到底就是解脱啦. .. .. .◎ 心量要大,心眼要宽;深察因果,刚毅果断。 做事要有条理,待人要有度量;慈悲不分贵贱,平等接物有方。 无事不要找事,有事不要慌张;心存家国天下,不为小事感伤。 平时多思闲静,切忌日夜瞎忙;起心动念纯正,随处都是道场! ◎ 依理而言,可以抛开宗教名相名义来谈论所言之理,伪者使其真,邪者使其正,小者使其大,偏者使其圆,则法法皆是佛法。 利生而言,可以抛开权势富贵贫贱来谈论所度之生,于病苦作良药,于失路示正道,于苦海作舟楫,于黑暗示明灯,则人人皆可度脱。 ◎ 迷人三字经:忙,盲,茫。 忙,心的善死了;盲,眼的真死了;茫,自然界美死了。 ◎ 言而无信,行而多障,是为凡迷;言不与理亏,行不与心背,是为率真;言之有物,行之显理,是为贤德;言为三世法则,行作十方楷模,是为圣情。 ◎ 《行禅》:无论行走在哪里,都是在自己的生命中行走。 全然感知自己的脚和大地接触的觉受,还有那个觉受者的情绪,大地和脚板都充满了美妙的善意、包容、亲切、无住、真实,走并接受着,即刻全然接受了生命的实相。 一步一步地、慢慢地、静静地走下去. .. .. .就会带着禅而走进心和佛的世界! ◎ 《住禅》:无论站立于何处,都是站在生命的核心位置。 住身心的任何当下,都可以与正念相遇,都是生命最精华的展现。 匆匆过客,停下急躁的步履,收敛迷惘的目光吧,回光返照自我。 住一切境,不加分别,住一切心,不假造作。 只有不再执著成见的人,才可以不用镜子就能窥见自己的面目。 ◎ 对于做错了的事情,包括妄想颠倒,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停止,让错误停止,心念也停止。 如果错事不停止,妄想执著不放下,即便找到再有理的借口,终归还是越来越错下去! ◎ 人生五种根本:一、自信心给人信心,二、自进取帮人进取,三、自正念使人正念,四、自稳定教人稳定,五、自智慧传播智慧。 欲成就者,自利利他,如此根本,不可或缺! ◎ 如果内心不能安住于正念正法,无论走了多少远、参访了多少人、见识了多少事,或者寸步不出、离群索居,也只是一个没有正法没有正念的人而已! 所以,皈依三宝亲近善知识广参博学,都是为了正法而达到正念! ◎ 论见地:一念无生超永劫,打破时空更无余。 论功夫:当下每个念头净,才能相续到本来。 所以,见地要高、要广、要空、要深、要透彻,一次到位;功夫要低、要微、要实、要细、要坚持,逐渐圆成。 ◎ 造恶之人,若被恶困,如戴铁铐,不得自在。 行善之人,若被善困,如戴金铐,也不自在。 超越善恶,不困善恶,唯无所困,名自在人。 ◎ 五种给力:一、自信并信任身边一切人事,是生活中最强的给力。 二、立志并确定志向的正确性,是人生中最要的给力。 三、自强并帮助身边一切人事强大起来,是工作中最大的给力。 四、稳定并使身边一切人事稳定,是处世中的最高给力。 五、智慧并惠及身边一切人事具大智慧,是生命中最圆满的给力。 ◎ 怕赶不上航班,所以想尽办法往前冲,办了手续冲进安检就放心了。 怕继续轮回,所以精进用功尽力修行,见到无我破除疑惑也就放心了。 你放心了吗? ◎ 人生五性:道德礼仪是天性,忠孝节义是人性,品德高尚是根性,心平气和是德性,智慧慈悲是佛性。 ◎ 修行人:不能得少为足,需要涵养功夫。 偶尔心开意解,继续闻思正法。 若是知行合一,必定大机大用。 直待随缘放旷,方能任性逍遥。 ◎ 修行就是不停地挖掘,挖掘生命中最痛苦的黑暗,挖掘世界上最感人的光明。 黑夜、路灯、路灯边的垃圾、人,静静的直到天明……。 生命、眼泪、菩提,全都在我们的箱子里。 倘若有人从这里走过,他们一定知道这需要眼泪;倘若无人从这里走过,他们一定都会在笑你! ◎ 从来不需要妄想什么过去和未来,即便想到了过去未来,也是当下呈现的心念而已。 生命只在当下进行. .. .. .看好当下的身心行为,人品道德境界素养,生命的里里外外虚虚实实,就全然展现在前。 ◎ 年来碌碌忘欣欣,到处随缘任苦辛。 行似流云无定聚,坐如磐石寄禅心。 ◎ 凡人就是烦人,凡夫就是烦乎,凡事就是烦死,凡就是烦啊! 平凡就是平反,反了就不烦了,不烦就不凡了,不凡也就梵了,梵了就是清净了。 ◎ 《三宝》:世界三宝天地人、天上三宝日月星、人间三宝山水城、人身三宝精气神、人心三宝觉正净、信仰三宝佛法僧、菩萨三宝慈慧忍、解脱三宝戒定静、朋友三宝信义诚、家庭三宝和亲敬、为人三宝美慧谦、处世三宝真善忍。 ◎ 在伤痛、委屈、孤独、无助的时候:可以对着天花板细数,让尘沙抖落年华;可以对着大海狂吼,让巨浪拍打心结;可以对着苍天呐喊,让清风带走浮云;可以对着溪水倾诉,让往事随流飘逝;可以对着佛菩萨祈祷,让心灵光芒无限。 面对自己裸露的心灵,包容一切,顿感万事吉祥万物生辉! ◎ 解脱是最永恒的寂静,奉献是最喜悦的获得,觉悟是最圆满的归宿,空是最大程度的有,包容是最宽广的爱,无我是最彻底的付出,无漏是最究竟的快乐! ◎ 《这个世界谁主宰》唯识百法当中,心所法51个,占了51%;51个心所法当中,烦恼心所26个,也占51%。 所以,心物对立,心占有主导控制力,起心动念之后,烦恼占有主导控制力。 不动念则烦恼冥伏,不依物则心本无生。 ◎ 向着觉悟的方向就是自由、向着博爱的方向就是幸福! ◎ 此时此刻,你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放慢脚步,放慢行动,放慢心念,看住自己内心的波动频率,并清楚地与自己所有的心念和谐相处、平等共事! 觉照者与被觉照的心念(六尘缘影)调在同一个频率中. .. .. .继续. .. .. .◎ 《圆满》:生命和世界的本质是圆满的,天地万物无尽时空是个大圆满,即便是一滴水珠也是圆满透明的清净,即便是一粒沙子也是圆满坚固的真实,即便是一抹灰尘也是圆满洒脱的自由,即便是一个念头也是圆满无缺的因果。 ◎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暗里受罪! 要想临终自在,就得平时忍耐! 要想将来自由,就得现在吃苦! 要想度生成佛,就得当下无我! 要想世界温馨,就得时刻发心! 要想坐妙莲花,就得真诚利他! 修行就是:受罪忍耐、吃苦无我、发心利他,别无它事。 ◎ 凡夫都是乘坐轮回号事故动车,不能接受的被迫死亡,不能预知的死亡地点、时间、方式,后果注定是杯具! 圣人乘坐解脱号安全动车,一切按照预知到站、下车、走人。 菩萨乘坐菩提号去救援,虽苦也安全。 你从轮回号换乘解脱号或者菩提号了吗? ◎ 贪、嗔、痴三毒背后的操纵者乃是无明我执的贼王,此王不灭,永无断苦之日。 ◎ 能认识自己的错,并及时忏悔,加以改过,则恶业烦恼念念消灭。 能觉察自己的对,并及时安住,加以延续,则善法现乐念念增进。 能明了自己的心,并及时放下,加以保任,则解脱自在时时现前。 能彻见自己的性,并及时起用,加以历练,则圆满菩提时时妙明。 ◎ 《一日禅》坐禅:七支坐法,全身放松,收摄身心,天地融融。 看住自身的每个微细部位,观察身心所有微细的觉受,内视起心动念的各种形状和性质,了然身边一切人事物态的显现。 如是清楚明了坦然而坐,不假修整改造,不需要求,没有目标,全然客观透视自我及世界。 坚持一日,必有所获! ◎ 《一日行禅》:简装轻便,漫步从容,行天地间,其乐融融。 起步行走,缓慢身心,举足下足,全神贯注脚底,感受身体与大地接触,清楚明了,无拘无束。 就在身体、大地、感受这三者合一的状态下,怡然无住,念念迁流,无修无整无造作。 大地与脚底的交相辉映下,无相无为而妙用的心已在行动中和盘托出。 ◎ 《禅七》:七日一轮回一进化,禅修就是净化生命的妙法。 坚持禅的超越与洒脱,放下固执的生命之重负,轻松自在坦然无住地走去,走到第七天便是新的世界。 打七,就是打破第七识我执的漆黑牢关,走出心灵的围城,走向天空下的阳光绿草,从此独步天涯无绝路,逍遥法海任沉浮! ◎ 读书就要读圣贤之书,读古书,读精华之书,读死书。 不要读时髦之书,不要读烂书,不要读糟粕之书,不要读活书。 读死书才有活路,读活书只有死路! ◎ 生命中,唯独只有觉性不会背叛我们,无论我们行善积德、上升天堂、超凡入圣,还是我们做恶缺德、堕落地狱、沉沦苦海,它都在在处处时时刻刻不离不弃无始无终,展现出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的德性,犹如溺爱幼儿的慈母,我们怎么可以不认识呢? ?