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如何用佛法来提高生活质量 内容: 第一个方法:以慈悲心来开启快乐的源泉。 很多时候,我们的不快乐都是自找的。 常有人跑来抱怨,说:师父,我气啊! 我说:干嘛呀? 他说:气死我了! 我说:你是谁呀? 我希望将来你们生气的时候,也这样问一问。 你一边说:气死我了! 下一句就接着问:我是谁呀? 想三秒钟后,管他的,懒得气了! 我是谁呀? 谁在气我啊? 就是因为有我,才有气! 要是没有我了,气从哪儿来啊? 所以,生气、不快乐的根源就在有我。 生活想要有质量,就需要用慈悲来忘掉自我。 如果多想别人、慈悲待物、慈悲待人,哪儿还会有那么多的不开心呀! 平时,我们一起床,一睁眼,就对着家人喊:饭做好了没? 嘴里一边吃着现成饭,一边还抱怨:怎么这么难吃呢! 走在大街上也抱怨:你怎么走那么快? 怎么不走我后面! 别人的车开得比你快,你就受不了:怎么比我还开得快,我要超过他! 走进单位里面,看见同事了:他怎么来得比我还早! 在任何时候,你都用对立面来看人,怎么会有快乐呢? 佛法讲,每天都用慈悲的心肠对待任何人,你就能天天快乐,每天的生活都有质量。 早晨起来,看到家人的第一个反应就要想:她今天早上这么辛苦,给我做了那么多好吃的,真是好幸福! 这就是菩萨的精神:想别人。 如果你能够把大家在一起的时光,想象成一次快乐的聚会,那么你的生活一定会是愉快的,你的工作一定会是轻松的,你的心情也一定会是舒展的! 第二个方法:用智慧创造洒脱人生。 什么是智慧? 学会吃亏就是最大的智慧。 过去人常讲吃亏是福,但我今天告诉大家,吃亏不仅是福,吃亏更是智慧。 有智慧的人,才会洒脱起来,才不会斤斤计较。 就像《插秧歌》里唱的:手持青秧插满天,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我为什么要提到这首歌? 因为刚才讲了吃亏是智慧,不要吃不得亏;还有无言之教,不要擅自好争,不要老是事事冲前。 所以,退步原来是向前,退后一步,自然宽。 大家一定要懂得这个人生的大智慧。 第三个方法:在追求中实现超越。 很多人对我讲:佛教是消极的,佛教是讲空的,什么东西都不要。 这是佛教吗? 不是。 佛教真正的精神是什么? 是追求与超越。 就是在有与没有之间、要与不要之间,善巧地把握。 佛教主张,在追求的当中、在拥有的当下,能够从中超越出来,而不被它束缚。 为什么那么多人追求生活品味,追求生活质量,但还是不快乐呢? 因为他们被品位束缚了,被艺术束缚了,只有追求,而没有超越。 你们不是常常唱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吗? 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前面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就是追求,就是要有;但是后面的若无闲事挂心头,就是超越。 因此,要想生活有质量、生活快乐,在追求的同时,一定要有超越的心态。 所以,有好不好? 也好也不好,看你怎么拥有,有没有超越的心态。 没有好不好? 同样的道理。 有与没有都要超越。 发布时间:2021-07-11 17:01:45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3:41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8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