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若不以教印心,终落邪魔外道 内容: 佛祖一心,教禅一致,宗门教外别传,非离心外,别有一法可传。 只是要人离却语言文字,单悟言外之旨耳。 今参禅人,动即呵教,不知教诠一心,乃禅之本也。 但佛说一心,就迷悟两路说透。 宗门直指一心,不属迷悟。 要人悟透,其实究竟无二。 如来藏中。 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不可得,此岂属迷悟耶? 二祖云:觅心了不可得。 六祖云:本来无一物。 即般若无五蕴根尘识界,及出世三乘之法也。 以无所得故得菩提,与觅心了不可得,岂二法耶? 是知教说一心,所多者凡情圣解耳。 参禅顿破无明,是绝凡情也。 悟亦吐却,是绝圣解也。 斯则禅呵知解,而教未常不呵也。 今参禅人从教回心者,不能忘知绝解。 提话头不能忘情绝迹,皆在所呵。 何其毁教谓不足取耶。 今弃教参禅者,果能先解本无凡圣,不属迷悟,是为见地。 依此参究,当人一念。 若存丝毫情见,及玄妙知解,总是未透,皆生死边事,岂可便以为得耶? 今无明眼知识印证,若不以教印心,终落邪魔外道。 但不可把佛说的语言文字,及祖师玄妙语句,当作自己知见。 必要参究做到相应处。 如经云:一切烦恼,应念化成无上知觉。 如此便是顿悟的样子。 不得将烦恼习气,夹杂知见,当作妙悟也。 亦不是别有,只是消尽烦恼习气,露出本来面目耳。 故云:悟了还同未悟时,依然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 岂不见夹山未见船子时,上堂,有僧问如何是法身? 山云:法身无相。 又问如何是法眼。 山云:法眼无瑕。 是道吾在座,不觉失笑。 既见船子后,道吾遣僧往问:如何是法身? 山仍曰:法身无相。 又问如何是法眼,山仍曰:法眼无瑕。 僧回举似道吾,吾云:这汉此回方彻。 此便是伶俐座主,弃教参禅的样子也。 海堂主久亲教乘,今弃所习,单求向上一路。 且看夹山前后两转语一般,道吾为甚肯后不肯前。 试看不肯在甚处,肯在甚处。 这里定当得出。 管取教意祖意,一齐吐却。 他日便可把一大藏教,一口吸尽,字字化成光明藏也。 葛藤不少,珍重珍重! 《憨山老人梦游集》示径山堂主幻有海禅人 发布时间:2021-07-05 00:41:58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3:42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8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