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达真堪布:发菩提心才能得大自在 内容: 佛讲人有三种根基:下等根基、中等根基、上等根基。 我们学佛修行的时候,法门不是很主要,主要的是自己的根基在哪里? 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平等的,我们不能说这个法殊胜,那个法不殊胜。 大圆满法是殊胜的,但是不能说别的法就不殊胜。 和自己的相续相应叫殊胜的法,修这样的法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如果所修的法和自己的相续不相应,法再高深、再殊胜也没有用。 很多人虽然学佛修行了好多年,但是心态没有改变,生活没有改变,没有得到真实的利益。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所修的法和自己的相续不相应,不符合自己的根基。 什么是下等根基? 就是求世间的人天福报,名闻利养,连出离心都不需要。 但是修世间法,修人天福报,也要有正确的方法。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在做慈善,做义工,但是发心不到位,也没有戒的基础。 这样的话,连人天福报都很难得到。 他们所做这些善事都不会浪费,但果报不一定在人道或者天道里成熟。 六道众生当中的很多傍生、饿鬼福报都特别大。 饿鬼也分好多种,不是所有的饿鬼都是没吃没喝的。 尤其是那些空游饿鬼,特别富有,权力也特别大,成千上万人的生命都在它们的掌握之中。 很多傍生也非常富有,有权势,比如说龙宫里的龙王。 以前它们肯定做过很多善事,做过很多施舍,所以今生就这么大的福报,但它们却是傍生、饿鬼! 所以这些福报不一定在哪个道上成熟,不是做布施、做善事了,就一定能得到人天的福报。 佛讲,想得到人天福报,首先要有戒和见的基础,然后还要修行。 戒是指属于世间的戒律,就是断十种恶业,行十种善业。 然后有清净的世间的见地,就是相信因果、相信轮回。 这只是世间的正见,还不是出世间的正见。 在这些基础上,再上供下施,做善事,才能得到人天福报。 下等根基的人是修世间的人天福报的,所以不能脱离轮回,还是在六道轮回里感受痛苦。 世上有钱的人很多,有权的人也很多,他们虽然有福报,但是烦恼依旧,习气依旧,得不到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这是什么原因呢? 就是因为他们修的是人天福报,所以得到的也是人天的福报,他们没有逃脱三界,没有脱离六道轮回。 虽然有钱、有权,但是仍然有烦恼,有痛苦。 佛不让我们修世间的福报,就是因为这些都是不究竟的。 世间的福报再大也解决不了根本上的问题,解决不了心灵上的、生活上的问题。 中等根基的人只希求自己的解脱,他还没有去除自私自利。 但要有出离心,对世间,对人天福报不能有丝毫的贪恋。 他不希求法无我的智慧,只希求人无我的智慧。 他们主要是修四谛和十二缘起。 声闻乘主要修四谛,缘觉乘主要修十二缘起。 什么是出离心? 就是对世间没有丝毫的贪恋,日日夜夜追求解脱。 在他的境界中,轮回就像火坑,像毒蛇窝,像罗刹洲,要断除对世间的贪着。 在有出离心的基础上,有无我的智慧,就可以逃脱三界轮回。 中等根基的人不是为一切众生,他的私心杂念没有完全断,只断了人我执。 上等根基的人所求的不是世间法,而是出世间的解脱;但他不是求自己的解脱,而是众生的解脱。 为解脱学佛修行,不是大乘行者;为成佛学佛修行,也不是大乘行者;为所有的众生学佛修行,才是大乘行者。 他解脱是为了众生,成佛也是为了众生。 这叫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但主要是愿菩提心。 在这个基础上修空性的智慧,空性的智慧是最究竟的。 其实我们是大乘行者,不能为自己,要为众生。 但是世间大部分人都会这样想:我为什么不能为自己呢? 我不为自己,谁为我呢? 我们还是没有明白,为众生正是为了我们自己解脱,这才是真正利益自己的。 我们真正能够为众生,才能彻底解脱,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总是烦恼痛苦? 我们会找很多原因和理由。 是不是我没有钱? 是不是我没有权? 是不是我家庭不和睦? 这都不是真正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 我执我爱、自私自利是一切痛苦、烦恼的根源。 若是要彻底脱离痛苦,断除烦恼,就要破除我执我爱,自私自利。 能够全心地为众生,才不会有烦恼,不会有痛苦。 这是佛对我们的一种利益,也是解脱我们的一种方法。 如果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心里就会想,我不为自己谁为我呢? 我不爱自己谁爱我呢? 我不关心自己谁关心我呢? 其实这都是错误的。 你这样自私地关心自己,爱自己,为自己,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 每个人的一生,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一定要有智慧。 