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宗萨蒋扬钦哲甯波车(第三世) 内容: 宗萨蒋扬钦哲甯波车(第三世)罗美玲降生事迹 第三世宗萨蒋扬钦哲甯波车生於一九六一年七月六日,降生地为不丹,为文殊师利菩萨之化身。 其祖父为红教法王依怙主敦珠甯波车,父亲为红教大德依怙主听列罗布甯波车,母亲之家族出自贝玛宁波,外祖父为着名之竹巴噶举喇嘛,得法自释迦师利,终身修持「那洛六法」。 宗萨蒋扬先由萨迦崔津法王认出,後由大宝法王、萨加达钦法王等认证。 敦珠法王授以法衣,并由顶果钦哲法王在不丹为其主持升座大典。 受法经过 宗萨蒋扬升座时年七岁,其後十年间,跟随众多之堪布学习佛教哲理,包括在印度德拉东的萨迦大学就读六年,此後七年间又从众多不同教派之甯波车学习,例如从顶果钦哲法王和敦珠法王得完整之宁玛派教法;从萨迦崔津法王得完整之萨迦派教法;从噶举派的大宝法王、苏南桑波、康杜、圆社等甯波车修习佛法,钻研西藏佛教四大宗派之法要。 弘法特式 宗萨蒋扬甯波车自一九八一年开始,先到东南亚,後到香港访问。 一九八四年先後到澳洲、东南亚及香港、台湾、日本、韩国等地弘法,此後随缘度众,如今其弟子遍及全球,为新一代最具风格及名气之大甯波车之一。 其弘法之方式深入浅出,透过世俗之电影、音乐、艺术、幽默之演说方法,将佛法渗入人心。 其作风果断而大胆,将一些佛教名相与概念,以崭新的理念加以诠释。 例如将寂天菩萨所着的「入菩萨行论」配合中国着名之《孙子兵法》及卓钦充巴甯波车之《香巴拉》教法加以融和来讲授;将苦恼之人生比喻为「战场」;修行人为「战士」;「菩萨」为内心充满勇气及使命感之战士;「五毒」--贪、嗔、痴、妒、慢为「敌人」;「戒律」与「专注之投入」为行军所须之「纪律」;「智慧」为战士之眼睛,失却则变成盲目等。 宗萨蒋扬甯波车另一个特点是坦率、真诚、谦卑、敢言而无畏--言人所不敢言,将一些传统之藏密概念、修行过患,甚至自身之尊严加以击破。 从以下之演说及答问对话中,可略知一二。 如:--「今天许多自称上师的人,提供许多缺乏基本见地的修行方法,却根本不知道,它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西藏人有个特徵,喜欢追逐许多喇嘛和灌顶,这是为甚麽西藏人比较迷信的原因之一;而印度人虽然可能也有许多迷信,但基本还是倾向於理智。」 --「给予灌顶的人,必须从他自己的上师得到过同样的灌顶,而且他也必须修过所灌的这个「本尊」或「密续」的法--这些条件是绝对必要的,因为了悟的相续,必须要出现在上师身上,灌顶才能有效。 如果你想为某人倒一杯水,那麽从水咙头经水管到水源,都必须有水才行;要是水咙头坏了,或是水管接得不对,就算井里的水再多,你也无法从那个水咙头取得一滴水。 这种不中断的连接是给予和接受灌顶时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现代许多上师并没有这种连接,很可能是因为从来没修过这个法,没受过这个灌顶。 在你和上师建立关系之前,譬如接受他灌顶之前,要毫不犹豫地检查上师的资格与凭证。 误把敬意或信任放在甯波车、活佛、喇嘛等头衔上,或者放在某人的名声上,可能会为你带来许多麻烦。 有些人自称为甯波车,但却未必有资格给人灌顶。」 --问:「怎样将忍辱与智慧落实於日常生活?」 甯波车答:「这是相当困难的事情,而且你也问错对象。 不过倒是可以提供两首偈颂,凡是关切这个课题者,赶快将之记下。 (外相是骗人的,外相所显未必是事物之本性。)、(替别人着想、以别人的观点看事情。)这或许多少帮助你长养忍辱、智慧,我本人则根本做不到。 之所以再三强调这点,无非是希望大家不要对我有过高的期望。 十七年来,我被训练如何说法,因此我可以说法无碍。 但是永远不要来到我面前,祈求做我的弟子。 