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持戒的意义与功德 内容: 1、《遗教经》: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戒律)。 如暗遇明,贫人得宝。 当知此则是汝大师,如我住世,无有异也。 2、《大报恩经》:欲报佛恩,当持禁戒,护持正法。 夫能维持佛法,三乘道果,相续不断。 尽以波罗提木叉为根本。 3、《四十二章经》: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 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4、《大集贤护经》:出家之人,当先护持清净戒行。 戒行清净,则能获得现前三昧,成就无上菩提。 5、《般舟三昧经》:弃绝情爱,作比丘僧。 意欲学是三昧者,当清净持戒,不得缺犯。 6、《六门教授习定论》:若求净戒,有四种因。 一善护诸根。 二饮食知量。 三初夜后夜能自警觉,与定相应。 四于四威仪中正念而住。 如是则戒得清净。 7、《阿含经》:无戒之人,当生三恶道中。 比丘戒律成就,威仪具足,犯小律尚畏,何况大者。 是谓成就第一之法。 弊魔波旬,不得其便。 犹如彼城,高广极峻,不可沮坏。 8、《恒水经》:一时佛至恒水,月十五日说戒时,告阿难等曰。 夫人生死五道展转,不自识宿命本末,皆坐心意不端故。 人身甚难得,经戒复难闻,闻已信入佛道难,入已守持戒律难。 汝等皆应端心正意,念生死甚劳苦,当守经戒,不可缺犯。 持五戒者,还生人中。 持十善戒者,得生天上。 能持二百五十净戒者,现世可得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泥洹大道果。 9、《善见律》 :一切作诸恶法犯戒,无人不知。 初作者护身神见之,次他心通天神知之。 于是转相传至梵天,至无色界天,无不皆闻。 故世间有犯戒者,诸天咸知焉。 有智慧人宁守戒而死,不犯戒而生。 持律有六德,一者守领波罗提木叉,二者知布萨,三者知自恣,四者知授人具足戒,五者受人依止,六者得蓄沙弥。 若不解律,但知修多罗阿毘云,不得度沙弥受人依止。 以律师能持律故,佛法住世五千年。 10、《楞严经》: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发布时间:2022-03-23 11:49:09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3:27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8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