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行善的回报实在是太丰厚了 内容: 在福建省的莆田有一户林家,祖先有一位老婆婆喜欢行善,常常做粉团子来布施。 谁来要,她就给谁,每天都这样做,一生都不疲倦。 做好事,量力而为。 善待别人,决定有好报,不要怕吃亏,不要怕上当。 古语常说吃亏是福。 有一位仙人化成修道人的形象,每天早上都来林家要粉团。 老婆婆心地善良,天天施舍给他,他要得多,别人要一个、两个,他每天都要六七个。 他要了三年,老婆婆天天欢欢喜喜地给他,三年如一日。 仙人才知道老太太布施救人是出自真诚,非常虔诚。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几天、几个月很难看得出一个人的虔诚心,三年心都不变,可见善心的坚固。 如果多去思惟善法的功德利益再串习,就会有坚固的行善意乐。 不用说三年,发愿尽未来际行善都是可以做到的。 一件事没有利益,坚持做就很困难。 但是,善有极大的利益,多思惟,会越做越法喜。 行善是百倍、千倍、无量倍地回报,甚至是无法想象的倍数获得利益,从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从现世、从未来长远各方面去观察,都有很大的利益,越这样做,收获越大。 发起勇猛的行善意乐,就是要思惟善法的利益,越思惟,越欢喜。 欢喜心越强,越愿意行善,这样身心就会进入良性循环当中。 实际也不难,只要常常作意善法的功德,行善意乐增强了,行起善来就会有巨大的动力。 一个人如果天天为众生,身心完全地放开,没有负担。 善是最好的营养,最大的乐趣。 我们一般人善心起来的时候,暂时也会有一些感受,可惜不能让善心持久、增上、扩大,很快又被恶念障住了。 实际上,能把一个人的善心发展出来,就可以挽救一个人。 善中有很大的法喜。 一个人每天口善、身善、意善,自然祥云聚集,处处都有善神护法拥护。 福建莆田的老婆婆为什么能感动天地? 因为她有道德的力量,仙人才会主动地来点化她、护佑她。 仙人告诉老婆婆:我吃了你三年的粉团子,每天六七个团子,三年,吃了六七千个团子。 我以什么来报答你? 我跟你说,你家的房后面有一块风水宝地,去世后葬在那个地方,将来子子孙孙做官的人数有一升芝麻那么多。 有些人不相信行善有利益,认为以各种手段巧取豪夺,能得到利益,这真是颠倒至极。 圣人说:天道好还。 天道就是因果律,好还,不是一比一的回报,是一比一千、一比一万以上的回报。 行善的回报实在是太丰厚了。 那么,一升芝麻有多少? 仔细算一下才觉得积善有惊人的余庆。 老婆婆依靠什么使家族上升到隆盛高贵? 靠的就是积德行善。 一个普通的老婆婆没有任何背景,也不会用什么手段,老婆婆只是老实认真地行善,这正是发家之术。 所以,真为子孙后代好,一定要留道德给子孙,子孙就享用不尽了。 北宋名相司马光说: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 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子孙必有受其报者。 老婆婆的儿子按照仙人的指示,在老婆婆去世之后,把老婆婆葬在仙人所指示的那块风水宝地当中。 果然,葬下去后她第一代后人就有九个中进士的,所以在当地有这么一句民谣:无林不开榜。 每次考试开榜,榜上必定有林家子弟的名字,中举人、中进士的,林家人最多。 其实一切都不是偶然的,老婆婆善心虔诚,积德深厚,有多少德,子弟就会绵延多少代。 这是林家的祖宗诚心布施救人,终年不疲不倦积累来的福报。 累代是世世代代。 簪缨,是讲从前做官戴的帽子。 系帽的带子叫缨,插发的是簪。 这都是说明官做得很大。 这个家族非常兴旺,当然是得力于祖宗积德。 子孙继续不断行善积德,保持家风,代代不坠。 发布时间:2021-03-13 23:25:28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3:53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7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