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只要能至心念佛,病没有不痊愈的 内容: 原文:身乃招苦之本,厌乃得乐之基。 宿因厚而现善浓,则多劫之重报,转而现生轻受。 罹灾戾而猛修持,则娑婆之痛苦,即是极乐导师。 当作偿债之想,懊闷自消。 倘生怨尤之心,罪障续起。 逆来顺受,始为乐天知命之人。 厌此欣彼,方是修净念佛之士。 缅想居士崇信大法,世德相承,固当报享康宁,何缘身膺笃疾。 得非弥陀如来观音大士,他心天眼,放大光明,借夫人之幻病,作同人之棒喝,俾于苦海,普拯沉溺耶。 敢祈深劝子媳,以及奴仆,外及族党,与诸亲眷,悉令戒杀放生吃素念佛。 则净如之家法,千秋续美。 庶熙朝之天爵,万古联芳。 如是则只此凄凄之病身,为苦海之舟楫。 惶惶之病话,作尘世之津梁。 又何待证无生忍,方可入俗利生。 登不退地,始堪现身说法也哉。 经云,至心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教人念佛一声,胜于百年所行七宝布施。 但能至心念佛,则病无不愈,冯氏夫人之芳躅(zhu)可追。 教人念佛,则生品最高,荆王夫人之懿范不远。 以此祷佛,立见痊愈。 请即致力,无或疑贰。 又净如弥陀疏钞撷,言简而精,理深而着,乃净土之要书,实初机之良导。 宜熟阅之。 并祈有便人来,多带几部,以广净如法施。 与海盐某夫人书白话译文:色身是招苦的根本,厌离是得乐的基础。 过去的善因深厚,而现世的善行浓厚,那么多劫的重报,转为现生的轻受。 遭遇灾害而能勇猛地修持,那么娑婆世界的痛苦,就成了极乐世界的导师。 应当作还债来想,恼恨苦闷自然消除。 倘若生起埋怨责怪的心,罪障就相续生起。 逆境来了,随顺承受,才是乐天知命的人。 厌此娑婆,欣彼极乐,才是修净土念佛的人。 遥想居士崇信佛法,世代美德相承,固然应当是享受健康安宁的果报,为何现在身患重病。 莫非是阿弥陀佛、观音大士,用他心通、天眼通,放大光明,借夫人的如幻之病,作同辈人的棒喝之训,在此苦海中,普遍拯救沉溺的众生吗? 冒昧地祈望您,好好的劝导儿子媳妇,以及奴婢仆人,外及亲族同乡,与诸位家亲眷属,都令他们要戒杀放生,吃素念佛。 那么净如居士的治家礼法,能够千秋相续美传。 使得盛世的官爵,能够万古流芳。 如此,那么就这个凄凉的重病之身,作为苦海的舟船。 恐惧惊惶病人的话语,作为尘世接引众生的桥梁。 又何必等待证到无生法忍,才可以入俗利益众生。 登证初地不退地,才堪能现身说法呢? 经典中说:至心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教人念佛一声,胜过百年所行,七宝布施。 只要能至心念佛,那么疾病没有不痊愈的,冯氏夫人的事迹可以追随。 教人念佛,则往生的品位最高,荆王夫人的懿行轨范并不遥远。 以此来祈祷佛陀,立刻见到疾病痊愈。 请即刻竭力去做,不要疑惑不定。 又者,净如居士的《弥陀疏钞撷》,言词简便而精炼,义理深邃而显著,是净土的切要之书,实在是初学人的良导。 应该熟读。 并祈望有顺路人来的时候,多带几部来,以广结净如居士的法施之缘。 发布时间:2021-02-02 16:26:01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3:57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77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