如果没有智慧,就会把自己领上歧途,就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心胸要打开,目光要放远,这样你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没有智慧的人为自己的时候,就是这样自私地为自己,结果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烦恼与痛苦。 有智慧的人为自己的时候,不会这样为自己,而是去为众生,最终给自己带来快乐与幸福。 世间的福报,这些名闻利养也是如此。 你真心实意地为众生,世间的福报自然就来了。 利益众生的思想和行为就像火,世间的名闻利养就像灰;虽然你要的不是灰,但是你把火点上了,这些灰自然就有,不要也有,这是修来的。 佛当时宣讲了人天乘、小乘、大乘。 但是在内地,只有修大乘的没有修小乘的。 藏传佛教里,小乘和大乘、显宗和密宗都有,但是只有修大乘的没有修小乘的。 我们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要修大乘佛法? 如何修大乘佛法? 修大乘佛法,是要为所有的众生,但是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你在生活中,在家里关心,照顾家人时,也可以修大乘佛法。 我们现在也关心、照顾自己的家人,也为家人付出了,奉献了,但是为什么没有感化他们,没有了结彼此之间的这些恩恩怨怨呢? 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发大心,没有发大愿。 我们虽然付出了,贡献了,但我们是自私的。 很多人也许不明白,觉得自己为儿女是无私的。 你虽然付出了,但因为是我的,是由我来带动的,因为是我的家人,我的儿女。 你把这个我去掉,家人有无数,儿女也有无数,你这样关心过吗? 你这样付出过吗? 没有! 你都是为了自己,都是自私的。 这样你们之间的怨和债都不能化解。 那怎么办呢? 我们现在修大乘佛法,就要转念、发愿。 你可以关心他们,照顾他们,但你不要因为是我的家人,我的儿女,而要因为他们是与自己最有缘分,最需要自己的众生。 虽然都是父母,都是儿女,但是毕竟缘分不同,有的缘分近,有的缘分远。 现世来说,有的特别需要我,有的不是特别需要我。 你周围的的这些众生,尤其是你的家人、儿女,与你最有缘分,是最需要你的众生,所以自己要照顾他们,关心他们。 这是发菩提心。 始终为众生就是菩提心,始终为自己就是自私心。 我们求生净土,就是自己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继续修行,然后成佛,成佛了要转法 轮,转法 轮以后就可以度化这些众生了。 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是成佛,成佛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要享受佛果。 有的人认为,我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条件好。 只是自己想享受这些。 轮回太苦了,人生太苦了,我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再也不回来了! 这是私心。 我要成佛,我要有神通和神变,我要有福报和智慧。 这是贪心。 我们往生到了净土,就能更快速、更方便地成就佛果。 我们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亲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加持自己,消除了自己的业障,智慧增长了,见性了,成佛就快了。 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为了享受这些福报,而是为了更快速地成就佛果,成佛以后辗转法 轮,为什么要转法 轮呢? 转法 轮以后才有自己的教法,之前没有。 我们现在也讲经说法,但这是释迦牟尼佛的事业。 我们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如果我们有能力,应该协助释迦牟尼佛弘扬他的教法。 但是我们将来一定要有自己的教法,然后在自己的教法下救度众生,那才是真正的救度众生。 我们成佛以后转法 轮,就有自己的教法了,最终也是为众生。 这叫大乘发心。 我们在家里要善待家人,在单位要善待领导和同事。 你的领导和同事,都是与你最有缘分的众生,也是最需要你帮助的众生。 不要总想欺骗他们,不要存这样的恶念。 学佛就是要处处结善缘,处处种善根。 善待所有的人,才能了缘了债,最后才能了脱生死。 缘没有了,债没有还,怎么能了脱生死呢? 有的人觉得,领导不重视我,同事也不关心我,心里总是有怨恨和委屈。 这都是自找的。 不要这样! 领导和同事对你好或不好,都是缘分。 你们之间既然有了这个缘,就要去了这个缘。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心平气和地去面对,心甘情愿地去接受,才能化解彼此之间的恩怨与仇恨,不要自寻烦恼。 