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却到莲池更回首,世间蝼蚁尽纷纷 内容: 贵人虽贵未为欣,死后还他一个坟。 三谢园亭空燕子,五侯门户但寒云。 身登上品方为贵,心悟真如始立勋。 却到莲池更回首,世间蝼蚁尽纷纷。 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这是劝勉贵人念佛求生净土。 世间的贵人也确实是多生多劫善根的累积,以及祖宗积阴德深厚所致。 这不仅是富,而且是贵,社会地位非常高,像中国古代所谓的三公九卿这样的贵族,被称为钟鸣鼎食之家、书香之家,在印度就是四个种姓中的婆罗门或者刹帝利。 投生在这样的贵族家庭,虽然享受微妙的五欲,但因为受到良好的教育,交际上流的人士,长期在这样的氛围中熏习,其气质、行为还真的有高贵的神韵在里面。 社会上也有种说法暴发户很富有,但不一定高贵。 气质是内涵的外在体现,比如一个女子,如果没有良好的教养,即便长得倾国倾城,富得盆满钵满,这种贵的气质也是出不来的。 所以,真正的贵人跟一般的人还真的有不同。 他的心量、生活品位、所关注的问题,甚至对于道的领悟,对于一切事情的看法,确实是不一样的。 虽然如此,贵族也不值得歆慕,为什么呢? 虽然是贵,但也摆脱不了无常,死亡叫平等亡啊! 贵人也超脱不了,死后还是坟头一个。 《红楼梦》所展示的四大家族,又何尝不贵呢? 然而最终也有它完结的时候。 真个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红楼终究还是一梦啊! 有句话叫做富不过三,贵族之家要保持长久的富贵不容易。 诗中的三谢,是指东晋的谢尚、谢奕、谢安兄弟。 魏晋时期,特别讲究门阀制度,王谢两姓是当时最著名的高贵家族,以致到了唐朝的刘禹锡还在感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两族出了很多名人,官阶品位很高,乃至身为宰相,在朝廷拥有很大的权力。 谢安,很多人都知道,他指挥了鼎鼎有名的淝水大战。 当时北方的苻坚率八十万大军,号称百万,来攻打东晋。 而东晋则只有八万军队,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在有些人的眼中,以八万对八十万,简直是以卵击石。 但谢安在淝水一战中,用谋略大败苻坚,使苻坚成了惊弓之鸟,以致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著名典故。 谢安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两军决战之时,他正在跟人下棋。 前线的捷报传来,有侍从就赶紧将战胜的消息悄悄地告诉他。 当时谢安丝毫不露声色,照样把一盘棋下完。 棋下完之后,对方问:刚刚前线传来什么消息呀? 谢安很平静地说:孩子们把敌人打败了。 那种从容镇定,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一般人可能一下子就把棋盘一推,啊,不得了了! 他不同,照样下棋。 这么重大的事情,如此镇定,就很有一种贵人的样子哦! 谢尚、谢奕、谢安,都是那个时代非常受社会、朝廷各界尊重的人,家族非常富有。 花园、楼宇、庭阁都很华丽,可能不亚于大观园了。 但是几代之后再看,原来富贵的豪宅里面,只有燕子在做窝,什么都没有啦。 又想当年东汉五侯,那也是权倾一时呀! 当他们在位得势的时候,门前是车水马龙,家中是高朋满座。 但现在一看,只有寒冷的乌云笼罩,昔日的辉煌一去不复返了。 一个人,乃至一个家族的命运,也同自然界的规律一样,会经过成、住、坏、空四个阶段。 当一个人走到顶峰的时候,就意味着要走向低谷了;同理,一个家族也很难长久地富贵下去。 知道这一点,我们对世间的富贵就会有一种清醒的认知:本质上离不开苦空无常! 所以,还是要去寻找生命当中真、常的归宿,那就是要念佛求生极乐世界。 如果以富贵人的身份来信愿念佛,他的品位一定不在中下,可上辈往生。 我们看宋代的几位宰相,都是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 文彦博,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年,活了九十多岁,被皇帝封为潞国公,谥号忠烈,可谓五福俱全。 但就是这样一位享尽人间富贵的大人物,却又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佛教徒! 文潞公不仅自己念佛精勤努力,而且发心广大,与当时的一位比丘净严法师结了个念佛社,要结十万净土缘,就是要引领十万个人往生到西方极乐去。 有人写诗赞叹道:知公胆气大如天,愿结西方十万缘。 不为一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 你看,宰相的心量还真的就不一样了。 还有王敏仲、杨杰,都是贵人,也都一往情深地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杨杰都参禅开悟,又转而念佛求生净土,最后是上辈往生。 能够上辈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或者马上就花开见佛,或者一昼夜花开见佛,这时候他悟证无生法忍,是阿鞞跋致菩萨,具有种种的神通妙用,这才叫真正的富贵呀身登上品方为贵! 作为这个世间的贵人来说,他要追求理想人生,典型的就是儒家讲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在精神上想要长久地留在这个世间,一定要有道德的建立,或者立下功勋,或者著书立说自成一派。 但这些东西最终也还是属于生灭法,试想,在这个世界进入空劫的时候,所谓的三不朽在哪里? 早已朽得没有任何人知道了! 所以,一个贵人要了知,如果能悟证真如法性,这才是立下了巨大的功勋,才获得了不生不灭、永恒真常、不朽德业。 在所证悟的真如法性当中,能够出生世间和出世间一切的功德,那不是巨大的功勋嘛? 以这样心性的修证,待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时,马上就能得到种种陀罗尼、种种神通妙用。 比如天眼通,从极乐世界七宝池里来看周边的世界,尤其是回观南阎浮提,我们的生存状态是什么样子? 却到莲池更回首,世间蝼蚁尽纷纷。 站在极乐世界,以那样的参照系来看世间众生的状况,真的就如同我们看蚂蚁一样。 我们看蚂蚁那么渺小,也有它们的王国、社会制度、战争,在那里纷纷扰扰,津津有味地活着,或者非常残酷地竞争着。 站在人的角度看蚂蚁,会觉得:哎呀,太可怜了! 殊不知,站在极乐世界的角度看我们现在的状况,可能比蚂蚁都不如。 我们在这里度过造业的一生,心绪很纷乱,充满着烦恼、毒气,行为非常地乖违,乖违我们的真如自性。 身口意三业造作的都是恶业。 所以,这一世真是堕落的多,升华的少,解脱的就更少。 以极乐世界的快乐,来回观我们世间的生存状况,就自然会生起厌离之心。 对于往生者来说,他真的会生起大庆幸之心、大感恩之心,如果再来到这个茅坑、牢狱里面,就跟我们不一样了。 他是来度脱我们的菩萨,不会成为蚂蚁中的一员。 他可能化身成蚁王,来度这些蚂蚁。 发布时间:2021-04-14 07:54:30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3:49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79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