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慧长老:不断强化四种意识 内容: 包括我们四众弟子在内,都要不断地强化我们的信仰意识,不断地强化我们的归属意识,不断地强化我们的神圣意识,不断地强化我们的责任意识。 ——净慧长老不断强化四种意识(2007年7月2日晚)到了2005年的9月,第四届同学举行开学典礼,我又讲了四件事,就是要不断强化四种意识。 这四种意识,就不仅仅是指我们僧团,包括我们四众弟子在内,都要不断地强化我们的信仰意识,不断地强化我们的归属意识,不断地强化我们的神圣意识,不断地强化我们的责任意识。 这四种意识四众弟子人人都要认真地思考。 我们信不信佛呢? 信! 强不强烈呢? 不很强烈。 信仰一不强烈,修行就推动不了。 只有信仰强烈了,那就是所谓道心生起来了。 生死心切,信仰就强烈,生死心不强烈,信仰强化不了。 当然,信仰强化不了,了生死的心也强化不了。 所以要不断地强化信仰意识,信仰意识强化了,四点半板一响,一个跟斗就起来了,不会要人家来叫,不会要人家来催。 每天上殿一定是整整齐齐的,没一个人掉队,没有一个人偷懒。 我们学习做什么呢? 我们听经做什么呢? 就是要不断强化信仰意识。 如果在佛学院学习了几年,信仰意识在不断地淡化,那就是佛学院彻底失败了。 你学了再多的知识有什么用啊? 不用在佛学院学,在其他的社会学校也可以学到那些知识。 在佛学院要学的,就是要强化我们的信仰意识,离开了这一点,佛学院不要办。 离开了这一点,和尚的衣服也不要穿了,穿来干什么呢,穿着欺骗大家。 不断地强化信仰意识,不断地强化归属意识。 所谓归属意识是什么呢? 信仰意识就是要养成僧格,归属意识就是要融入僧团。 融入僧团了、融入教团了,我们每个人就能够获得僧团的摄受与加持,获得教团的摄受与加持,我们修行就容易进步,容易得受用。 现在往往这个归属意识很淡。 师父收了几个徒弟,三年五年没有看到这个徒弟给师父来一封信,十年八年没有看到这个徒弟对师父有任何表示。 这样的师父我想多得很,这样的徒弟也多得很,归属意识没有。 相反地,对自己的家庭那种归属意识强烈得不得了,天天给父亲打电话、母亲打电话、哥哥打电话、弟弟打电话、朋友打电话、老表打电话……多得很,不是归属到佛家,而是归属到俗家。 对俗家的一切事情念念不忘,对你的师父忘记得一干二净。 有的小和尚回到老家去了,我问:“去看了父母没有? ”“去看过。 ”“看过师父没有? ”“哎呦,没有时间。 ”看师父没有时间,这是一种。 还有的是说,“看过父母没有? ”“看过。 ”“看过师父没有? ”“看过。 ”“在家里住几天? ”“住了二十几天。 ”“在师父那里住了几天? ”“住了一晚上就走了。 ”我不是在这里栽赃呀,我这个都是有根据的,都是有材料的。 还有的人回去了,我说:“你去看看你师父。 ”“我不去。 ”“为什么呢? ”“师父他老不管我,我去干什么呢。 ”我说:“不管是管你还是不管你,把你引进了门,成就你出了家,你都要有一种感恩的心,要回报,要报恩,无论如何你要回去向师父顶礼。 ”这是一种回归意识,归属意识。 大家大部分人受了比丘戒,受比丘戒最后羯摩和尚有几句嘱咐的话,就说:“你现在是比丘了,现在你得了戒了,堂上十师,你要认得,一年四时八节你要顶礼遥拜,你要写信,要问候;在哪里看见了要搭衣持具去顶礼……”说一大套,哪个做了? 没有人做,没有人做这个事,这都是没有归属意识的表现。 所谓亲近善知识,跟善知识要亲密、要接近,这亲近亲近嘛! 你们佛学院毕业了以后,要回家去,首先就要到师父那里去,像受了戒一样,要把毕业证给师父看看——我学习毕业了,感恩师父对我的培养,穿袍搭衣,顶礼三拜。 师父不说一拜,你就老老实实地拜三拜。 师道尊严,你们要离开佛学院,也要穿袍搭衣,祖师塔那里拜一拜,方丈和尚那里要辞行,老师那里要去顶礼,要去谢。 过去都是这个样子,在我们那个时候还都是这个样子。 