我太爱自己,以致不会对你说实话,自然是不够资格做别人的上师。」 宗萨蒋扬甯波车弘法多年,其间亦经常闭关修持,对自身之要求,从不松懈。 他甚少为其弟子举行灌顶,喜欢以说法的方式先令众生之智慧萌芽,再引导他们作进一步之短期闭关修持。 其作风踏实而稳健,不喜浮夸,也不会为收多点供养而随便举行大型灌顶,因而建立了一种既清新、爽洁而又带刚强之气之独特形象,为新一代之修行人树立了典范。 为了培训人才,利益後世,宗萨蒋扬甯波车开办佛教大学和闭关处多所,造就许多有学问和有成就的导师,遍及整个世界去弘法利生。 甯波车除了承继在西藏东部之弘法职责,主持「宗萨大学」及其闭关中心外,亦在印度、不丹、西锡金之圣地扎卡塔西顶开办佛学院及大学。 宗萨蒋扬甯波车不喜欢成立学会,後因顶果钦哲法王之提示与感召,并应信众之恳求,作出了具智慧之抉择,於世界各地纷纷成立「悉达多本愿佛学会」,以更有效及有组织地弘扬「不分教派」之思想及佛法。 学会分布於加拿大、美国、德国、印度、澳洲、台湾及香港。 由於顶果钦哲法王的指示,宗萨蒋扬甯波车制造数以千计经特别修法之宝瓶,由各喇嘛或堪布带往世界各地埋藏地底或投入海中,以祈求世界和平及环境物质元素之调和。 此行动历时数年,宗萨蒋扬甯波车花了无数的精神、金钱与时间以完成此悲愿。 此行动亦突显他的毅力与无尽的慈悲,以实际行动寓修持於日常生活中。 修持证量 宗萨蒋扬甯波车从不谈及此等话题,亦无人敢问,即使有此提问,相信答案一定十分有趣。 毕竟众生之「执着」与「我见」甚重,修行时若视此等所谓「证量」为必备产品,将之投以「崇拜」、「祈求」甚至「渴求」之心态,将令修行误入歧路,引致严重之障碍。 对大德之生平及其证量,应以随喜赞叹及鼓励视之,修行时之心识变幻无尽,执之将成过患。 所有神变,可以当作一场魔术表演,甚至一笑置之。 修行欲更上一层楼,必须破此一执。 请转法轮 宗萨蒋扬甯波车近数年因闭关修持而甚少来港弘法。 为解众生之渴求,甯波车之着作「佛教的见地与修道」最近被译成汉文在台湾出版。 此书以深入浅出之例子与文字,精简地对佛法作全面之通论,并将西藏佛教的一些正确观念带出,以纠正扭曲不纯的一般观念。 此书既适合初学者,亦带给资深佛学者一些启示与提醒。 宗萨蒋扬甯波车的着作一般比较凌散,由其弟子结集并译成中文的不多,亦不普及。 今次此书以具体、系统而富结构性及较详尽之形式编排推出,为众生之一大福音。 此书虽然能舒解众生之短暂饥渴,仍有待甯波车之努力,为再进一步之深广弘扬佛法,作出更大之贡献。 除了祈望他能够接触更多信众,举办更多佛学讲座外,对他更大之祈愿,是希望他能够推出更多有系统、有层次之佛学着作,以其独特而精辟之演译风格,带领众生进入智慧之佛法大海。 由於他曾周游列国,对大多数众生修行时之弊病甚为了解,其着作将可适当地纠正歪风。 若能如此,实乃众生之福,如甘露飘降。 请佛住世 宗萨蒋扬甯波车秉承藏传佛教里最优质之传承与教育,是一位出色的上师,享誉世界。 由於推行「不分派别」之优良传统,其胸襟之宽大引发修持佛法之正确观念。 为利如母有情,於此谨以至诚,衷心祝祷宗萨蒋扬钦哲甯波车健康长寿住世,并祈望所有众生及其弟子,均能常持忆念,颂祷甯波车之长寿祈祷文,请佛住世。 常忆文殊师利师 至诚祝祷□住世 健康化示无尽法 利乐有情甘露施**********************************************************************【录自:敦珠佛学会】 发布时间:2021-03-26 19:14:08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3:51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78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