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随顺世缘远离得失 内容: 我们禅修要有信心,不要被表面的平凡所迷惑,因为禅就在我们平凡的日用生活之中。 千万不要去求玄寻妙,要死去偷心,认真在日用生活中一点一点地管理好我们的念头,一点一点地来做功夫。 否则修禅将会转修转远,事与愿违,背离了我们随顺世缘的目的。 因为禅是离开拣择、分别、是非等等二元对立的。 禅的玄妙之处,就在于平常日用生活之中远离了二元的思维分别。 祖师们讲的拟思量,何劫悟,就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警告。 不但不能有任何的思维分别,甚至是有一点点思维分别的苗头,就已经与禅背道而驰了。 所以,三祖《信心铭》一上来就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因为我们的思维分别就是障碍我们修道的主要原因,所以祖师们单刀直入,要切断我们的思维分别之心。 所以,三祖一上来就说,离开了思维分别之心,就与道相应了,就能够明白了。 可见祖师很早就知道了我们参禅的问题所在,知道我们总是在拣择,在憎爱,在得失是非等等二元分别的圈子里面绕来绕去。 所以就没有精力去体究,去叩问我们的生死大事,这样与禅如何会相应呢? 我们的禅眼就这样被得失是非障碍了。 得失是非等等二元对立的问题,在祖师们的语录里面可以说是被提来拽去的,从没有间断过。 所有的结论也都是一样要远离,而且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如果不远离得失是非等二元对立,参禅悟道实际上是一句空话。 只有远离了得失是非等等二元对立,才能与道有些相应。 我们再来看看三祖在《信心铭》里说的吧:梦幻空华,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眠,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这就更加明确地告诉我们放下得失是非等等二元对立,自然而然就能与道相应,参禅自然就能上路。 其他祖师有关要我们放下得失是非等等二元对立的开示还有很多。 远离得失是非等等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是我们参禅问道的前提。 下面我们还是看看圆悟佛果禅师怎么说的。 上堂,云:不灭不生,亘古亘今。 圆融无际,应用无差。 佛祖由兹圆成,人天因其发现。 至于千圣万圣出来,移易一丝毫不得。 要识文殊、普贤、释迦、弥勒、观音、势至,尽在这里。 不起纤毫凡圣情念,不拘得失是非境界,直下全真,更非他物。 且荐严一句,作么生道,还委悉么。 弥陀非外得,遍界是西方。 上堂,僧问:崔赵公问国一祖师云弟子欲出家得否,国一云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 意旨如何? 师云:来机深辨。 进云:若无举鼎拔山力,千里乌锥不易骑。 师云:好个衲僧。 进云:石门聪和尚举似李都尉,都尉于此悟去时如何。 师云: 尔且道,他悟得个什么。 进云:学道须是铁汉,斫手心头便判。 直趣无上菩提,得失是非莫管。 师云:不因上座举,几乎忘却。 师乃云:诸佛说不到处,祖师提不起时,一段光彩,尽在蒋山指甲缝里。 放行则三头六臂,把住则水泄不通。 且道,不放行不把住时如何?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从祖师们的对话里面我们看到,只有远离了得失是非等等二元对立,才能与道相应。 否则,要想参禅能够入门,用功能够上路,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实,我们多翻翻看看佛佛祖祖们给我们留下的语录经典,我们就会看到,不光是祖师们这样说,佛陀也是这样说,连开悟的俗人也是这样说一切得失是非莫管,直下就是。 所以,不要让我们的禅眼被得失是非障碍了。 而且不但禅堂里面做功夫是这样,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样,要远离得失是非等等二元对立。 这样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才能做得更好,平时的烦恼才能减少,日常生活也会更加轻松简单。 发布时间:2021-05-25 22:11:40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3:45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79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