◎ 信仰就是母亲,信仰就是责任,信仰是大情怀! ◎ 受不了打骂的学生,消不了业障,也就自立不了。 如果能受无理的打骂呵斥,那就进步更快啦。 相比之下,有理的训斥,就逊色得多。 但要有人护着点儿,毕竟高危险需要软着陆,痛苦总是需要温馨地接受的。 如果没有人无理打骂呵斥你,那就学会感恩的心面对生活的逆境吧! ◎ 《禅》:禅是心,禅是境,禅是无心,禅是无境。 禅是无语的妙语,禅是无情的至情,禅是无理的真理,禅是寂静的温馨! 禅是心行处灭的安祥,禅是言忘虑绝的坦然,禅是生命,禅是生活,禅是生死,禅是生机,禅是生生不息的无生! ◎ 心如大地承载一切,心如虚空包容一切,心如苍天庇护一切,心如大海接纳一切,心如高山屹立不动,心如流水清净灵明,心如百花之绚丽,心如落叶之静美,心如尘埃随飘随定,心如巨石难解难化。 心是如,如是心,心是如如,如如是心。 ◎ 花开谢无常,开花之树常;树生灭无常,长树之地常;大地本无常,虚空可谓常。 水流动无常,江海是为常;江海也无常,水性是为常;水性若无常,虚空可谓常。 苦乐皆无常,受者是为常;所受皆无常,能受似为常;人生本无常,人性可谓常;生死是无常,无生方是常。 诸相皆无常,性非常无常。 诸仁当自强! !◎ 生命本来就是动态,何必妄想要留住境界! 人间本来就是无常,何必惦记着永恒大梦! 世界本来就是变化,何必固执着往日情怀! 心性本来就是灵活,何必捆绑着死板记忆! ◎ 观修慈心禅秘诀:愿我无仇怨、愿我无嗔恨、愿我无忧苦、愿我内乐遍满. .. .. .愿你无仇怨、愿你无嗔恨、愿你无忧苦、愿你内乐遍满. .. .. .◎ 世间一切都是痛苦的,痛苦是有原因的,痛苦和痛苦的原因都是可以消灭的,消灭痛苦是有办法的。 办法就是一个正字,正见、正信、正行、正语、正思维,正到底就是解脱啦. .. .. .◎ 心量要大,心眼要宽;深察因果,刚毅果断。 做事要有条理,待人要有度量;慈悲不分贵贱,平等接物有方。 无事不要找事,有事不要慌张;心存家国天下,不为小事感伤。 平时多思闲静,切忌日夜瞎忙;起心动念纯正,随处都是道场! ◎ 依理而言,可以抛开宗教名相名义来谈论所言之理,伪者使其真,邪者使其正,小者使其大,偏者使其圆,则法法皆是佛法。 利生而言,可以抛开权势富贵贫贱来谈论所度之生,于病苦作良药,于失路示正道,于苦海作舟楫,于黑暗示明灯,则人人皆可度脱。 ◎ 迷人三字经:忙,盲,茫。 忙,心的善死了;盲,眼的真死了;茫,自然界美死了。 ◎ 言而无信,行而多障,是为凡迷;言不与理亏,行不与心背,是为率真;言之有物,行之显理,是为贤德;言为三世法则,行作十方楷模,是为圣情。 ◎ 《行禅》:无论行走在哪里,都是在自己的生命中行走。 全然感知自己的脚和大地接触的觉受,还有那个觉受者的情绪,大地和脚板都充满了美妙的善意、包容、亲切、无住、真实,走并接受着,即刻全然接受了生命的实相。 一步一步地、慢慢地、静静地走下去. .. .. .就会带着禅而走进心和佛的世界! ◎ 《住禅》:无论站立于何处,都是站在生命的核心位置。 住身心的任何当下,都可以与正念相遇,都是生命最精华的展现。 匆匆过客,停下急躁的步履,收敛迷惘的目光吧,回光返照自我。 住一切境,不加分别,住一切心,不假造作。 只有不再执著成见的人,才可以不用镜子就能窥见自己的面目。 ◎ 对于做错了的事情,包括妄想颠倒,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停止,让错误停止,心念也停止。 如果错事不停止,妄想执著不放下,即便找到再有理的借口,终归还是越来越错下去! (三)◎ 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念佛念法念侣僧伽。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德庄严始于当下。 须臾静坐福等恒沙,刹那造罪殃堕无间。 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念之差误终身。 