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住」应作何理解 内容: 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的住作何理解? 是否可以理解为无所不住? 生其心是生妄心,还是生真心、佛心? 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这句话是《金刚经》的一句非常重要的经文了,也许是表达着《金刚经》核心的理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首先我们要了解《金刚经》的理念是要破执著的。 我们的执著一般是我执和法执。 我们业力凡夫的心是念念攀缘,有六根,就攀缘六尘;攀缘六尘呢,它就会产生六识;妄生分别,耽染,为什么我们会贪恋、执著? 是由于把一切外境六尘,认为是真实的。 那这一念认为外境是真实的,就会引发我们的执著。 这种执著就使我们的心量狭小,就开发不了智慧。 那金刚般若是要了解一切法的空性,一切法都是缘起的。 缘起就不是本来就有的,自性本空。 那自性本空,你知道它是假的,像《金刚经》后面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当我们知道一切法如梦、如幻、如化、如影的时候,我了知它的空性的时候,我就不会去贪恋它,不去执著它。 你破除了贪恋、执著,这就是无住无所住。 那无所住,你就住在哪里呢? 你不执著,你不住一切法,就住在般若上,就住在般若的空性上。 所以应无所住,是要让我们贴近诸法的实相就是它的空性。 但是这种空性又不是断空、顽空,你还要生其心。 生其心就是我们的愿心。 我们庄严净土,修菩萨道,这样的善行你不能不去作。 《金刚经》不断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四相就是应无所住。 但是还要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修一切善法就是生其心。 所以这个住的理解,就是执著。 告诉我们,你不要去执著。 你为什么会执著、贪恋? 是因为你认为它是真实的。 现在般若的经典告诉我们,一切法是不真实的,是缘起法,是如梦、如幻、如影、如泡的。 我知道它的空性,当然我就不贪恋、执著它。 你不贪恋、执著它,你就无住嘛! 是这个道理。 但虽然无住,你还要生其心。 其实我们有时候讲,你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叫无住生心。 因为当你念这句名号的时候,能念和所念孤明历历。 你念这句名号,心就不再念五欲六尘;不念五欲六尘,就无所住;无所住,当下这句佛号又起来了,孤明历历了。 本来我们的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由于这个佛号引发了我这个能念的心。 这句佛号又能念出来孤明历历,这就生其心。 所以能够信愿,念这句名号,就是无住生心,就是行深般若般罗蜜,就是与我们自性的萨婆若相应,就是潜通佛智,巧入无生。 就是这个道理。 发布时间:2021-01-09 22:45:11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3:59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77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