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修行要忍耐 内容: 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福修慧的时候,经过三大阿僧祗(无量数)劫,才成正觉。 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释迦牟尼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像头发那样细的善,也不放弃;像微尘那样小的恶,也不去做,所以福慧功德圆满,成为两足尊。 各位注意,善虽然小,也要修,集沙成塔,便成大善。 恶虽然小,若去做,集少成多,便成大恶,永远不会成就道业。 修行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如果能诸恶莫作,那么,福报会一天比一天增长,若能众善奉行,那么,智慧一天比一天增加。 虽然在增长,但要继续修行,而不间断,才能有所成就。 我们现在行行做做,坐坐行行,在禅堂里用功修行,这就是修福修慧。 如何修福? 就是不做诸恶。 如何修慧? 就是奉行众善。 在这种情形之下,福报也圆满,智慧也圆满,然后很快成就佛道。 不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 释迦牟尼佛前生做为常不轻菩萨时,修一种忍耐,的苦行。 见人就顶礼,口中还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后来有人讨厌他的行为,给人家叩头,还要遭受人的骂或打。 有一次,行菩萨道,给人叩头,被人踢掉两颗门牙,但是不灰心,再接再励,行叩头的苦行,这回学到经验,见到人来,在远处就先叩头,还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叩完头,说完话,即时就走,想打他也追不上。 常不轻菩萨,以无我相的精神来修福修慧。 谁教他这样修行? 没有人教他这样修叩头行。 乃是他自己心甘情愿这样修行。 被打被骂不生嗔恚,这就是修忍辱波罗密法门。 修行人最要紧的法门,就是忍耐。 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要忍要让,与世无争。 能修不能忍,随时发脾气,把辛辛苦苦所修的功德,统统烧光。 我们扪心自问,有没有这种忍耐力? 给人叩头,反被人打,不生嗔恨。 若能做到,就是佛弟子,若是做不到,赶紧摄守身心,向前勇猛精进来修行。 否则,浪费光阴空虚过,一无所得。 修行人,主要能忍冷忍热,忍风忍雨,忍饥忍渴,忍骂忍打。 学常不轻菩萨的精神,无论谁对我不好,也不生嗔恨心,以诚待人,彼自然被感化,化干戈为玉帛。 修行人,就是修无我相,如果无我相,一切能忍受,境界来了,也不动心。 自己把自己看成虚空一样。 顺境来了,也是修行;逆境来了,也是修行。 换言之,顺境来了,也不生欢喜心,逆境来了,也不生忧愁心。 无论顺逆,要认识清楚。 若能如如不动,不会被境界所转。 若能了了常明,就能转境界。 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行时,专修忍辱法门,所以称为忍辱仙人。 有一天无缘无故被歌利王割去四肢,可是他不生嗔恨心,反而可怜歌利王的无知。 乃对歌利王说:等我成佛时,第一个先度你修道。 歌利王闻之,生大忏悔心,皈依忍辱仙人。 后来就是乔陈如(五比丘之一)尊者。 佛为他们五人说四谛法、三转法 轮,都证罗汉果位。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佛教的教祖,他的忍辱功夫修到极点,怎样也不会生嗔恚心,我们都是佛的弟子,应该向本师释迦牟尼佛学习忍耐的功夫。 浅言之,忍耐是修行法门最主要的,不可忽略。 古人说:忍片刻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所以说忍是无价宝。 谁把万佛城打碎了,我也不执着,绝对不生嗔恨心。 人人如此想,天下太平。 忍耐是修行人不可缺少的。 有忍耐力,才能修行;没有忍耐力,一切免谈。 今天所讲的道理,非常平凡,淡而无味。 可是这是真法、正法、妙法、稀法。 虽然平常,但是道是从平常中生出来,道是人用脚走出来的。 这种无为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法,不可当面错过。 如果当耳边风,过而不留,那就后悔莫及。 今天对你们所讲的话,会用时,无论什么境界来了,不生烦恼。 若能用智慧来判断这个境界,不管什么事情,都能迎刃而解,不会有什么麻烦。 最后希望各位努力参,参念佛是谁? 不找到谁字,不休息。 发布时间:2014-02-17 08:29:38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4:25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72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