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应时时精进,切勿懈怠放逸 内容: 经云:不为时自恣,能制漏得尽,自恣魔得便,如师子搏鹿。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告诉比丘们:尚未漏尽烦恼之前,切莫自恃,懈怠放逸。 此偈亦说不为时自恣。 长养色身四大,犹如与毒蛇同住一处。 比丘们应当勤精进,以求出离三界牢狱。 为何自甘放逸,永失道果? 历经无数生死轮回,苦多乐少,为何于中又起爱染尘劳? 生死轮回如同处于炽然猛火中,没有可回避之处,为何依旧心生放逸? 因此,应时时精进,切勿懈怠放逸。 能制漏得尽。 即便已证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却尚未漏尽烦恼,尽管不会堕入地狱、畜生、饿鬼,但贪欲没有断尽之前,不可自恃,放逸怠惰,因为还有最可怕的魔存在。 魔王波旬昼夜都在伺察人们的过失,若见世人放逸,便心怀踊跃,紧追在后,设法让人退转。 一旦怠惰放逸,魔就有机可乘,所以说自恣魔得便。 如师子搏鹿。 当母鹿生了小鹿,会以乳汁喂养,鹿子由于年幼,紧随在侧,母鹿爱恋鹿子,不忍离开。 狮子兽王知道母鹿不会离开鹿子,便伺机扑击攫取,往往母子俱亡,原因正是母鹿爱恋鹿子,让狮子得以乘虚而入。 贪欲尚未尽除之人,也是如此。 听闻此偈,大众应心生厌离,观一切法如幻如化,在闲静处,静心思惟爱染过患,坚固道心。 当欲爱心断尽,不再有尘染,便得阿那含道;此时更加精进向前,不中途退悔,彼此互相策励,穷究苦源,直到漏尽一切烦恼,证得阿罗汉果。 典故摘自:《出曜经卷六无放逸品第四下》省思:经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修行的关键就是要时时保持觉性;如果失去觉性,贪着外境,放逸怠惰,魔王立刻伺机而入,夺取我们的法身慧命,犹如狮子搏攫鹿群。 因此,修行不可轻慢放逸,得少为足,应当正视贪欲是轮回的苦本,唯有二六时中精进勇锐,无有懈怠,方能尽诸有漏,破灭众魔,成就圣道,获得究竟的解脱自在。 发布时间:2021-01-16 15:38:17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3:58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7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