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不论哪部经,你都不要去执著 内容: 佛说法是对缘的、对机的,不是佛想说法。 大家看每一部经,除《阿弥陀经》之外,都有请,三请而后说。 佛说法的因缘是为众生。 哪一类的众生,给他说哪一类的法,不是一切众生,都普遍得闻的。 这我们大家读这个《地藏经》,大家读《地藏经》感觉到没有? 《地藏经》上没有一个阿罗汉,当机的也没有,闻法的也没有。 说法的呢,配合,跟佛一唱一合说法的,全是等觉菩萨,都是我们讲《华严经》十一地菩萨。 因此那一部经论,是属于华严系统的。 只有在《地藏经》上说,佛嘱托观世音菩萨,嘱托文殊师利菩萨,嘱托定自在王菩萨都是,每逢都是每个菩萨跟佛一唱一合的,说的《地藏经》。 那是对那一类根机,那一类根机。 而说法处所呢,不在人间,在天上。 《地藏经》全部,从始至终都在天境,忉利天。 说法的处所、地点、条件,说法的因缘都不同,都不同。 那么的就是随众生缘。 佛出现于世间,是度一切众生,是为一切众生说法。 所说的法,不要去分别说法的相,法相,不要分别它的相;应当无分别的,犹如虚空,没有差别相。 各个经,各个的处所,是众生的分别,佛没有分别。 佛在他的定力当中,无量定的游戏三昧自在庄严住持。 这样子给众生说的微妙法,让众生莫取执著,无所执著。 你是个什么根机,你能入到哪一乘。 令于三乘随宜趣入,你应当进入哪一乘,你就学哪一乘的法。 具大甲胄的菩萨摩诃萨,那大菩萨内心清净。 内里的胄,外披盔甲,那叫甲。 甲胄说外相无障碍,内心无障碍,内外都无障碍。 所以那些大菩萨摩诃萨给众生说法的时候,一切无障碍,对机说法。 能令诸众生,闻此最胜甚深法已,于三乘中随其所乐。 你心乐什么,你就学什么好了,随趣一乘,三根普被。 乃至于对于我们这一生,种善根的众生,种种善根就令你成熟,成熟这个善根。 我们每位道友,自己都会体会得到。 怎么样去体会呢? 比如说你看到大乘经典,你心里非常地欣乐,一看就能进入,进入而后不舍,不舍就是每天不断地,乃至念那个菩萨的圣号也好,修他所说的法也好,听他所说的话,记载的记下来也好。 大家可以看,每个人都可以这样想,看看许多的道友,各个人爱好不同,爱好不同。 咱们认为住在五台山,文殊菩萨大智慧,很好了。 有人向我讲,他说文殊师利菩萨好像不大慈悲。 我说那谁慈悲呢? 他说是还是观音菩萨慈悲。 我说那你到普陀山去,到那普陀山去吧,我们这是五台山。 菩萨有分别吗? 菩萨没分别,众生的心,分别很大。 也有一个道友,我劝他说,你念念《地藏经》吧。 我才不下地狱呢。 他怎么理解的,他说要念了《地藏经》是下地狱的,他说我才不下地狱,他就说我不念《地藏经》。 一切众生,个人的体会不一样的。 所以佛所说的法,随众生心。 佛说的《华严经》,咱们看见是究竟的佛果德不思议。 但也有人把它看成是什么呢? 他说佛教的《华严经》,这部小说真好。 他看成是小说。 不是一般的人,北大教授胡适之,后来到台湾去,他就说《华严经》简直是最好一部小说。 他把它当成小说,当成神话,当成故事来看。 也好啊,也种种善根。 随于一乘,极善安住。 就是随缘吧。 能入大乘的,就住大乘法上。 你想了生死的,那你就先知苦断集,你也得别造恶。 知苦断集,就是把世间的恶因缘,都把它断了。 知道这些都是苦的,没有一个甜的。 这苦是你招感来的,你先不招感了,这个就断了。 现灭、寂灭的道理。 去修道,修道证到寂灭理。 也有些人,他一入佛法之门之后,他说这法子太好了,光我一个人得到不行,我让大家都得到。 起码让我六亲眷属,再缩短了,让我父母,让他们也都入道。 他的想法,一闻到法,他想到不是自己,想到一切众生。 所以随遇哪一乘,能都把他运载到安住,到极善的地方去,都把他运转。 终不令其于生死中,增长种种恶不善法,令于涅槃坚固不退。 这一段经文告诉我们,千万莫要执著,一切都不著,于一切法都不要执著。 给众生说的不执著法,就看破了,假的,空的。 过去我们说假、大、空。 假的,空的,但是很大。 什么大呢? 圆满无缺的。 这一切法,佛所说的一切法,你应当知道,第一个是世间因果,一个出世间的因果,一个是善恶的因果。 你对哪一类机的,应该说个善恶因果,或者是给他说个世间的因果相,乃至出世间的因果相。 但是最后告诉他,虚空里头没有一切相。 说佛所说的法,一切相的本身,不存在的。 这进入大乘,这进入究竟。 因为如来以无量的定力,游戏庄严,利益众生,住持佛法,利益众生。 那这个无量庄严住持什么呢? 就是这些法。 凡是我们所闻到的法,都是佛所住持的法。 佛告诉我们,在一切经里头,不论哪部经,你都不要执著。 求经上所说的解脱,不要给自己找麻烦。 我说这是什么道理? 学一部经,执著一部经,学得越多,束缚越多。 不但没解脱,还增加了一个束缚。 跟佛的教授给我们的恰恰相违背。 佛教我们无缚、无著、解脱、自在,而我们是增加烦恼。 学什么,烦恼什么,增加烦恼。 佛教我们说是断烦恼,证菩提。 我们是增加烦恼,趣向于三道,这三道就是三恶道,增加烦恼。 这个道理很深的,很深的了。 所以个人的悟得、认识不同,认识不同呢,他所有的看法就不同。 像那个宋朝的张无尽居士,他说了,断除烦恼增重病,趣向真如也是邪。 他说,假使你有意去断烦恼,有意地想证真如,错了。 烦恼不但断不了,真如你也达不到。 应该怎么样呢? 无作、无著、无缚、解脱、自在。 梦参老和尚《地藏十轮经》 发布时间:2021-01-17 21:42:41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3:58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77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