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内容: 自性就是依靠,自性就是轮回苦海的彼岸,自性就是要求生的净土乐邦。 离开自性,一切都是无常,寻找什么做依靠,结果都是凄凉。 人们追求向往最美好庄严的地方,其实就是自性常寂光。 不要迷失方向,再坎坷的轮回路,也阻碍不了你回光。 自性就是听经闻法佛指的成佛方向,皈依自性,才是到达目的地——永恒真常。 1一切法指皈自性念佛念谁? 觉了真性了无痕,无我无人这这心。 花开见佛无来去,原来梦醒就是真。 本来空空无所得,有所得者理不清。 净心闻听开微密,念佛成佛归无生。 佛法修学最重要的就是见性,佛讲的就是见性,见本源心性,离开本源心性还有什么呢? 念佛念谁? 念本源心性,本来面目;一切法都是指皈自性的,不让我们著相,也不让我们着法,学法要认识本源心性。 就像标月之指,它不是看手指,它是让我们借用手指去看月,我们现在不是全执著手指,不见月吗? 在手指上大做文章。 手指长、短、大、小,没能用法去掉病。 分别手指,没办法见月了,也没办法见性了。 正念是什么? 与自性相应是正念。 谁说什么别随着转——莫随境转,我们常随境转,妄想除尽,佛即现前;智者见妄就见真,见拳头就见手掌,凡夫是见拳头是拳头,不认识手掌了。 凡夫迷得深,怎么听经依然不见真。 2菩提自性 本自清净生心无住自性体性本清净,作用能现一切境。 见境生心是本能,生心无住性妙用。 迷性逐境生妄想,离境无住证真常。 菩提自性,本自清净。 就像明镜一样,本来清净的,若想让明镜保持本来清净,就要用办法防止外尘来伤害侵害到这个镜面镜子本体;要想让我们的心地保持清净,就要用“戒、定、慧”来遮止外尘,就是你用戒来防非止恶,不让心去追逐尘境,来障碍你的清净,你追逐外尘境界(色声香味触法)了,那个时候就好比镜子上有灰尘了,就是染污了。 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好比用毛巾擦掉镜子上的灰尘一样。 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六根就被南无阿弥佗佛给摄受住了,就不追逐六尘了,就不住六尘境界,住就是执着,逐就是追逐,喜欢看还要看,著那个境界。 六根都摄住了,就“心”回皈“性”了,尘缘就断了,样样都觉而不迷了。 六根都是觉而不迷了,那个时候你是谁? 六根清净绝尘埃,那个就是阿弥陀佛,叫自性清净。 它本来就是清净的,就因为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贪著六尘境界,这个时候就迷了,就心迷了。 心迷哪了? 心迷境界了,转过来就心觉了;心觉哪了? 心觉自性了,心觉自性就不住六尘。 六尘是梦幻泡影,假相不是真的,迷了是凡夫,悟了就是佛。 悟明心本出轮回,心本就是阿弥陀佛。 你念阿弥陀佛就悟了,你不念阿弥陀佛去念五欲六尘就迷了! 3若能转境 则同如来随缘不变回归自性一念间,把握当下不随转。 境缘处处皆随缘,心若转境佛现前。 本来如是要认清,随缘不变转真经。 我们首先学佛要开智慧,开智慧往里观,返观内照,见性。 如果没有返观内照的能力,不知道真相,如果不修行,人就在境界里面,天天被境界转,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名闻利养,就被它转。 我们没见性、没达实相,没达实相就在妄相里。 实相现妄相,实相追逐妄相。 就是这样的,生灭轮转,循环不息。 我们所对的各种境界,各种相,不是我们自性里本有的,乃自性起用所变所现的外尘境界。 想得到外面的尘境能不能得到? 身体都得不到,身体有生老病死,何况身外的一切呢? 更是得不到的。 我们不明白这个根尘境界是自性起用所变所现的,是不可得的,我们见境生心,随念而转. .. .. .我喜欢、好听、我爱看、我爱闻、我爱吃、好受、昨天怎么样、去年怎么样,心总是在想。 我们想就是真的吗? 全是假的。 我们著相生心叫随境转,见相无心叫转境界。 没动心什么境界啊? 清净无染的境界,就是佛的境界。 也就是我们自性本来的清净起用,自性德能起用现一切而不住一切,这就是本来面目,这叫转境界。 见一切境界不动心的时候,就叫转境界了。 佛教我们转境界的方法,念南无阿弥陀佛,转过来念南无阿弥陀佛,把心转过来归性,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本性,本性起用还回归本性,多妙。 4唯心净土 自性弥陀寂光常摄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不识心本,难得解脱。 弥陀愿海,不离自性;离性觅真,枉费苦心。 无心苦离,离相真乐;心外驰求,日子难过。 心生感觉,实是错觉;真心离念,无失无得。 见性明心,无所住著;快速成佛,只念弥陀。 弥陀是真,弥陀是心;体用不二,名曰一真。 性是净土,心是极乐;安住念佛,寂光常摄。 觉心即是西方,迷心即是娑婆。 觉迷只在一念,执著与不执著。 闻法智开明心性,觉悟性空无一物。 无物之境即西方,无物之境即净土。 学佛要明自本性,见性念佛佛即成。 念阿弥陀佛, 你就是佛。 如果理事不明,还会退转;若念佛成佛的原理明白了,那么念佛即是作佛,因为一切众生本性即是阿弥陀佛,就叫阿弥陀佛,所以念佛直接回归自性,也叫“往生净土,往生极乐,往生常寂光土”! 信愿念佛,即生净土,净土是自性,念佛即刻生。 我们要理会,这个“生”字,是从自性里“生”出来的净土,可别误会“升”到哪里去了,这可就违背佛陀的教法了。 佛法是明心见性之法,无论哪个法门都离不开“心性”,离开“心性”即是心外求法,即是心外成佛。 《观无量寿佛经》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念佛称性,是自性变现的净土(“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自性能生净土,也能生秽土),是心生的! 念佛心即是生净土,念贪嗔痴的心即是生秽土,一切唯心造,而不是“升”到别的地方去了,自性不来不去! 念佛时始本合一,即是本来面目,即是本来成佛。 “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用念佛一法,把妄想执著转成极乐净土,叫“转妄成真”,叫“舍妄皈真”。 学佛首要要识心,识心见性明本真。 佛是觉悟自性者,我是迷失本性人。 佛说万法唯见性,离性觅佛佛不成。 学佛闻法理事明,真妄因果要认清。 不要迷信心外求,切莫崇拜著相修。 心作心是要明理,心无所住正相宜。 念佛法门方便快,老实安住当下是。 南无阿弥陀佛回向偈愿生西方净土中  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发布时间:2021-12-16 20:53:11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3:30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82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