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她17岁出家,一生未嫁,却做出世界上最高贵的料理,5000万人因她而吃素… 内容: 近来,一直好吃的小编发现了一个特别好看的纪录片--《主厨的餐桌》。 这部一共播出了3季的纪录片,影片分别记录了来自意大利,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瑞典. .. .. .世界各个国家的名厨的厨房生活,可豆瓣评分居然每季都在9. 2分以上! 除了片子本身恢宏大气的制作之外,关于食物、信念、坚持与创造的故事,动人心魄,让人每看完一集都觉得正能量满满。 第三季的第一集,更是将美食文化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让食物不再只是为人类提供能量而存在,还能为人类提供精神的力量。 这一集,说的却不是一位厨师,而是…别急,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她的故事…“世界上最高贵的料理,并不在纽约、或是哥本哈根。 韩国的一所偏僻的寺院中,一位59岁的尼姑,站在了世界素食料理之巅。 --《纽约时报》2015年10月刊”1辞亲割爱,感念父母恩“一个女人要想找到一个好丈夫,就必须得有随手做出七道菜的能力。 ”这是她年幼时,父亲曾对她说过的一句话。 从小在农场长大的她,没有上过那时候的“某东方”学烹饪,但是却从7岁起就会做手擀面,多年后,她做得一手好菜,却没有如父亲所说去找一个好丈夫…因为那一年,她出家了。 其实最开始,她并没有想要出家,用她的话说:“只是想住在深山里的一间屋子里,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一直一个人生活下去。 ”直到17岁那年,她踏进了寺庙。 在第一次走进寺庙时,她才真正体会到了自己一直向往的,自由的感觉。 两年后,她正式落发出家。 出家后的日子很艰苦,父亲却是最煎熬的那个。 “我会让你住在山里,但是我会很伤心。 ”连住在山里都会伤心的父亲,面对孩子出家,一辈子不能体会家庭之乐,无法享受肉之美味,孑然一身,无所依倚,更是无比的伤心难过。 可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剥夺女儿的快乐,去要求她满足自己的安排,而是选择默默的支持她。 许是一直无法放下这颗惦念的心,在她父亲79岁那年,他来到了静观所在的寺庙,他说:“我要自己來感受你为什么过这样的生活。 ”寺院没有肉食,食素多日后,父亲还是无法习惯,他担心女儿过的辛苦,不禁问道:“僧人能吃到的最好的食物是什么? ”静观为此,去深山里采摘了蘑菇,用香油和酱油将其在锅中炸熟,让父亲在临近的大山中听泉,感受大山,安静的品尝。 也正是这最简单的一餐,彻底颠覆了父亲的看法:“这比肉好吃多了,有了这样的食物,你确实不再需要吃肉了。 ”父亲向她鞠了三个躬,就转身离开了寺庙。 可是谁也不知道,这竟是他最后的时光。 想来是看到女儿过得自在安好,他便能放下一直牵挂着的心,一周后,他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2顺其自然,与天地交流“我想和天地交流,我想通过美食和每个人交流”。 这是她一直以来的坚持。 秉着这个信念,她开始了她的僧侣生活。 她种植的蔬菜,整年时间依赖着自然、宇宙、土地力量以及人力茁壮生长。 从不施农药治虫,或者用某些化肥来“拔苗助长”。 一般名人们的花园,都极具设计感。 反观静观师太的花园,杂乱无章,分不清楚花园和森林的界限,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界限。 她将一切与自然分享。 仅用人的劳动力来开垦土地,再将种子播撒于土地之中,剩下的便交由空气、水和阳光,任由日晒雨淋,无论风霜雨雪,植物们总能随遇而安,开花结果。 晚上偶尔有野猪来偷食南瓜,她也不会驱赶,会让它吃个痛快,因为这就是自然。 这也是她一直提倡的--纯天然食材的概念。 但是,却并不是我们常说的“有机食物”的概念。 其实,最完美的料理源自对身体最健康、味道最自然的食材,产生于与水果、蔬菜、调味香草、豆子、蘑菇及谷物之间的紧密关系。 在她看来,厨师与其使用食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亲密无间的。 所以,所有的食材都由她亲自种植,亲自采摘,再亲自烹饪。 “我亲自种植它,并将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 雨水、太阳、土壤、种子,它们是我的烹饪大军,这是顺其自然。 ”在寺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修炼. .. .她将禅文化与饮食结合一起,把厨艺与佛法融汇贯通。 人与食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 她一直没有忘记的,就是这颗不变的初心。 3我不是厨师,我只是一介僧侣。 “我不是厨师,我只是一介僧侣。 ”作为素食厨艺界的泰斗,静观师太却在影片一开始,说了这样一句话。 而她又确实因烹饪而出名。 面对这些,她没有反对,没有刻意强调,“人们为了美食慕名而来,那为什么不通过美食去传达禅,传达佛法呢? ”慢慢的,来得人都体会到了一种别样的感受:“师太的料理是关于觉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熟思和关心,是一种特别的关心方式,甚至比你在最好的餐厅中,所体验到的关心还要好。 ”在寺院里漫步,你会发现,静观师太的食材库里还有一种稀有的配料——时间。 对她来说,烹饪可能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游戏。 她喜欢与时间游戏,而其中最擅长的,便是发酵。 在原材料中加入少量的调料,静置于空气之中,不作为地交以时间,然后等待奇妙的化学反应产生。 食材于时间的流逝之中发生了转变,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再普通的食材也于其中获得了新生。 看似不作为,却能产生奇迹。 她说:“在食材的转变之中,你能看到过去、现在、未来,能看到时间的循环往复。 ”泡山凉拌菜三色腌藕莲花茶红椒菜豆酿茄子笋舟腌什锦黄瓜板栗参枣卷而在所有发酵的食物中,她最擅长的就是酱油。 酱油是斋菜里重要的一味调料,而时间的奇妙造就了美味的酱油。 在制作酱油的过程中,师太说“她得以在先人的智慧中复活,如同他们重生”。 而此时时间的概念却又得到消解,何人、何时、何地都不再重要,而是所有的一切在现在这一刻得到交融,而最重要的便是活在当下。 她擅长将最新采摘的食材和长时间发酵的东西相搭配。 于是,你会发现,在寺院的一个屋顶上,露天摆放着一些瓮和缸,里面正在进行着难以察觉的活动。 那些都是她的秘密武器:正在慢慢发酵的酱油、大酱和辣椒酱等调味品。 有些酱料发酵的时间不是几周,而是数年。 她通过食物传达的不仅只有这些,还有传统与健康的回归。 在烹饪中,只要有威胁到身体健康的食物佐料,她都不会用。 比如糖有防腐剂的作用,所以她做菜的时候基本不用糖。 这也就是斋菜为什么更有益身心的原因之一。 (爱吃糖的小编知道后眼泪掉下来…)她说,如今年轻人的饮食习惯也被改变了,他们的饮食习惯渐渐西方化。 随着速食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得了肥胖症,身体呈现亚健康状态。 为了改变这个状态,她开始在全州大学(韩国400多所大学里排名第30的重点大学)烹饪艺术系教课,要将健康的饮食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 她会介绍僧侣餐的内容,而目的,也只是让人们回归本真。 食物不再只是为人类提供能量而存在,还能为人类提供精神的力量。 在这部影片找到她拍摄时,她已经与Michel Bras、Alain Passard、Dan Barber 以及 David Kinch 等国际烹饪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站在了同一行列。 她不是哪个餐厅的主厨,没有顾客,也不曾出版过烹饪书。 她没有上过烹饪学校,也不曾在一家等级森严的四星餐厅一步步努力晋升。 她的名字未曾上过任何一个年度全球最佳厨师榜单,但是她和榜单上的那些人等量齐观,不会逊色,只会超越。 她做菜不为名和利,她没有想着如何不断宣传自己,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她做的菜,就遵循了佛教禅文化而演变出来的一种艺术。 吃了她的菜,身体真的会发生改变吗? 不见得,也许身体会更健康一些。 我觉得真正改变人的,是她食物里所蕴含的那种精神力量—如今的她,依然在她那简朴自然的菜园子里采摘烹饪,但她似乎知道,专注在当下能摆脱原有的领域,而进入更广阔的世界,于身,于心,于世界。 发布时间:2017-04-24 23:47:31 更新时间:2024-02-05 18:11:42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7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