一念嗔心障门开,一念静心成正觉! ◎ 如果不能觉醒,缺乏终极的智慧觉照,事情做得越多越好,可能反而沉迷得越深。 如梦境越美,也就更不愿醒来,及至醒来之后,终归是空欢喜一场! ◎ 直到如如不动方证真如! ◎ 山上雾气多,看不见树木,是为了养护草木丛林。 闭上六根为了养心,闭上眼睛为了养神,闭关修行为了养道,闭上贪嗔为了养德,闭上嘴巴为了为了沉默. .. .. .◎ 有居士说:真希望大乘佛法在全世界弘扬,佛经若能完整地翻译成英文,就会有很多人去学习,久而久之,人们就会知道人生宇宙的真谛。 而零星地翻译一些佛经是不够的,应当发大愿将《大藏经》整套翻译成英文,同时再翻译出重要的佛教百科和辞典。 几百年后,全世界就有可能是大乘佛法普及的时刻了! ◎ 寻找快乐的人要学会承受痛苦,世上没有快乐,痛苦适应而缓解了就是快乐。 寻找光明的人要适应黑暗,黑暗也清楚了就是光明。 ◎ 闭关有三种:一方便关,不限时日、地点、心态、方法,与世隔绝,静心静修。 二生死关,为了生死,专精用功,放下一切,心如墙壁,克期取证,誓破生死。 三圆满关,关闭六根,不落六尘,根尘迥脱,动静安然;随处心安道便安,十字路口好参禅,是非对错无挂碍,一抹夕阳山外山。 ◎ 浮生劳累,都是为了逃避和追求:逃避痛苦,实际上是逃避承担、勇气、悲壮、力量;追求快乐,事实上是追求自在、自卑、自大、自我。 但缺乏承担的勇气和悲壮的力量,又怎么能得到自信的谦卑和真正的自在呢。 ◎ 随时要注意提起正念比什么都重要! 只有安住于正念的人才能够行走在正觉的路上. .. .. .◎ 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 从无始劫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 ◎ 心量广大、爱护众生、行为无害、言语真诚,这样就能获得福德和智慧的增上意乐,乃至最终圆满成就菩提。 ◎ 黑白无常日夜催, 趋向苦途受轮回。 智者速速求出离, 端身正念向菩提。 ◎ 德之不修,道之不行,所以上下血脉不通,内外气机不和,粗细四大不调,大小情智抑郁。 必赖志士仁人,修德行道,调和四大,空净五蕴,贯通上下,和谐内外。 方能心正身安,齐家治国,天下太平。 ◎ 用功办道六字要诀:准,方式方法准确无误;狠,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省,随时省觉不致偏差;等,等待时机不急不躁;平,平等一切不惊不怖;稳,身心稳定功效最速。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为利有情,不惜生命,实乃大丈夫之所为也。 ◎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 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花。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非幻尚不生,云何诸幻法? 静极光通达,寂照遍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 如果忘记了最初的动机,所有的努力都是背叛自己。 如果忘记了学佛的动机,所有的修行都在背道而驰。 如果不知道此生的来处,就找不到生命的归宿。 发心如初成佛有余,来去自在因果宛然! ◎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养成观念。 观念的力量巨大无比。 错误的观念很害人,害己害人。 正确的观念能救人,自利利他! ◎ 人生处处是医院:母亲的怀抱是医院,治疗幼稚;学校是医院,治疗思想;爱情是医院,治疗孤独;职场是医院,治疗贫穷;饭店是医院,治疗饥渴;医院是医院,治疗疾病;佛堂是医院,治疗烦恼. .. .. .◎ 三种社会:满足物质欲望的人治社会,满足共同需求的法治社会,满足精神境界的德治社会。 ◎ 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 因妄有生,因生有灭。 生灭名妄,灭妄名真。 修行不是求真而是去妄,妄除真即现。 妄本无所以无妄可去,真本然所以真不必求。 契入真实,全体皆是。 ◎ 《佛子当利生以报佛恩》:历历孤帆浪迹身,心心映作水无痕。 此生不为苍生计,更待何时报佛恩? !◎ 不修行,你能干什么? 干什么能有修行的意义重大呢? 改恶向善、离苦得乐、了凡成圣就是修行,所以需要的吃饭、喝茶、睡觉、休息、散步、锻炼、读书、静坐、学习、工作、聊天、谈判、上班下班、赚钱花钱、坐车开车、打扫卫生、待人接物无不是修行的内容。 越做越好就是修行,越做越差就是不懂得修行。 ◎ 《过程与结果》:有人重视过程,有人重视结果。 所有的过程都是以往积累的结果,所有的结果也都是趋向下个结果的过程,一样重要、一样无所得、一样无所失! 过程是因,结果是果,因前有因、因即是果,果后有果、果即是因。 因果相续,缘起性空,惜缘修因,归无所得,随缘放旷,任性逍遥! ◎ 任持自性,轨生物解。 天显示其覆盖之性,地显示其承载之性,水之潮湿、火之暖热、风之流动,鸟之鸣叫、花之开放、山之屹立、树之摇晃,人之来往、车之行藏、殿堂巍峨、大道平坦,无不是天然妙性展现无余。 美妙啊,万法皆然! ◎ 能见的能有两种情况:一是能所的能,即能见和所见对立的,那就是意根。 二是性能的能,能见所见都是工具和缘起的条件,性能没有对立,只要有条件就能显现出来的,那就是根性,也就是见性。 见的性能的能,叫见性。 见的能所的能,叫眼根。 ◎ 人生的九品幸福:下三品:自信,自信能成就一切但不傲慢;谦虚,自知要学无止境但不自卑;认错,自省有缺点缺陷知错能改。 中三品:感恩,感恩得到的一切;知足,满足享受的一切;无为,安住现成的一切。 上三品:舍得,给予大众分享所得;包容,容纳自他一切生命;觉醒,觉悟宇宙人生真相。 ◎ 想要什么? 赶紧去努力! 看看自己的心,再看看他人的心,没有矛盾就可以了。 ◎ 生命中只有觉性、正念、清净心永远都不会背叛我们,其余一切都具有严重的欺骗性。 所以只有三宝可以信赖可以依靠可以归宿。 ◎ 随时随处如是观想:把身体奉献给大地,把思想奉献给蓝天,把语言动作奉献给天地间的万物。 顿时超越了狭隘的自我,通身轻松自在,不信你试试看! ◎ 能快乐的,就别怕痛苦。 能痛苦的,就别担心喜悦。 能喜悦的,就别舍不得放下。 能放下的,就别死抓住不放! 这样心量就会灰常巨大. .. .. .慈悲喜舍。 ◎ 轮回的特点是:变化无常、杂乱无章、不得自在、不由自主。 解脱的特点是:不动不变、因果分明、自由自在、清净庄严! ◎ 一切心不可得,所以放下一切,你的空明寂静的能力,当下就会呈现。 烦恼痛苦恶业妄想都是客尘污染,都像客人一样,来了都会离开的,除非你硬要留住它们。 而觉性则是我们心的本质,才是主人,永远都不会背叛我们,上天堂下地狱,出生入死从未离弃。 现在的当下远就已经很好,管它地厚天高? !! !◎ 问题都是人想出来的,不想就没有问题! ◎ 人生路上,如果前进的脚步跑得太快了,虽然前面新的风景呈现得很快,但是已经拥有的风景也会离去得很快。 到最后,却发现什么风景都没有欣赏到,便要离开了. .. .. .你是否愿意看清楚眼前的风景,再起步呢? ◎ 自我修证和内观修行,虽然是有为法,但可以净化心灵。 所以有时候是水越搅越清,如西园寺放生池的供氧设备. .. .. .◎ 般若为宗,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 开大智慧,庄严国土,普度法界含灵,为作不请之友! ◎ 在干渴焦热的世界上, 撷一朵清幽的妙莲花, 让庄严自在和喜悦, 从心中冉冉升起. .. .. . 发布时间:2014-02-17 08:37:10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4:25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7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