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念佛之外是否可兼持经咒 内容: 修行用功,固宜专精。 然凡夫妄想纷飞,若不加经咒之助,或致悠忽懈怠。 倘能如丧考妣,如救头然之痛切。 则于一行三昧,实为最善。 若以悠忽当之,久或懈惰放废,固不如兼持经咒为有把握。 汝祈我决,我与汝说其所以,汝可自决。 总之生死心切,诚敬肫挚,则专兼均可。 否则专落悠忽,兼落纷繁。 良以根本不真切,故致一切皆难得利益矣。 (开示五则)专修谓身业专礼,(凡围绕及一切处身不放逸皆是。)口业专称,(凡诵经咒,能志心回向,亦可名专称。)意业专念。 如是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 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 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则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 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 (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 )当云净土法门,修有专圆。 由众生根器不一,致诸祖立法不同。 善导令人一心持名,莫修杂业者,恐中下人以业杂致心难归一,故示其专修也。 永明令人万善齐修,回向净土者,恐上根人行堕一偏,致福慧不能称性圆满,故示其圆修也。 (复永嘉某居士书二)念佛之人,各随己分。 专念佛号亦好。 兼诵经咒,并广修万行,亦好。 但不可了无统绪,必须以念佛为主,为正行。 余皆为宾,为助行。 则善矣。 否则如一屋散钱,皆不上串,不得受用。 又如入海无指南针,无所适从矣。 (复沈授人居士书)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 但须主助分明,则助亦归主。 若泛泛然无所分别,一目视之,则主亦非主矣。 准提大悲,岂有优劣。 心若至诚,法法皆灵。 心不至诚,法法不灵。 往生咒梵文,学之亦甚好。 但不得生分别心,谓此略文为非。 一起此念,则一大藏所有咒,皆生疑心,谓为未合佛意。 须知译经之人,皆非聊尔。 何可以他译不同,便藐视之乎。 千馀年持之得利益者,何可胜数。 岂千馀年来之人,皆不知梵文乎。 学固宜学,断断不可起优劣胜负之念。 则利益自不可思议矣。 又持咒一法,与看话头相似。 看话头以无义路,故能息分别之凡情,证本具之真智。 持咒以不知义理,但只至诚恳切持去。 竭诚之极,自能业消智朗,障尽福崇。 其利益有非思议所能及者。 (复永嘉某居士书一)在家居士,功课亦可照禅门朝暮功课做,亦可随自意立。 如早晚专念弥陀经往生咒念佛,或早则专念大悲咒念佛,晚则念弥陀经往生咒念佛。 或有持金刚经者亦可。 然无论诵何经持何咒,皆须念佛若干声回向,方合修净业之宗旨。 (复周智茂居士书)大悲咒后四娑婆诃,乃流俗知见所讹传之语也,不可依从。 (复马香瑞居士书) 发布时间:2021-10-25 23:09:23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3:33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8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