现在这些事情没有了,毕业证还没有发,就想走了。 在戒场上戒牒还没有发,行李包就打好了,背着行李包去拿戒牒,还顶礼? 再见,Byebye! “受戒二十几天,我算吃够了你的苦头! ”还有的更严重啊,引礼师管了他两下,“出了戒堂咱们见! ”这哪里是出家呢? 这哪里有什么师道哇? 没有! 这样的一部分人——不能说很多人,这样的一部分人在僧团里边,你说这个僧团好得起来吗? 好不起来。 你说他有弘法的责任心吗? 你说他能够让佛教大众化吗? 没有这个责任心。 所以我们每个人一定要养成那种非常虔诚的向道的心,归属的心,回归的心态。 皈依、皈依嘛! 要有依赖、依靠、依托,要回归,那才是皈依呀! 还要有神圣意识。 要强化这个神圣意识:当和尚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信佛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所谓“中国难生,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个很殊胜、很殊胜! 自己总要让自己有一种殊胜的感觉,你做任何一件事才会认真地去做。 天天都不想穿这件衣裳,你殊胜得了吗? 你学习根本学不进去。 只有你发自内心觉得:“哎呀! 这件衣裳穿得这样地舒服,这件衣裳穿得这样地殊胜,这件事是这样了不起的一件事。 ”你学习才有劲头,才有奔头。 现在,南方也好,北方也好,小和尚出门换衣服的现象,虽然说不是很普遍,但也相当地常见。 这就是什么呢? 这就是这个神圣意识没有,觉得这件衣裳还不如在家人穿的那件衣裳好看,走到外头也不方便。 这个很可悲呀,这件事很可悲! 神圣意识没有,自己看不起自己,你说那还有什么劲头? 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自己会努力去钻研自己的业务吗? 自己会努力地去修行吗? 那不可能。 只有自己看得起自己,觉得自己所从事的这个事业、这个法门、这个修行是了不起的一件事,这真是叫“三生有幸”,时时刻刻有这样的感觉了,他才会珍惜自己,否则就珍惜不了。 最后是要强化责任意识。 佛教不是大和尚的佛教,不是老和尚的佛教,不是老师的佛教,也不是哪个当会长的佛教,是我们大家的。 佛教要兴旺、要发达,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法轮常转,要我们出力去推;佛日增辉,要我们不断地把自己的心灯点亮。 心灯点亮了,佛日自然有光辉,我们每个人心灯昏暗无光,佛日怎么增辉呀! 佛日不会自动地增辉,佛日增辉靠四众弟子的共同努力;法轮常转,靠四众弟子的共同推动。 每个人都要强化自己责任意识,不断地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佛教才有希望。 佛教有没有希望,就看我们四众弟子责任心如何;佛教的前途如何,取决于我们四众弟子的整体努力如何,整体的形象如何,整体的修为如何。 我们要不断地树立教团的正面形象,每个人都想到,不要矮化自己,要拔高自己,每个人都穿那个增高鞋,穿增高鞋你就高起来了呗! 增高鞋是什么东西呀? 增高鞋就是戒、定、慧三学,戒、定、慧三学到位了,你自然有一个高大的形象。 戒、定、慧三学不到位,你形象永远高不起来。 我们的老同学昌明老和尚,他见了人就说,你这个光辉形象、光辉形象。 光辉形象是什么呢? 就是你的修行好、道德好、学问好,那就是光辉形象,不是穿得刮溜那就是光辉形象。 要道德、文章都充实,都到位,那才是光辉形象。 发布时间:2022-05-03 00:06:58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3:25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83724