学佛就是以智慧、以良好的心态,给自己创造美好。 好坏没有实体,所谓的好坏就是自己的心态。 你把它当成好事,往好的方面想,它就是好事;你自己觉得好,它就是好。 别的没有什么标准。 我们经常讲,一切都要转为道用。 让你开心了,快乐了,这样对你来说,一切事都是好事。 我们现在特别害怕生活中、工作中的这些坎坷和挫折,其实这才是真正的财富,这样你才能积累经验,磨练习性,才能真正成熟。 没有经历坎坷、挫折和磨难的人,永远无法成熟。 树上的果子不成熟的时候,不能摘下来。 只有成熟了,才能摘下来,才能品尝到果子香甜的味道。 相续成熟了,心态成熟了,这叫佛。 在一切境界当中不动心,能够保持一个良好、平等的心态,这叫佛。 除此之外没有佛。 如如不动,了了分明,对什么都很清楚,都很明白,但是心不动。 心不受外在的这些影响,总是平静的,任何时候都是这样一个心态,这叫如如不动。 现在有的人以为,如如不动就是没有念头,没有思想,没有情绪。 不是这样的。 如果没有这些,你不就变成石头,变成木头了吗? 哪有这样的佛? 如如不动是心不动,什么叫心不动呢? 就是心没有受外在的影响外界变了,但是心没有受影响。 就像天黑了,天亮了,心不动一样。 为什么呢? 因为天黑了很正常,天亮了也很正常。 什么叫心动呢? 假使有一个人,根本不知道天会变黑,天突然黑了就害怕了:天怎么黑了呢? 这叫动心。 我们知道天到时候就会黑,我们心没动。 天黑了就点灯呗、点蜡烛,没什么可怕的,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那个人不知道天会亮,天突然亮了,又动心了:啊,天怎么亮了呢? 这就是心动。 其实天亮、天黑很正常,我们知道到时候天会亮,也会黑,所以心不动。 如果你真正明白了诸法的真相,就是这样。 顺境来了是正常的,逆境来了也是正常的。 缘聚缘散,缘来缘去,把一切都当成非常正常的一种自然现象。 你看一切境,一切法都是这样,这叫心如如不动。 一切境界当中,诸行无常,诸法无我,都是虚假的,都是无常的,都是不可靠的。 我们明白这个之后,不是要逃避现实,而是要面对现实。 你在面对现实的时候,心里要有准备,这样,任何外境都不会扰乱你的心。 诸行无常是在相上讲的,诸法无我是在体上讲的。 在相上讲都是无常的,都在刹那刹那当中在变。 诸法无我是就是如幻如梦,都是不可靠的。 自在与不自在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指心是否自在。 什么叫自在呢? 你明白了这些道理,然后能够把握住自己的心不动摇,这些境就会随你的心动,随你的心转,这叫自在。 我们现在不自在,就是因为我们的心是随着境动、随着境转的。 你的心被境转了,这叫轮回。 你把念头转过来境为心转,这叫涅槃、解脱。 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就会看破、放下。 看破就是看明白、看透,这样才能放下。 如果你看不破,就放不下。 看破是一种智慧,放下是一种心态,不是一种行为。 现在一说要放下,有些人连生活也不要了,工作也不要了。 这叫放弃,不叫放下。 我们有一句法语:你真正放下了,这个时候不要放弃一个人,不要放弃一件事。 为什么呢? 因为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处处都是好处。 密宗里的境界更高,一切色相都是佛身,一切音声都是咒语,一切起心动念都是佛的圆满智慧,没有不好的。 你真正放下了,这个时候不要放弃一个人,不要放弃一件事。 放下是一种解脱,放弃是一种造业。 但是这两者在没有开悟之前,很难把握。 我经常讲的放下不放弃,和佛在《心经》里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一个道理。 按照一般的理解,色是有,空是没有。 那么佛就是讲:有就是没有,没有就是有。 这不是是矛盾吗? 凡夫的心是有分别的,在凡夫的境界当中,这两个不可能成为一体。 但佛的境界是无分别的,无分别就可以成为一体。 但是,佛讲的这个有也不是实有,佛讲的这个没有也不是一个单空没有。 现在我们完全要做到放下不放弃也难,我现在用简单的话来说明佛讲的这些道理。 要放下不能放弃,要认真不能执着,要随缘不能随便,这些语言说起来很通俗,实际上和佛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道理是一样的。 现在一说要认真,就都执着了;一说不能执着,就都不认真了;一说要随缘就都随便了。 没有开悟之前,要真正做到这些是很难的。 明理很重要,一定要想方设法明理,要听闻,多看书。 佛讲闻思修,讲戒定慧,讲苦集灭道,讲出离心、菩提心,讲般若空性智慧,这都有程序,有次第的。 东抓西抓、盲修瞎练是不会有成就的。 发布时间:2014-02-16 08:09:10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4:22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7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