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莲池大师答:盖不足以尽之。况彼梵音,岂有质而无文?此土华言,岂有文而无质? 内容: 问:西竺之言,称“梵语”者,乃本乎光音天人之所传也。 今言:“梵者,净也。 对华而言,文质之谓。 ”盖不足以尽之。 况彼梵音,岂有质而无文? 此土华言,岂有文而无质? 儒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释称“文随于义,义随于文”。 若彼质此文,则互有阙。 《辅行》云:“古来诤竞未生,西方之言,皆称‘胡语’。 后因道士伪造《化胡经》,方以葱岭之西为梵,葱岭之东为胡。 ”今若以“净”释“梵”而为质,岂可以“乱”而释“胡”,致使文、质俱丧也? 莲池大师答:疏中“文质”,略借此间语而为影喻。 意以梵者清白之相,华者文彩之相。 殊无大故,何必费辞? 然古人既取华对梵,必有义也,不可忽也。 又引“文质彬彬”,甚为不当。 文、质必兼,何以商尚质,周尚文耶? 二代何以称圣世耶? 优波离之净戒,迦旃延之文饰,二尊者不彬彬耶? 盖从其所重,固无妨也。 又行之洁白者名“梵行”,音之古淡者名“梵音”,奚不可以“净”而释“梵”也? 况以“净”释“梵”,出自古译。 清凉大师《华严疏》亦云:“梵是西域之音,具云‘勃[口*蓝]摩’,此翻云‘净’。 离染中极,故名为梵。 ”夫离染而言极者,正清净之至也。 又引文义相随,以证文质。 然“义”一字,安可为“质”? 华、梵尚不得称文、质,文、义顾可称文、质耶? 又“胡”者,夷狄也。 五天,赡部之中央,诸佛之生处。 概之为“胡”者,谬人之论,非僧所宜言也。 又净、乱何可相对? 净是染净之净,非动静之静。 而云以“净”释“梵”,以“乱”释“胡”,使文、质俱丧。 何言之无谓也! 发布时间:2013-12-19 00:45:22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4:06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75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